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勇,王煥霞
(平頂山市衛生學校,河南平頂山 467000)
人體解剖學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技巧和體會
閆 勇,王煥霞
(平頂山市衛生學校,河南平頂山 467000)
人體解剖學;多媒體;課件制作
解剖教學中傳統的直觀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直觀教學法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結合,是目前解決此問題的較好方法。借助計算機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集圖片、文字、聲音、動畫、影片于一體,圖像逼真、色彩鮮明、層次清楚、定位準確,并可以通過三維立體重建等手段,將人體結構清晰地顯示出來,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提高教學效果。但如果課件制作的過于粗劣,或者授課時完全依賴課件,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制作課件時應投入大量的心血,教學過程中課件與傳統教學合理結合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常用的課件制作軟件有PowerPoint(PPT)、Authorware、方正奧思、Flash等,其中PPT是操作簡單、應用廣泛的一種演示文稿編輯軟件。下面筆者結合個人的實踐經驗,談一下利用PPT制作解剖學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設計課件的整體框架,一個完整的課件應該包括“知識回顧”、“內容提要”、“教學目標”、“新課導入”、“教學內容”、“課堂小結”、“目標測試”、“課后作業”等內容。 建議在制作課件時使用導航按鈕,這樣可以隨意瀏覽課件的每一部分內容(圖 1)。
導航的實現可以通過母版的設置來實現:先插入若干幻燈片,在標題框中填入“知識回顧”、“內容提要”、“教學目標”等標題以方便設置超鏈接;再切換到母版視圖,在頁面合適的位置插入一排按鈕,分別設置超鏈接到相應的標題,放映幻燈片時可以通過單擊按鈕到達相應的內容。

圖1 導航示意圖
其次,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策略的需要,確定課件具體需要的素材以及課件的表現方法。素材主要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表現方法包括幻燈片切換的效果,各種素材出現的效果(通過自定義動畫實現)。把握好這些效果的處理,對于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豐富多樣的素材經過加工,可以制作出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素材的搜集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各種素材的搜集可以靠平時的積累,很多素材可以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獲取,平時上網時可隨時收集一些可能會用到的素材,而有些素材需要臨時制作。
2.1 文字的加工處理
課件中最忌諱大段的文字堆積,雖然信息量大,大量文字但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不容易抓住重點。所以對文字資料一定要進行編輯處理,盡量使用簡練的語言,并盡可能分清條目。對于文字中關鍵的、重要的內容,要用不同的字體和顏色加以區別,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2.2 圖片的處理
圖片的獲得可以通過圖庫,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在網上搜索,常用的圖片格式有 JPG、BMP、GIF、TIF、PNG 等。 可能有些圖片存在一些缺陷,可以用Photoshop、ACDSee等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亮度、對比度、色彩或圖片的局部進行修改,以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數碼相機的普及使圖片的獲得更加方便快捷,通過拍照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素材[1]。另外,也可以利用PPT自帶的繪圖工具來繪制一些簡單的圖片,配合自定義動畫可以獲得動態的效果[2]。
2.3 動畫、音頻和視頻
動畫一般采用flash格式,音頻可以使用WAV、MP3等格式,視頻文件有 AVI、DAT、MPG、RM、WMV 等格式。Flash動畫制作相當復雜一般不宜掌握,可以使用一些現成的作品。音頻和視頻可以通過光盤、攝像機、網絡等途徑獲得,也可以通過簡單的音頻和視頻處理軟件對它們進行加工,以獲得滿意的效果[3]。
對于一些較難講述的內容應該充分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媒體,啟發學生的空間思維。比如在講解血管走行和神經傳導通路時,可以通過動畫演示血液流動和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更易于學生理解記憶。
根據設計好的框架把準備的各種素材添加到PPT演示文稿中,多媒體課件就基本成形了。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內容與形式相結合
課件只是輔助教學的的一種手段,因此教學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能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件要符合教學原則和學生認知規律,內容組織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在組織各種素材時,要注意表現形式不要過于花哨,以免造成喧賓奪主的情況。比如在一個顯示重點內容的頁面中,加入一個非常醒目的動畫,學生很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上去,從而影響教學效果[4]。
3.2 設計師生互動
在制作課件時也要像傳統教學一樣設計師生互動的環節,讓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生則會融入到教學當中去,主動思考,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如果從頭到尾都是按照課件的內容來念,學生被動接受,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就失去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意義[5]。
3.3 技術性問題
很多老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有限,所以開始制作的課件要操作簡單,切換方便,并且要求課件在運行過程中,過渡自然,動畫、視頻播放流暢,無故障出現。同時還要求課件要有很好的兼容性,能滿足各種素材的流暢播放。PPT本身支持一般媒體的插入,媒體的順利播放還有賴于電腦中安裝的各種支持軟件,如flash及其他多媒體播放軟件。
把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素材簡單的添加到課件當中,只是做出了半成品,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加具有藝術性和可觀賞性。
4.1 背景的選擇
課件背景要色彩柔和,不同色彩搭配合理,符合學生的審美和視覺心理。可以是純色(或者淺色或者深色),或者周圍有圖案中間大部分為純色(最好是白色)的背景。筆者認為白色背景對顯示解剖圖片的視覺效果最佳,如果對現有背景不滿意可以用圖片處理軟件加以修改。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和效果選用不同的背景,但一個課件中的背景不宜太多。
4.2 文字的編排
文字處理要采用合適的字體、字號。在頁面不擁擠的前提下字號要盡量大,文字太多將導致字號太小而看不清楚。標題一般用44號字,不同級別的標題可以用不同字體、字號及顏色來區分;正文根據內容多少和分級要求,可以使用24~32號字。字體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對本身較細的字體可以加粗并且加上陰影。文字內容的行距不宜太小,具體可以根據內容的多少和整體效果進行調整,行數少時可以適當增大行距。文字和背景的顏色搭配要合理,原則是采用對比色,這樣文字清楚、易讀、不易疲勞。如白色文字適合藍色、黑色、紫色、紅色的背景,黃色文字適合藍色、黑色、紅色的背景。需要注意同一頁面中的文字字體、顏色不要變化太多[6]。
4.3 圖片應用
圖片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較為直觀,形成一種視覺刺激,有利于學生對形態結構的理解和記憶。解剖課件中肯定會插入大量的圖片,因此圖片合理的排列和布局十分重要。選用圖片不宜過多,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選擇,選圖要精。每個頁面出現的圖片不能太多,每一張圖片也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圖片的大小和整個頁面成一定比例。每幅圖都要有相應的標注,但標注一定要少而精,標注的位置要準確。
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才能制作出適合教學的優秀多媒體課件,在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促進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1]徐照.淺析人體解剖學CAI課件中的數碼圖像采集與處理[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9,17(1):54-55.
[2]孟慶鳴.制作解剖課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嘗試[J].解剖學研究,2001,23(2):180-181.
[3]張文林,陳華.多媒體制作的素材與流程分析[J].醫院信息管理,2004,13(1):16-17.
[4]王野成,房莉.解剖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誤區[J].中國醫藥導報,2006,3(36):114.
[5]李容.解剖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與應用中的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8,16(1):60-61.
[6]張勤.多媒體課件色彩的人性化設計[J].教育信息化,2005,(17):62-63.
G632.41
C
1673-7210(2010)03(c)-105-02
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