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磊

廣州亞運會中國男籃奪冠的第二天,王治郅給李元偉發了條短信:“昨日的冠軍也獻給您,謝謝李主任。”類似的情形發生在北京奧運會奧運村開村儀式上,王治郅拉著李元偉合影,說:“感謝李主任給我創造了回國打球的機會?!?/p>
2002年夏,NBA賽季結束后,王治郅選擇留美繼續磨練球技,沒有及時回國參加國家隊集訓,最終失控發展成“王治郅滯留美國不歸”。
2003年,李元偉上任籃管中心主任后,即開始協調運作王治郅歸國。經過四年的努力,李元偉協調了國家隊、體育總局、八一總政治部、媒體等多方面工作,并且多次親自和王治郅聯系、見面,終促成王治郅回國。
李元偉從不否認解決“王治郅事件”的最初動機是為了備戰奧運會,作為運動管理中心的領導,奧運會的成績是最終考題。
“我也做好了大郅回來后,不一定用得上的準備,畢竟他當時的訓練不系統,比賽也打不上”。即使如此,李元偉也認定當年這個“險”冒的是對的,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運作他回國,也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對人的價值的認可?!斑@是中國體育界落實以人為本的實踐,也是范例。項目領導愿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做,這是關鍵?!?/p>
本屆亞運會上,少有懸念的男女籃、女排都獲得了金牌。有人說,2009年1月卸任的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主導的一系列改革嘗試,直到現在還在惠澤中國籃球。在任上“革自己命”,卸任被圈內懷念的體育官員,在中國體育界還頗為少見。
“采取什么措施發展職業體育,三大球問題解決要靠社會化市場化,不能單純靠行政命令,行政手段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但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這是由運動項目規律決定的?!崩钤獋ズ芎唵蔚乜偨Y自己在任五年期間的改革心得。
隨著李元偉離任,籃管中心的做事風格、政策制定都發生了很大變化。CBA聯賽辦公室被取消、聯賽大贊助商合同期滿后不愿續約、俱樂部被要求加強同地方體育局合作……加強舉國體制,也被現任領導公開強調提出。
2010年6月,李元偉出版了自己的書,回顧自己五年的籃管中心主任生涯。書中盡顯一位體育官員在現有體育制度內改革探索的艱辛。
“這五年我盡可能地抓緊一切時間,為籃球的發展做一些準備做些嘗試,包括職業聯賽改革、國家隊備戰模式改變、群眾性籃球開展、籃球資源整合開發、籃球文化建設,都在盡可能探索。我認為這些發展職業籃球都是必須要的。但畢竟時間比較短,只能是開了個頭?!崩钤獋Α吨袊侣勚芸氛f,“寫個東西留在那兒,為的是便于后人來思考。至于對不對,要靠實踐來說話?!?/p>
“聯賽為本是對的”
改革,但同時要全力保障國家隊戰績。這兩個目標有時是矛盾的,可現階段,唯有保障國家隊成績,才能為改革贏得時間、爭得空間,李元偉深諳此理。
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職業化的操作也因現有的中國體育制度而無法深入進行,李元偉這5年更多是為未來的職業化發展做嘗試和準備。
中國新聞周刊:你在任時,聯賽改革和國家隊成績之間的平衡怎么拿捏?
李元偉:職業聯賽是國家隊成績的基礎,聯賽為本是對的。國家隊方面,就是組織強有力的中外教練班子,吸取國際上備戰大型運動會的模式經驗,同時盡可能增加聯賽賽程,增加對抗性,提高中青年球員的比賽經驗。
中國新聞周刊:如果聯賽按照理想的職業化操作,但無法長時間集訓國家隊,造成國家隊成績下滑,上層領導可以接受嗎?
