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芳友/文
鄧 廣·作品鑒賞

鄧廣,祖籍安徽宿州市人。曾入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美術學院人物畫系、中國國家畫院程大利山水畫藝術工作室學習。作品曾入選全軍“九八抗洪”美展、榮獲江蘇省“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人物畫一等獎、入選江蘇省“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美展等。《美術報》《中國畫潭》《十方藝術》曾多次介紹其藝術成就。
畫家潤格:國畫每平方尺/3000
書法每平方尺/1000
于書畫之道,鄧廣兄心境高遠,思想靈敏,有深識書畫三昧的慧心與眼力。其所具的“慧心”與“眼力”也是其于藝術的幽深機趣的明澈見識和體證,同時,也是其對自我心境的一種蓄養和修煉的結果。有此慧心與眼力,無疑是賴其苦學多思。
金陵勝地,鐘靈毓秀,自古多出文人雅士,其人陶冶其間,其作品也涵具精神的潤澤與人生的遠意。鄧廣兄作畫重在立意,他的作品抓住“寫”與“意”,此時的“寫”與“意”,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寫意”。寫是指他將其行書的筆意作為繪畫的表現語言,線條清潔而流暢,意味沖淡而簡遠,運筆活、用墨靈,活而生氣,靈而韻動。能使畫面氣韻充盈,幽明融潛,清寒透亮;意是指其作品大多都是體現其主觀的意愿。他作品借助高士、隱者,表現他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體驗,甚至包括人事的往來,將日常人生的平實、普通、自然的文化趣味融合起來,并能在日常人生之外企求一種超越與孤絕的神境。
無論是在“人格”或“畫格”中都顯得雅正、質樸,隱者心跡更是蕩然于其中。劉勰說“情與氣偕”、“秉心養術”便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強調的生理和心理達到的和諧、無所礙滯的境地。事實上畫之意氣、氣韻就是畫家人格、思想、才情的灌注和表現。這種真誠素樸之韻,高雅滌胸之境,正是他能以平靜的心境去觀照事物,體察人生,以真誠的態度去創作,去體悟繪畫本體的精妙,獨特的方式確立其獨立的藝術價值而生成的。其書畫便成其為安頓性靈的棲息地。所以,他具備歸隱山林的清靜之心,又不甘愿只作一個避世的消極隱士;既要深入體驗生活,又要注意保持自我認識上的沉淀。
鄧廣兄來自田園,出身行伍,既無家學淵源,也無庭訓之優。近十余年來先后求學于中國美術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學業所獲甚豐。鄧廣兄看上去似乎孔武有力,其實在他的精神世界卻有顆“文心”,其內核便是傳統文化思想,這顆文心支撐著他的精神世界,影響著他的藝術創作。在繪畫之外,他還對書法用功頗深,尤擅行草,飄逸靈動,秀雅率意,書卷氣撲人眉宇,并酷愛讀書。讀書便是“養氣”、“退火”的過程。凝心養氣,可滌煩襟,破孤悶、釋躁心,返靜氣,由此胸中自有浩蕩之思。
他對藝術的執著令人由衷生出欽佩之意,可以說他是將二十余年的光陰與心力都交付與書畫之業,其中苦樂交集,鄧廣兄能素心以待,少有急功近利之心。因為他懂得藝術往往不只在結果,而他更懂得藝術創作更重要是感受過程。
枝葉溟蒙,樾蔭十里,正是花開時節,馨香彌漫,馥郁醉人,讀兄作品,亦生此感。

鄧廣作品

鄧廣作品

鄧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