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兗州龍興寺唐代《陀羅尼經》幢考略

2010-09-06 06:42:00陳靖華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陳靖華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3)

兗州龍興寺唐代《陀羅尼經》幢考略

陳靖華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003)

2008年9月在對兗州市興隆塔地宮進行考古發掘和清理時,在興隆寺塔的北側6米處發現了一個八邊形小塔基。經考證,這是唐代咸通十一年(869)所造立的“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基壇的遺址。該經幢完整的名稱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在金石志書中,或著錄為“龍興寺《陀羅尼經并序》”,或著錄為“朱常(長)慶等《陀羅尼經》幢”。該經幢基壇遺址的發現,有助于加深對龍興寺(興隆寺)及其寺塔之歷史狀況的了解,并對該寺院日后的全面修復及其建筑物的構成和整體布局,均提供了新的寶貴依據。

唐代;兗州;龍興寺;陀羅尼經幢

經國家文物局和山東省文物局批準,兗州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8月啟動對兗州興隆塔地宮的維修加固工程。在進行維修加固工程前,于9月1日至14日對地宮進行了考古發掘和清理。據山東省文物局于2008年10月8日發表的《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塔地宮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一文報告,在興隆寺塔的北側發現了一個小塔基。該塔基“與興隆塔相距6米,邊長1.8米,雙重內外均為八邊形,僅存底部,最高保存6層磚墻,大部分磚墻被破壞。內重磚墻邊長1.1米,八角各有一完整的基礎石塊。內重磚墻之內為塔心部分,上層保留少部分鋪地磚,下部為夯土層,一層層夯筑,夯土厚約0.8米,有的夯土窩保存完好。在塔基土層中發現大量的磚瓦殘塊和白灰顆粒,是塔基倒塌所致,在土層中發現一件珍貴的力士頭像。小塔基的發現,為研究兗州興隆塔周邊佛教建筑和佛教文化奠定了基礎”。[1]這個小塔基究竟是一座什么建筑物以及修建于何時,考古報告未能明確。本文擬就此進行討論。?

筆者認為,這是一座修建于唐代咸通年間的《陀羅尼經》幢,其完整的名稱應該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在金石志書中,或著錄為“龍興寺《陀羅尼經并序》”,或著錄為“朱常(長)慶等《陀羅尼經》幢”。

清孫星衍《寰宇訪碑錄》卷四載:“龍興寺《陀羅尼經并序》,正書,朱長慶等造,咸通十一年十月,山東滋陽。”[2]該書所著錄的這座《陀羅尼經》幢位于滋陽的龍興寺,即后世之兗州興隆寺內。清畢沅等編《山左金石志》卷十三載:

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咸通十一年十月立,正書。幢高五尺八寸,凡八面,每面闊七寸五分。在兗州府龍興寺塔右。《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原注:經文不錄)。《尊勝陀羅尼幢贊并序》:

“最勝殊妙,甘露行門。佛秘密心,大揔持印。入三昧之樞轄,會萬法之要機,陀羅尼之微旨也。佛頂尊勝者,佛陀波利自天竺以來傳,誓睹文殊,入清涼而不返,因流梵唱,大布寰中。其有豎幢,剎于四衢,飾芳辭于百寶。塵霑影觸,罪□銷泮于朝陽;心誦目□,福海潛盈于夜注。清信士朱常慶等卅余人,并英髦間代,禮樂超倫,家流敬誠,門光善瑞,從居浮幼,不染塵囂。雖服儒冠,□□□戒。共輸金□,合建洪因,立貞石以刊真文,樹良□而雕相好。追琢將就,爰命紀時。乃為贊曰:佛頂章句,微妙難名。梯航萬匯,福利群生。雕鐫翠炎,聳立于庭。霑風度影,垢滅塵輕。琢玉字以光煥,鎮寶彩以晶熒。期劫石而將朽,斯巨祉而無□。院主僧□□。”