李元偉:搞好職業聯賽,和國家隊備戰會有矛盾,但不是不可調和的。找一個合適的點很重要。
我們(籃球)的集訓是走過彎路的,長期集訓,甚至有極端說法是圈養。這確實未必是國家隊集訓的最好方式,如果職業聯賽水平很高,國家隊就不需要集訓那么長時間。但現在聯賽水平還不高。
中國新聞周刊:你成立了籃管中心和俱樂部組成的聯賽委員會管理聯賽,但其實管理權還在籃管中心?,F階段,行政化、職業化兩種管理權力怎么平衡?
李元偉:要承認現在還是在半職業化向職業化轉變過程中,籃協和籃管中心還是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吸收俱樂部投資人或代表參與管理,采用民主的方式決策,實際上是為未來的聯賽管理做準備、嘗試。這是一個進步。我認為是起到了積極作用。
現在還有人在詬病投票問題(聯賽委員會投票)。我要說這是管理的一大進步,我完全可以采用過去的方式,就是籃管中心做個決定,說誰進CBA誰不進。但投票的方式反映所有聯賽參與者的意志,這是符合職業聯賽發展要求的。
投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不能說這個制度不好。
我是體制的受益者,也受制于體制
賦閑的李元偉常常會參加一些體育研討會、學術沙龍,或是體育總局政策性課題的研究評審。在這些場合,李元偉堅持自己的改革主張,甚至比在任時更堅定。
中國新聞周刊:很長時間以來,每次大賽都會引發對中國體育改革的一次討論。
李元偉:這實際上反映了北京奧運會以后,群眾對于體育改革的呼聲日益強烈,對體育價值的評判標準正在發生變化。探討未來中國體育發展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樣,對于中國體育未來的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
舊的體制有歷史存在的必然性。首先要肯定這個管理體制在中國體育發展的歷史上起到過積極作用,做出過巨大貢獻。但同時也要看到這種體制是脫胎于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幾十年沒有大的改變。
中國新聞周刊: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的改革力度很大,但為什么突然停滯了?
李元偉:當時的體育改革是邁出了比較大的步伐。比如,當時明確提出中國體育要走社會化、產業化的發展方向,當時提出全民健身計劃、奧運爭光計劃。推出了體育彩票,大大緩解了資金不足的問題。
尤其是推出運動項目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眾多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當時非常明確,管理中心這種形式,是由事業單位向協會實體化過渡的產物。
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明顯效果,但沒有繼續推行下去,重要一個原因就在于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進一步加強競技體育優先發展的位置,從某種程度上大家可以理解,畢竟奧運第一次在中國舉行,運動成績當然非常關鍵。客觀上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就減緩了。
中國新聞周刊:在現行的體制內,體育官員要改革,你認為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李元偉:我們工作的時候也是這種體制的受益者。這種高度集中的體制讓你可以強有力地實現你的目標。
但同時你也受制于這種體制。改革,只能在一定程度做,比如如果影響到奧運備戰那就不行。
這種體制也為項目領導人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關鍵看你對所領導的項目生存發展的環境怎么認識,對于運動項目發展規律怎么認識,同時有沒有積極的進取心,有沒有強烈的改變項目面貌的動機、決心。這非常關鍵?!?/p>
獲獎理由★
2010年,這位前籃管中心主任捧出37萬字自傳體的改革總結,再次為中國籃球的發展獻上自己的改革經驗,在中國的體育官員中,對自己職業生涯剖析如此最為透徹和坦誠,李元偉樹立了一個榜樣。
人物簡介:
李元偉,生于1948年。歷任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籃球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亞洲籃球聯合會主席。
任籃管中心主任期間,力推中國籃球職業化改革。借鑒國外成功職業聯賽模式,推出中國籃球“北極星計劃”。取消聯賽升降級,實行聯賽準入制,成立CBA聯賽委員會。
在任期間大膽啟用外教,兩屆奧運會,男籃均進入前八,女籃在北京奧運會上殺入半決賽。
言論:
現有體制也為項目領導人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關鍵看對所領導的項目生存發展的環境怎么認識,對于運動項目發展規律怎么認識。同時有沒有積極的進取心,有沒有強烈的改變項目面貌的動機、決心。這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