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8月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舉行2010年第三次行業信息發布會通報。通報顯示,全國鋼企上半年成績單“很好看”,其中77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4603.92億元,同比增長46.06%;實現利潤507.18億元,同比增加484.36億元,企業盈利大幅提高。毫無疑問,2010年是中國鋼鐵企業在內外夾縫中“求生之年”,且路徑十分明晰。
加強聯合重組
近幾年鋼鐵業的超常規發展帶來的鋼鐵產能過剩已是不爭事實。重組是解決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鋼企聯合重組好戲連臺,異彩紛呈。
6月8日,遼寧省政府在本溪市召開大會,宣布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溪鋼鐵”)與北臺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臺鋼鐵”)進入實質合并重組階段。整合后的新集團產能將達2000萬噸,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本溪鋼鐵和北臺鋼鐵同處本溪市,同樣擁有鞍本礦脈上豐富的鐵礦資源,兩家工廠最近距離只有7公里,一條大道連接兩家為一家,稱雄一方。
一個月后,7月13日,天津渤海鋼鐵集團(以下簡稱“渤海鋼鐵”)掛牌正式成立,該集團由天津市國資委以現金出資的方式注冊成立,使渤海鋼鐵成為天津地區的“老大”。渤海鋼鐵為國有獨資公司,由天津鋼管集團、天津鋼鐵集團、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和天津冶金集團等4家公司聯合組建。4家國有鋼鐵企業分別作為渤海鋼鐵的子公司,資產全部劃入渤海鋼鐵。新集團著眼于建設優質鋼管、高檔金屬制品、精品板材和高強棒線四大精品基地,是繼河北鋼鐵集團、山東鋼鐵集團后我國又一區域性鋼鐵集團,躋身全國十強。
7月16日,首鋼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首鋼”)合并重組通化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通鋼”)正式簽約,這對“老情人”一度山窮水盡之后,戲劇性地迎來柳暗花明的時刻。重組完成后,首鋼集團及首鋼控股公司將合計持有通鋼77.59%的股份。本次重組,由首鋼出資25億元現金受讓吉林省國資委持有的通鋼部分股份和向通鋼增資。同時,吉林省國資委也向首鋼總公司劃轉了部分通鋼股份。首鋼重組通鋼后,將通鋼的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等事項納入首鋼的鋼鐵主流程管理體系,通過技術改造升級、調整產品結構、延長產業鏈和多元化經營等措施,爭取到“十二五”期末使通鋼銷售收入翻一番。
7月28日,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鞍鋼”)與攀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攀鋼”)重組大會在京召開。國內鋼鐵業最大的一次重組,鞍鋼與攀鋼的重組案,在醞釀兩年之久后,在5月下旬塵埃落定。重組的新公司與本溪鋼鐵的系列重組完成后,將成為國內產能最大的鋼鐵企業。鞍鋼和攀鋼的產品結構互補性非常強。攀鋼主要是鋼釩、鋼軌等,而鞍鋼則主要是板材、普碳鋼等,這樣的合作將產生協同效應。
由于今年以來企業聯合重組的步伐加快,上半年我國最大的10家鋼鐵集團粗鋼產量達到14105.87萬噸,占全國粗鋼總量的43.65%,比上年同期提高2.76個百分點,全行業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
走內涵式道路
中鋼協秘書長羅冰生認為,鋼鐵業要轉變依靠大量資源投入來發展的路子,要走內涵式道路,即通過節能減排來促進鋼鐵工業發展,而不是增加資源消耗;實現與資源、生態協調發展。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很多鋼鐵企業提高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并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真正讓節能減排為鋼鐵企業的效益作出貢獻。
今年上半年納入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2.15%,噸鋼耗新水量同比下降9.06%,外排廢水中的化學耗氧量同比下降4.09%,外排廢氣中的二氧化硫總量同比下降5.02%,煙塵外排總量同比下降3.97%。由于鋼鐵生產總量大幅增長,工業粉塵外排總量同比上升0.22%。
江蘇沙鋼集團(以下簡稱“沙鋼”)圍繞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投資100多億元實施的5米寬厚板二期和1450mm中厚板、世界最大容積高爐等五大技改工程項目,到去年10月全部竣工投產,使得沙鋼的資源、能源進一步優化配置,現有生產線的產品結構、工藝結構布局更加科學有序,實現了集約化生產,專業化分工,企業的生產效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生產經營指標有了大幅度提高。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則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建設節能減排項目,為未來的“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年上半年,太鋼噸鋼綜合能耗、萬元產值能耗、噸鋼耗新水均創出最好水平,噸鋼化學需氧量、煙粉塵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大幅度下降。
打破國際壟斷
海外鐵礦石是制約中國鋼鐵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鋼鐵企業長期嚴重依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大國際礦企的局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鐵礦石國際壟斷有望被打破。
鐵礦石談判的極端被動地位及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把中國鋼鐵企業逼向背水一戰的尷尬境地,也促使這些企業在海外礦山收購戰中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絕地反擊,一場以中國企業為主角的礦山收購大幕開啟。
日前,國家發改委在同一天發布了批準武鋼集團收購中利聯(香港)礦業公司部分股權,以及聯合廣新外貿集團和錦興國際控股公司收購馬達加斯加蘇拉拉鐵礦礦權兩個項目的公告。以上兩個項目涉及已知鐵礦石總儲量超過20億噸,如果項目得以順利實施,這部分鐵礦石對于外礦依存度超過80%的武鋼集團將不僅僅是雨露甘飴。武鋼集團有信心要在未來5年內實現鐵礦石自給自足。
“走出去”的武鋼集團僅僅是近兩年中國鋼企突破日益惡劣的鐵礦石市場困境的一個縮影。目前,在國內還有一大批和武鋼集團一樣的鋼鐵企業正駕駛著“資本戰車”在國內及海外市場收購礦山,勾勒出屬于中國鋼企自己的礦山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