右幢文七面,凡五十六行,字徑五分。末一面上刻序贊八行,下刻年月及施主姓名七行。序稱“樹良□而雕相好”,是幢間尚有佛像也。[3]

《山左金石志》所載施資造經幢的功德主為“清信士朱常慶”,與《寰宇訪碑錄》所載之“朱長慶”,兩人姓名中之“常”、“長”二字,為同音通用之字,實為同一人,毋庸贅言。故兩書所載為同一座經幢,殆無疑義。

據《尊勝陀羅尼幢贊并序》幢文可知,該經幢位于兗州府龍興寺塔的右側,為朱常慶等卅余人捐資于咸通十一年(870)十月所立,故著錄有稱為“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者。古代經幢的形制在下面的討論中將要細論,一般而言,多為頂部的幢頂、中部的幢身和下部包括入土部分的經幢基壇(須彌座和平座石)等三個部分構成。其形制可參見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筑史》[4]中根據建于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之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前的經幢所繪制的測繪圖(見圖1)。“幢高五尺八寸”,指的是坐落在經幢基壇上之幢身刻石的高度為五尺八寸,如果這一尺寸為明清著錄該經幢的實物或拓片時所測量,當時的營造尺每尺換算為今之32厘米(宋元時期為31.2,相距不遠),則該經幢幢身部分的高度為1.856米,如果包括經幢基壇、上檐、幢頂等的高度,其絕對高度并不會很低,故幢文中有“聳立于庭”之感觀。在金石文獻的記載中,杭州龍興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的幢身“石高五尺六寸,八面,周廣六尺四寸”[5],按照現在的測量,該幢身高為1.70米,比兗州龍興寺的幢石高還要短兩寸,但其整個經幢的高度則遠遠超過了5米(詳下文),故兗州龍興寺經幢的整體高度應該比杭州龍興寺經幢的高度可能還要高,當然,這也要看該經幢其他部分包括基壇、須彌座、幢頂的結構情況如何。“凡八面”,指的是幢體的形狀為八面體,這正與發掘所見之所謂“小塔基”的形狀相同。“每面闊七寸五分”,指的是經幢刻石的“面闊”尺寸,而非經幢基壇的尺寸。其中的七個面刻錄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末一面上刻序贊八行,下刻年月及施主姓名七行。《山左金石志》的編纂者還注明:“序稱‘樹良□而雕相好’,是幢間尚有佛像也。”表明這座經幢如同傳世之許多大型和較大型的經幢一樣,在經幢的上下周圍可能還雕刻有佛像、菩薩像或其他如天人、獅子、羅漢、力士等塑像,發掘所見之力士頭像,便應該是該經幢上的浮雕塑像之遺存。金剛力士浮雕多見于經幢的基壇須彌座與幢身相連之處,多為怒目圓睜,勇猛無畏,形象健美,兩手舉托經幢狀,既象征為幢身承重,又有護法功能。不只是石質《陀羅尼經》幢如此,刊刻著其他佛教經書的鐵質經幢亦是如此。如建造于唐宋時期的湖南常德乾明寺《波若波羅密心經》鐵經幢(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基壇須彌座上便鑄有八尊金剛力士像。

圖1.山西五臺山佛光寺經幢測繪圖

經幢是唐代中期自佛陀波利傳譯《尊勝陀羅尼經》之后,佛教建筑中新增加的一種類型和開始盛行一種信仰。據宋贊寧等撰《宋高僧傳》卷二《唐五臺山佛陀波利傳》記載,佛陀波利為北印度罽賓國(位于今克什米爾一帶)僧人,于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和永淳二年(弘道元年,683)先后兩次來中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便是他第二次來中國時所帶來并翻譯后流傳于世。在宋贊寧等所撰之《宋高僧傳》卷二《唐五臺山佛陀波利傳》中,記載了關于佛陀波利的生平經歷以及來中國傳譯該書的一段因緣故事,其中頗多傳奇色彩[6]。

自佛陀波利來中國傳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之后,這種建造經幢的信仰方式便逐漸流傳并盛行于中國。其信仰的原因在這部密教經典中已經指明:

