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涼山州蠶業管理局,四川 西昌 615000)
涼山州光、熱、水、土地資源相當豐富,自然資源為蠶桑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也是解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近年來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二、三產業迅速發展,造成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批轉移,使養蠶農民的年齡老化,難以承受繁重的勞動。傳統的小蠶一日四回育,不僅浪費桑葉和大量的勞動成本,而且小蠶共育的質量沒有提高,小蠶共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蠶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現代蠶業發展的要求,從 2007年春季開始分別在冕寧縣的沙壩鎮、先鋒鄉、石龍鄉、復興鎮、青納鄉各選 4戶養蠶技術和基礎設施好的共育戶,進行了小蠶帷帳一日二回育的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9年秋季后全面推廣。
在沙壩鎮、石龍鄉、復興鎮、先鋒鄉、青納鄉各選 4戶共育戶,每季帷帳一日二回育 4張蠶種,與常規的上蓋下墊防干育進行四季對比,供試驗的小蠶在大蠶期都采用常規飼養。每個鄉鎮的共育戶在共育小蠶的蠶品種、批次、飼養環境、蠶室蠶具、桑葉等條件均一致。大蠶飼養采用常規育條件下對比,分別上蔟、分別售繭、分別抽樣調查。調查的項目有收蟻定座面積、各齡眠起蠶座面積,每天給桑時間、每次給桑量、每天消毒時間,3齡起蠶 50頭小蠶的體重、3齡 2次給桑后 50頭小蠶的體重,試驗區和對比區的單產、上車率、鮮殼量、好蛹率、公斤繭顆粒數、全齡經過時間。
每個共育戶采用標準的蠶盒 (長 1m、寬0.9m、高 4~6cm),每個蠶盒的四個角釘一個3.3cm見方的小木塊。蠶盒重疊放在離地面 0.3m高的支架上。從收蟻開始每次喂好桑葉后用塑料薄膜圍住蠶盒,代替傳統的每個蠶盒上蓋下墊的防干育方法,薄膜覆蓋時間根據蠶室內外溫濕度控制,下次給桑前半小時到一小時提前揭開薄膜。飼養技術在小蠶飼養技術標準上作了部分改動。小蠶帷帳一日二回育不是簡單的減少給桑次數,而是在現有小蠶共育全防干技術基礎上,根據小蠶的生理特點,通過加強蠶室蠶具規范化、徹底消毒防病、保證桑葉質量、做好科學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等一系列技術工作產生的省力化技術。具體操作的幾個關鍵技術要點:
1.2.1 選葉堅持高標準。為適應小蠶生長發育的需要,選葉要求適熟一致,特別是 1、2齡選葉要老嫩一致,同色同位,以葉色為主,1齡用綠中帶黃的 3位葉,2齡以嫩綠色第 3~4位葉,3齡用濃綠色第 4~5位葉。
1.2.2 計劃采葉。原則上桑葉應隨采隨吃,早上采葉下午吃,下午采葉晚上吃,早上采葉占當天用葉量的 45%,下午采葉占當日用葉量的 55%。
1.2.3 貯葉力求保新鮮。為防止桑葉失水,桑葉采回后要進行短時間的貯藏,盡量減少水分的蒸發,以保持桑葉新鮮。小蠶期可以用水缸 (每天換水)或活水池貯桑,并用濕布遮蓋,盡量不用塑料薄膜覆蓋,以保證桑葉新鮮。
1.2.4 超前擴座。小蠶生長發育快,再加上給桑時間長,為此要注意超前擴大蠶座面積。飽食稀放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按照普通育常規擴座擴足120%,同時做好勻座使蠶頭分布均勻防止小蠶過密而造成饑餓,或相互抓傷蠶體。在給桑量上要合理配合,做到小蠶精喂,同一齡期兩頭適量,中間足量,同一天上午喂 45%,晚上喂 55%。
1.2.5 嚴格消毒防病。蠶室、蠶具、環境、蠶體蠶座全面消毒。加眠網及提青止桑撒焦糠或石灰,及時提青分批,嚴格淘汰弱小蠶,及時除沙保持蠶座清潔。1齡不除沙,2齡起除、眠除各一次,每天兩次用 1∶12的防僵粉進行兩次蠶體蠶座消毒,隔離蠶座病原。消毒 20min后再給桑,同時做好眠消 (將眠蠶止桑消毒)和起消 (餉食消毒)。
1.2.6 靈活蓋膜。各齡要根據蠶兒的生長發育、天氣狀況、桑葉干濕、蠶室內濕度等靈活掌握。春季、晚秋 1齡上蓋下墊,并四周用塑料薄膜包折好,2齡只蓋不墊,用塑料薄膜包折好四周。夏、秋 1~2齡都只蓋不墊,如遇陰雨天或綿雨天蠶盒內不蓋薄膜,只是蠶盒四周包塑料薄膜,等桑葉吃到 70%時,就提前揭開薄膜,見眠和眠期不能蓋塑料薄膜。
2007~2008年我們采用小蠶帷帳一日二回育與常規的一日四回育的養蠶成績進行了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小蠶帷帳一日二回育與常規育飼養成績對比
從表 1中可以看出,小蠶帷帳一日二回育與常規育相比,3齡起蠶 2次給桑后蠶體的重量均高于常規一日四回育,在蠶繭的單產、公斤顆粒數、鮮殼量、全齡經過、死籠率五項指標上采用小蠶圍帳一日二回育技術均優于常規育,蠶繭的單產提高了2.2~3.7kg,公斤繭顆粒減少了 10~18顆,鮮殼量提高了 0.1~0.4g,死籠率減少 0.7%~1.0%,全齡經過縮短 8~12小時,以上的成績是在省工、省力、節約桑葉的基礎上取得的。據統計,小蠶帷帳一日二回育在整個共育期間溫濕度適中,桑葉不易萎焉又能保持桑葉新鮮,蠶兒能充分飽食,且桑葉吃得干凈,節省了桑葉,每盒蠶種比普通育可以節省桑葉 15%,只給桑 14~15次,是常規技術育給桑次數的 50%,節約給桑用工 50%,采葉用工20%,喂葉用工 40%,同時因為桑葉保鮮好,蠶沙遺留少,蠶座干燥蠶病發生率低,節約桑葉10%~15%,蠶兒發育健壯,對大蠶的生長發育也沒有不良影響。
小蠶帷帳一日二回育飼養技術從 2007年春季到 2008年晚秋,經過兩年時間的試驗,不斷探索和完善,試驗取得明顯的成效,試驗成績穩定,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技術體系。此項技術 2009年春季在冕寧的沙壩鎮、漫水灣鎮、青納鄉、先鋒鄉等共育戶中推廣應用,單位面積產繭量提高 10%,勞動效率提高近一倍,極大地提高了共育戶的生產積極性,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明顯,有利于促進我縣蠶桑生產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