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貿》記者 吳篁、張 菁/文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同時孕育著百年一遇的資本機遇,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粉墨登場,商業模式的創新無疑成為陽光化商業財富的源泉
中國企業的“低成本時代”已經終結,僅僅依靠單一的低成本優勢,中國企業無法做強做大。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今年來備受熱議的話題。但大洋彼岸呼嘯而至的這一場金融危機不可避免地干擾了中國經濟與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如今,在重返復蘇的路途中,中國經濟正在從“保增長”向“調結構”過渡,“轉型升級”的命題將再度成為政府與企業關注的焦點。
“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和服務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世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如是說。國外百年來的無數次經濟危機帶來啟示,每一次危機都會促發商業創新。全球金融危機同時亦帶我們進入了一個重新洗牌的時代,中國企業競爭將不可逆轉地進入到“商業模式”的競爭。
俗語有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能夠連續60年實現高速增長是非常罕見的。那么,對于已經走過“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而言,究竟能不能跳出這個魔咒?中國的企業能不能連續地增長?
對此,盛景網聯培訓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志強認為,對中國經濟而言,我們過去30年只做成了一件事情,就是“低成本運作”。隨著中國企業過去所依托的低成本優勢正在被不斷地侵蝕,中國企業的低成本優勢正在銳減,僅僅依靠單一的低成本優勢,中國企業無法做強做大。
“中國大量出口到國外的產品,出口價是1元人民幣,到美國零售就賣成1美元,到歐洲就賣成1歐元,把貨幣一換就可以上架銷售了,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力量。中國企業只賺取了最為微薄的甚至忽略不計的利潤,主要利潤都被國外企業拿走了,污染還留在了中國。為什么國外企業能拿到10倍于我們的利潤呢?其實就是充分發揮了商業模式的力量。”彭志強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商業模式落后,中國經濟與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過去喊地得做得少,成效有限,原因并不是政府和企業不重視,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怎樣“轉型升級”,其實,企業“轉型升級”當中效果最明顯、最有價值的就是“商業模式創新”。
創新,過去中國一直在強調技術創新,但是在發達國家,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遠遠大于技術創新。國外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超過60%成功的創新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而不僅僅是技術的創新。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孕育著百年一遇的資本機遇,創業板歷經10年磨礪終于得以推出,28家企業首批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一時間賺足了市場各方的眼球。對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企業家總裁班特聘教授劉捷指出,創業板推出的成功與否,關鍵就在于能否有足夠多的優質成長企業持續成長,而企業成長的關鍵要素中“商業模式”又是首要要素。
“中國的普遍的企業的生命周期大概是在二年零九個月左右。而成功商業模式可以把它企業的生命周期延長到10年。創業板的推出正在中國掀起一股創業浪潮,但創業的風險是巨大的,創業者必須謀定而后動,商業模式的設計無疑是創業者的第一堂課。麥當勞究竟靠什么賺得盆滿缽滿?沃爾瑪連鎖店靠什么成功?商業模式無疑是第一位的,因為它的成功與否也成為衡量團隊是否優秀的唯一指標。”劉捷如是說。
為什么商業模式近年來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恐怕最重要的原因是源自于風險投資基金越來越熱。如果要問VC選擇項目的標準是什么,答案是VC投資最關注的就是“團隊+商業模式”。
“對于一個投資人而言,我們在看任何一個企業的時候,肯定是要看它的商業模式。” 惠普中國原資深副總裁、北大方正原總裁、和勤軟件總裁李漢生表示:“我們也特別注意公司成長階段里,如何去不斷地改變它的商業模式,然后不斷地利用它一般渠道的能力、產品能力、效率的能力、成本提高的能力,現在我們也會提到怎么利用資本的能力,運用這些能力去創造一個成功的公司。”
麥當勞、百麗鞋業、分眾傳媒,這三家公司看上去分屬風馬牛不相及的三個行業,如果問你,他們的內在本質存在什么共同之處?也許,你并不能很快回答出來。“這三家公司的本質都是類房地產的連鎖店。類房地產帶來定價很好的利潤,連鎖帶來全國的迅速擴張。” 彭志強解釋說,透過現象看到商業本質,這是商業本質的魅力,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正是商業模式的特征。
“商業模式就是通過創造與眾大不同的客戶價值。” 彭志強化繁為簡地給商業模式進行了自己的闡述。中國企業家可操作、可執行的商業模式應包含以下點:第一,自己可以復制自己,別人很難復制你。因為一個商業模式,你自己可以快速增長,別人也能做,大家都能做,這就是一個結果——惡性競爭。第二,一聽就能聽得懂,一想,想不到盡頭。我們很多企業經營的商業模式,講了半天根本聽不明白,股東也聽不明白,員工也聽不明白,合作伙伴也聽不明白,那這樣就沒有意義了,很難發展。但如果大家一聽就能聽明白以后,就沒有一想就想到頭了,沒有擴張空間,這也不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因此,一個優秀的商業模式,一定是與眾大不同。客戶價值設置了獨特的盈利方式,顛覆了行業傳統的規則。
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創業、創新、創財富正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新30年、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新坐標。在原行業內轉變增長模型,控盤上下游,實現高競爭門檻,升級商業模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謂轉型;跳出原有行業,轉行到高科技、連鎖業、服務業等新興領域,是謂轉行;在原行業內將著重點從外貿出口轉向持續增長的龐大內需,是謂轉向。轉型、轉行、轉向之路,中國企業沒有一家能夠回避。企業經營中反映出來的方方面面問題,如利潤薄、庫存積壓、資金緊張、對上下游控制力差、風險高、品牌影響力低等等,其實歸根結底的都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