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或上,乃或安或或或波中。天帝若有或有有或有尼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姓有有有姓女,于幢等上或見,或與相近,其影映身,或風吹陀羅尼上幢等上塵落在身上,天帝彼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墮惡道,地獄有畜生有閻羅王界有餓鬼界有阿修羅身惡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為罪垢染污。天帝此等眾生,為一切諸佛之所授記,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7]

毫無疑問,這種信仰認為,書寫并建造《陀羅尼經》幢,若使人們能夠看見,或幢影映于人身,甚至幢上的塵埃落在人的身上,則諸眾生所有罪業應墮惡道者,都可不受地獄、畜生、閻羅王界、餓鬼界、阿修羅身等惡道之苦,也不為罪垢所染污。這種說教,無疑是極為吸引人的。因為,在滾滾紅塵中,佛教的信眾,誰能說自己就沒有犯下一點“應墮惡道”的“罪業”!誰能夠保證不會因造惡業、甚至因偶爾犯下的些許“罪業”而受諸惡道之苦!正是如此,隨著《陀羅尼經》的廣泛傳布,自中唐以降,建造《陀羅尼經》幢的行為便普遍出現。一般多建造于佛教寺院之中,但也有建造在通衢廣陌處、甚至陵墓之旁者,而有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眾生之利益供養,即作為洗刷過去及現世之人的塵世罪業并免墮惡道,對往生之人救苦拔難,以及造福世俗眾人的功德。

“幢”原指佛像前所立之用寶珠絲帛裝飾的竿柱,后改為石刻,又名石幢,亦有鐵鑄者,置于寺院內,成為永久性的佛教小品建筑形式。自唐代中期興起之后,五代至北宋時期,經幢發展達到高峰,數量更多,形制更繁。元代以后,經幢的建造漸趨沒落。一般而言,最常見之經幢所刻經文以《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最多,其次為《白傘蓋陀羅尼》、《大悲心陀羅尼》、《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大吉祥大興一切順陀羅尼》、《金剛經》、《般若心經》、《彌勒上生經》、《父母恩重經》等。經幢有二層、三層、四層、六層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而以八角形最為多見。其形制一般為,幢身立于三層或多層的基壇之上,隔以蓮華座、天蓋等,下層柱身刻經文,上層柱身鐫題額或愿文。基壇及天蓋各有天人、獅子、羅漢等塑像雕刻。

傳世的經幢非常之多。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寺院及其他處所,都遺存和發現有經幢,其中主要是《陀羅尼經》幢。比較著名的有河南鄭州開元寺,浙江杭州靈隱寺、下天竺寺、梵天寺、金華法隆寺,河北順德開元寺、封崇寺、趙州柏林寺、正定龍興寺,云南昆明地藏寺,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江蘇無錫慧山寺,上海嘉定南翔寺以及松江等處的經幢。這里以與兗州龍興寺經幢年代相近的幾座唐代《陀羅尼經》幢的形制為例,借以了解兗州龍興寺經幢的可能形制。

