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
權力從來不是“愧對”的對象
□五岳散人

日前有條新聞符合“有圖有真相”的多媒體時代傳播特點,那是一條強拆的新聞。北京延慶縣延慶鎮自由街村一戶村民住宅遭鎮政府強拆,除了文字之外,照片與錄像顯示,當時拆遷方一水兒的摩托車頭盔,動用的工具包括干粉滅火器以及磚頭、石塊,還上演了上房揭瓦的把戲。當這些人把房主拉出來打的時候,周圍村民在警察的旁觀下忍耐不住,最終出手救人,最后一張是房主在一片瓦礫上跪謝周圍的高鄰。
既然事情被曝光在媒體上,尤其是這么“有圖有真相”的曝光之后,自然有后續記者去問為什么大動干戈。這方面很難判斷誰對誰錯,反正雙方都認為自己沒錯,“誰先開的第一槍”永遠是戰爭中最大的爭論,而拆遷往往涉及的多是補償的問題,這些都沒有什么新鮮的。唯一顯得有些鮮活的是當地鎮政府官員的一句話:“他(被拆遷者)應該跪,他愧對政府、愧對村民、愧對現場工作人員。”——這是針對最后一張跪謝高鄰圖片所做的評論。
這個要求當然是過高了。應該跪謝、愧對用干粉滅火器噴射自己、用石頭砸自己、爬上房頂揭瓦的“現場工作人員”?您想,感謝這么對付自己的人,這要經過多少折辱才能修煉出來?除了有皇帝時代里接到抄家圣旨還要叩謝天恩之外,這么變態的事情在其他時代還是少見的。
這句話的主旨是“愧對政府”,大概的意思是說,政府部門為了舊村改造而勞心費力,你居然不能服從大局、犧牲小我而做個釘子戶,你對得起政府部門這一片把目前價值每平米1萬元的地用5000元收回來改造后再高價賣給你的苦心么?所以,你是應該跪下的,但不是要感謝高鄰搭救,而是因為對政府感到愧疚而請罪。
這當然算是某些人官本位的思維習慣間歇性發作了一次,我們這里從來都是有“父母官”、“青天大老爺”傳統的,尤其還曾經是那種“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地方,民眾從來沒有一種真正的主人感,倒是官方那種為民做主的自覺從來都沒有消退過。既然是父母官而圣朝以孝治,民眾自然就應該在沒有聽從官方安排的時候有所愧疚才是良民。
只是在現代社會里,大家總算明白了一個多少年前就應該明白的道理,即政府是為公眾服務的機構,公眾面對政府應該只有理直氣壯的要求,而無需雙方在民事上有所爭執之時感到任何愧疚。換而言之,政府永遠應該是被要求的對象,不能也沒有資格成為被“愧對”的牌坊。這其中的道理有兩個:一、因為我們是納稅人,我們付過錢了;二、因為政府不是具有人格的個體,正常人是不會對公章說“抱歉”的,這樣顯得太弱智了。
(摘自《南方都市報》)
book=129,ebook=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