杭州龍興寺經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延安路紅心巷口(舊名燈芯巷)。始建于唐開成二年(837),唐大中五年(851)、五代梁乾化五年(915)、南宋淳祐八年(1248)、明崇禎九年(1636)和清順治十二年(1655)又五次重修和竣立。原有東、西兩座,隨著寺院的漸漸傾圮,現僅存其一。經幢殘高4.20米,向下有湮沒地下1.6米左右的須彌座。其整體構成由下往上依次為須彌基座、平座石、幢身、腰檐、短柱、檐子及幢頂,逐層相疊而成。幢基為雙層束腰須彌座。在下層須彌座束腰處,每面轉角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八尊托重金剛力士像。平座石呈八角形,為兩大塊花崗石對角拼合而成,高0.28米,每邊寬0.49米,最大對角直徑1.15米,其下端與第二層須彌座相連接。幢身高1.70米,面寬0.27米,每面均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上題有篆書“佛頂尊勝陀羅尼微妙救危濟難之寶幢”幢額。經文尾刻有“開成二年正月一日建,處士胡季良書”。幢身上作檐二重,均作八角攢尖頂,檐口施勾頭和如意形滴水,翼角高翹。檐之間雕短柱,高0.46米。短柱四面鑿龕,圓雕一佛二菩薩,每面佛龕兩側浮雕天王(神王)。是浙江省現存最早的石刻經幢,也是杭州現存最古老的建筑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松江唐經幢,位于上海市松江區松江城中山小學內。建于唐代大中十三年(859)。為松江篤信佛教者為超度親友亡靈而建。幢高9.3米,用大青石雕刻壘砌而成。幢身為八面形,分別刻有捐助造幢姓氏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全文,并有題記。題記中有“立于通衢”等語,可見立幢之地原為通衢大道。現存21級。幢上有佛龕造像、壺門神、獅首攢尖華蓋、排蓮、云紋、天王、腰檐、盤龍、仰蓮、平座、郡主禮佛圖、聯珠華蓋、寶頂座等圖像和雕塑,造像栩栩如生,圖樣造形華美,刻工圓熟,為古代經幢中之杰作。是上海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華法隆寺經幢,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區城南金錢寺村。經幢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幢殘高6.3米,八角形。幢基為兩層束腰須彌座,有金剛力士浮雕像。上為幢身,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身之上為寶蓋、華蓋、磐石、仰蓮、覆蓮、勾欄、連珠、短柱等構件。華蓋上有四個伎樂飛天,分別為吹笛、吹笙、吹簫和彈琵琶,飄然翩躚,神采各異。經幢上的勾欄為浙江省所見最早勾欄的實物例證之一,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南翔寺經幢,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古猗園內。共兩幢。原在南翔寺大雄寶殿前。寺毀后棄于野,1959年移至古猗園,立于南廳和微聲閣前。于唐咸通八年(867)動工修建,乾符二年(875)竣工,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重修,元元統二年(1334)因幢身經文模糊重鐫。幢高8米許,20余級,幢身六面,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全文,各級刻有蓮瓣、卷云、力士、天王、獅子等。

無錫惠山慧山寺經幢,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慧山寺山門內兩側。有兩座,一為唐乾符三年(876)所建《陀羅尼經》幢,一為北宋熙寧三年(1070)所建普利院《大白傘蓋神咒》幢。二幢大小形狀相近,宋幢為宋人仿唐幢建造。唐經幢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并序》,為白鹿山人李端符書。幢高6.626米,共15層,底部直徑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頂部由葫蘆寶頂、飛檐、雕座佛石(佛五座)、仰蓮八角、椀花石(二層)、獸面、八棱、獸頭、蓋石(二層)共八層迭成。幢身八角棱住形,上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并序》,字跡娟秀。幢座共六層,由上至下為欄桿、仰蓮、坐佛(八座)、石坊(上刻覆蓮,下刻仰蓮)、獅子(四只)、云紋。雕刻華麗,造型優美。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五臺山佛光寺經幢,位于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有兩座。一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立于佛殿階前的中線上,高3.24米。下為正方形土襯石,上為八角形座。座上為仰覆蓮的獅子座,覆蓮為單層寶裝蓮瓣,束腰鐫刻八個獅子,頭承托三重素仰蓮瓣。仰蓮上承立幢身,呈八角形,刻《陀羅尼經》與立幢人姓名。幢頂有八角形寶蓋,每面懸瓔珞一束。寶蓋之上為八角矮柱,四正面各刻佛像一龕。最上為蓮瓣及寶珠。另一座建于唐乾符四年(877),在山門和文殊殿之前,高4.9米。八角形須彌座。幢身刻《陀羅尼經》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八角形寶蓋,表面刻流蘇,八角出獅頭,口銜瓔珞。寶蓋之上立矮墩,其上呈八角攢角形屋蓋。屋蓋之上有八瓣山花蕉葉,之上為覆缽。頂端出仰蓮、寶珠。

綜上所述,歷代尤其是唐代所造“《陀羅尼經》幢”大都為八角形,部分并有金剛力士等塑像。而據山東省文物局的考古發掘報告,興隆寺塔北側相距6米的小塔基,雙重內外均為八邊形,八角各有一完整的基礎石塊,并發現一件力士頭像。這與《山左金石志》所著錄之唐咸通十一年“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在兗州府龍興寺塔右”的記載正相吻合。

記載在兗州龍興寺(興隆寺)塔之旁修建有“《陀羅尼經》幢”的文獻,并非僅僅只有《山左金石志》,晚清滋陽縣歲貢生周元英所撰之《滋陽縣鄉土志》卷四載:“興隆塔,在興隆寺內,隋仁壽二年建。基廣畝余,高數十丈,聳立云表。宋太平興國七年重修,有王禹偁碑記。興隆塔影為滋陽八景之一。塔北有《陀羅尼經》幢園(圓)碑二。”[8]這里所稱“宋太平興國七年重修,有王禹偁碑記”,顯然是將王禹偁在宋太平興國七年所撰之《龍興寺新修三門記》誤系于此,不必多論,但是,所稱“塔北有《陀羅尼經》幢園(圓)碑二”,正可與《山左金石志》所載互證,證明歷史上,該寺塔的北(右)邊確實有《陀羅尼經》幢,而且可能不止一座。

據此可以斷定,這一所謂“小塔基”,其實就是唐咸通十一年所建的“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由此反證,現存之興隆寺塔,其基座甚至基座之上的若干層塔身,也可能是唐代甚至更早的遺物。因為,“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的建造,應該晚于或同時稍晚于寺塔的建造,絕不可能先建有一座數米高的“小小”經幢,而后再在旁邊不遠處(相隔6米)建造一座高數十米的龐大寺塔。除非有文獻證明,這座經幢是先于寺塔修建而后再從他處移立于此的。

如前所述,許多寺院有兩座甚至更多的《尊勝陀羅尼經》幢,在唐代,兗州龍興寺內同樣有兩座甚至可能更多的《陀羅尼經》幢,見諸于文獻記載的,至少在該寺大殿的后面便還有另外一座。《山左金石志》卷十三載:

龍興寺陀羅尼經幢,咸通六年(865)四月立,正書,凡八面。石高四尺二寸,周廣四尺八寸。在兗州龍興寺大殿后。右幢末二面刻記文,首題“維大唐咸通六年四月十八日龍□□住法師鳳霄發愿立佛頂尊勝陀羅尼幢壹所”云云,后列施主姓名,余六面皆經文。每面之首尚有佛象一軀。題名中有衙前兵馬使有副兵馬使有同正將討擊副使等銜。[9]

這座《陀羅尼經》幢位于兗州龍興寺大殿后,造立于唐咸通六年(865)四月,比前述唐咸通十一年(870)十月所造立之“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早五年,而形制稍微略小。它是否即周元英《滋陽縣鄉土志》中所記載的;兩座中間的一座,尚待考證。但能夠表明,在唐代,與全國許多重要的寺院一樣,兗州龍興寺內有著濃郁的密宗(教)《陀羅尼經》信仰。

中唐時期,《陀羅尼經》信仰已經在社會上普遍流行,并成為一種風氣和信仰常識,這在諸多的文獻中反映出來。例如,唐白居易撰《蘇州重玄寺法華院石壁經碑文》稱:“壞罪集福、浄一切惡道,莫急于《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凡三千二十言。”[10]而這種信仰的普及,是與國家行政力量的勅令推行分不開的。唐代宗李豫于大歷十一年(776)二月八日“特勅令天下僧尼誦尊勝真言。奉勅語京城修功德使李元琮:天下僧尼誦《佛頂尊勝陀羅尼》,限一月日誦令精熟。仍仰每日誦二十一遍。每年至正月一日,遣賀正使具所誦遍數進來”。帝王的勅令馬上得到僧尼的踴躍響應:“沙門乘如等言:伏奉今月十七日中書門下勅牒,令天下僧尼并誦《尊勝陀羅尼》者。自天明詔抃躍無任,乘如聞,大云普覆三草皆滋,皇澤一施萬物咸潤。伏惟陛下潤清凈之秘印,葉甘露之妙門,開佛頂用如來之慈,息人災行天帝之事。舉國諷誦,向合風雪。觸類所聞,咸除氛霧。豈保厘于剎土,亦澄澹于身心。凡在緇林實荷鴻造,不勝仰戴圣恩殊常之至。謹詣右銀臺門,奉表陳謝以聞。”“沙門慧朗等言:伏奉恩勅,令天下僧尼誦持《佛頂尊勝真言》者,諸佛之心目,蒼生之津梁。陛下受佛付囑,申以法化。慧朗跡在緇門,又叨近侍,愚誠之分,實驚實喜。伏惟陛下謀協圣慈,陰贊生利,致仁壽之域已在一言,播無疆之休以靖萬國。山川鬼神亦莫不寧,鳥獸魚鱉允將獲佑。僧有將進之路,俗成同善之風。此則陛下超天下之恩,忝承至道為用,豈愚僧日用而知者哉。生植之澤以云深厚,誨誘之德上答何陛。謹附中使元應金,奉表陳謝以聞,誠歡誠喜謹言。”[11]作為“被國家行為納入全國統一的賜額命名之列后”的“各州龍興寺以及龍興觀”,在唐代,“被賦予一種統一的職能,即在國忌日舉行行道散齋等宗教活動”[12]之場所的兗州龍興寺,也成為響應敕令的重要寺院之一,在寺院內建造多所《陀羅尼經》幢,也就不奇怪了。

這座修建于唐代咸通年間、位于“兗州府龍興寺塔右”的“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究竟坍塌于何時?《山左金石志》所著錄的該經幢文,應該是主要編纂者之一阮元于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乾隆六十年(1795)提督山東學政時,廣交山東及寓魯金石學家,遍訪山東金石文物時所得。對于未見于傳世金石志書所著錄或沒有傳世拓片的碑刻,阮元是“分遣拓工,四出跋涉”,實地收集而來。如果該經幢文是在此期間通過遣人實地所收集,便應該在題記中標注該寺院為“興隆寺”而不是“龍興寺”,因此,該經幢文應該是阮元廣交山東及寓魯金石學家所得,并且其原始文本的拓印著錄時間應該既是在“龍興寺”改名為“興隆寺”之前,又是在該經幢尚未坍塌并且還存在于“兗州府龍興寺塔右”之前。而且,《山左金石志》另外著錄之刊立于唐咸通六年(865)四月的《陀羅尼經》幢也是在“龍興寺”,清孫星衍《寰宇訪碑錄》中對這兩座經幢幢文的所在地寺院的著錄,也都是“龍興寺”,因而不可能是隨意誤錄。據考證,“龍興寺”改名為“興隆寺”可能是在明代洪武年間[13],那么該經幢至遲在洪武年間可能尚存于世。而在明代以降,見諸文獻記載之龍興寺(興隆寺)塔坍塌于清康熙七年(1668)的地震,據此,可能該經幢也是在這次地震中被毀,由于該經幢距離寺塔很近,故既有可能是直接被震毀,也可能是被震毀寺塔的坍塌物所摧毀。后來,在興隆寺塔的重修時,該經幢未能同時修復。周元英于晚清時期所撰《滋陽縣鄉土志》中對此塔的著錄,可能是依據他所見到的歷史文獻,而非實地考察的記錄,故有將王禹偁《龍興寺新修三門記》系于寺塔項下疏誤,而且,發掘所見經幢基座遺址處于現在地表之下2米左右,與杭州龍興寺經幢經清順治十二年(1655)最后一次重修竣立后,須彌座還向下湮沒于現今地表1.6米左右,須彌座下的基址則更深的狀況相一致,如此深度,決不是晚清至今近百年地層變遷所能達到的。這也能支持龍興寺(興隆寺)經幢是和寺塔一道于康熙年間被地震所摧毀的推測。

順便再討論一個問題。《山左金石志》所著錄的兩座經幢,一座位于寺塔的右邊,一座位于大殿的后邊;周元英所撰之《滋陽縣鄉土志》則記載在寺塔的北邊有兩座經幢。如此看來,歷史上的龍興寺(興隆寺),其整體建筑群應該是坐西向東。從東面的寺院山(三)門進來,經過大殿,便看見大殿后面的寺塔和經幢,寺塔位于大殿的正后方,經幢位于寺塔的右(北)邊。這樣,便與歷史文獻記載和現存遺址所見完全契合。朝南與朝東,是傳統寺院建筑主軸朝向的兩個主要選擇,朝南,當然與中國處于北半球便于采光和通風有關;朝東,一般則取所謂“紫氣東來”之吉向有關。兗州龍興寺(興隆寺)為何取此朝向,是有待另文討論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對地宮進行考古發掘和清理時所發現的八邊形小塔基,應該是唐代咸通十一年(869)所造立的“朱常慶等《陀羅尼經》幢”基壇的遺址。該經幢基壇遺址的發現,有助于加深對龍興寺(興隆寺)歷史狀況的了解,并對該寺院日后的全面修復及其建筑物的構成和整體布局,均提供了新的寶貴依據。尤其是兩座唐代的《陀羅尼經》幢,均保存有原始的包括幢刻內容、幢身尺寸等在內的一手資料,并詳細記載了其所處位置,參照其他地區同時代之《陀羅尼經》幢的形制,恢復起來是非常容易的,并且是極有價值的,可以為所復修的寺院增添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蘊。

注釋及參考文獻:

[1]山東省文物局:《山東省兗州市興隆塔地宮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載兗州市民族宗教局編:《山東省兗州市佛教歷史文化研究參考資料》,2009年4月。

[2]清孫星衍《寰宇訪碑錄》卷四,第33頁,清嘉慶壬戌(1802)刊本。

[3] [9]清畢沅、阮元合編:《山左金石志》卷十三,清嘉慶二年(1797)儀征阮氏小瑯嬛仙館刊本,第25~26頁,第19頁~20頁。

[4]梁思成英文著,梁從誡譯:《圖像中國建筑史》,第152頁,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年。

[5]《唐龍興寺經幢》,清阮元編:《兩浙金石志》卷二,光緒十六年浙江書局刻本,第38~39頁。

[6]宋贊寧等撰:《宋高僧傳》卷二《唐五臺山佛陀波利傳》,《大正藏》第50冊,第717頁。

[7]唐佛陀波利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正藏》第19冊,第351頁。

[8]清周元英撰:《滋陽縣鄉土志》,成書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手抄本,現藏于山東省博物館。本文所引用的是兗州縣史志辦公室、兗州縣地名辦公室于1984年6月的重抄本。

[10]唐白居易撰《白氏長慶集》卷六十九《蘇州重玄寺法華院石壁經碑文》,《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0冊,第757頁。

[11]唐法崇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跡義記》卷上《鋟尊勝陀羅尼經疏敘》,《大正藏》39冊,第12頁。

[12]參見萬里:《兗州興隆寺、塔建置沿革及名稱演變考》,載《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責任編校:張京華)

book=7,ebook=304

K878.6

A

1673-2219(2010)03-0007-05

2009-12-01

陳靖華(1955-),女,湖南江華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文獻學、宗教學和湖湘地域文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天堂亚洲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成人小视频网|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第一区|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久久国产毛片|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青青草一区| 国产福利拍拍拍|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图区|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免费aa毛片|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日本a级免费|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91精品久久|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自拍另类|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欧美笫一页|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一级毛片网| 国产理论精品|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亚洲视频a|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国产www| 欧美一级在线看|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伦视频|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亚洲综合色吧| 欧美日本激情|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99er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少妇精品在线|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日韩av无码DVD|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