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貿》記者 吳曉/文
“歷史上每一屆世博會,都會給人類帶來生活方式和觀念的重大轉變。我們希望這一屆上海世博會能夠通過展館展示以及各種活動,推廣低碳理念。”上海世博局副局長胡勁軍如是說。
人類文明因理念而進步,159年來,世博會始終堅持以“進步”為核心價值,不懈推動人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本屆上海世博不勝枚舉的低碳亮點,在讓觀眾嘆為觀止的同時,亦用高科技打造的低碳生活,精美詮釋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
引領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中國零售業節能,卻是依然任重而道遠。
我們不妨以當下最為消費者所熟悉的大賣場為例,其打開門做生意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便可謂是“無處不在”:燈光照明、空調、生鮮制冷設備、辦公設備所產生的電能;吸收式空調主機、生鮮灶具、個別采暖設備的天然氣;用于確保空調主機和冷凍冷藏設備正常運轉的制冷劑;用于物流運輸、辦公用車、個別門店的冬季采暖所需的汽油和柴油……
再來看看消費者的購物車,消費者在賣場選購的大多數商品都要經歷原材料生產、半成品加工制造、成品包裝,到物流配送、批發零售,再到使用及回收處理等環節,而碳排放過程幾乎涵蓋了每件商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當我們把視角延伸至供應鏈,商店和超市賣出的每一件物品在進入超市之前的制造運輸和貯存過程中,以及賣出之后在顧客手中保存、使用的過程中,甚至在產品生命周期結束后的廢物處理與再循環利用過程中,無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相關調查則顯示,大眾消費的供應鏈是碳排的最主要制造源,直接或間接制造了75%的溫室氣體排放。
零售業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碳排大戶,面對外資零售商們的未雨綢繆,花大力氣進行“節能減排”和打造“低碳超市”,本土零售企業又該何去何從?是大膽分享這場全球零售市場的低碳盛宴,還是亦步亦趨等待低碳步伐的漸行漸近……
采取有效的節能技術和管理手段以降低能耗,正成為大型零售企業普遍采取的措施,其成效也日益顯現。據零售企業估算,通過對門店進行節能改造,節能店比傳統店面整體節能20%-30%。這意味著對于中國連鎖百強企業的12萬多家門店而言,僅用電量便將能減少166825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萬噸。
除了對門店照明、空調等投入少、見效快的節能設備的更新改造,部分外資零售企業已開始對企業整體節能進行架構和系統統籌,節能減排的理念和實踐正深入到零售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面。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部分連鎖百強企業的相關統計亦顯示,如果萬元營業額能耗下降5%-10%,按照2008年營業規模推算,則可減排二氧化碳達到40萬-80萬噸。而零售企業在節電、節水上仍有巨大潛力可挖,在零售企業一波波價格戰中,節能作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的重要手段,必將成為零售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全球第三大零售商英國樂購(TESCO)在曼徹斯特大學投資2500萬英鎊建立的“可持續消費研究院”,專門研究如何在無需抑制消費的前提下,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又滿足人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訴求——“零碳消費”。
對于門店進行升級改造所投入的資金,華潤萬家公共事務部總監劉岫軍表示,“大概兩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且這些節能設備能在以后的經營中繼續發揮節能減排的效用。”那么,按照節能投資回收年限最長3年計算,外資零售企業從2007年開始節能改造,今年就可全部收回成本。
與國外大型零售企業相比,本土零售企業在低碳節能方面誠然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制約因素是環保節能設施投資成本高,國內企業一般難以承受,同時又缺乏技術支持。
對此,《2009年中國連鎖零售業環保節能狀況綠皮書》指出,由于不是自主物業,缺乏節能效益分享,以租賃店鋪為主要運營模式的連鎖零售企業缺乏節能動力。企業更愿意投資于照明等投資小、易回收的耗損性節能改造,不愿投資空調、供暖等基礎設施。
國內企業缺乏環保管理體系和有效的監督機制是導致本土零售企業的低碳行動姍姍來遲的另一大因素。零售百貨商店、大型超市這些耗能大戶,每年都消耗大量的電能、水和其他資源,零售企業和超市節能減排是整個國家環保節能戰略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洪濤認為,目前所謂的“低碳超市”并沒有一個行業標準,很多企業在推行中有很大的隨機性和盲目性,缺少一個約束的行規。“這也是因為過去對超市的考核多是‘粗放型’,更看中銷售額、店鋪數、VIP客戶數量,以后將轉向‘集約型’,更多考慮能耗與營業額比重。”洪濤如是說。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部分連鎖百強零售企業能耗調查顯示,有94%的企業認為,節能設備技術標準缺失直接導致企業無法對節能效益進行衡量。其節能資金前期投入多,企業的資金不足、投資風險大也成為制約零售企業節能的問題。目前國家的政策多傾向于工業企業,直接針對商業企業的較少,企業希望政府給予流通領域更多支持。
國家目前已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并把大型超市、百貨和連鎖商店的節能環保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商務部提出2007到2010年,全國大型超市、零售企業將減少20%的能耗成本的目標。
鏈接:
由于營業面積、商品結構(特別是生鮮商品的比例)、地區以及營業時間等因素,零售行業的能耗構成存在較大差異。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9年對部分連鎖百強零售企業能耗情況調查顯示:百貨業態的耗電主要是照明(42.3%)和空調(30.7%);超市和大賣場的能耗集中于照明(29.5%),空調(28.1%),冷凍冷藏(19.9%);專業店的能耗主要是照明(36.8%)、空調(28.7%)。雖然業態不同,能耗比例不盡相同,但是可以看出零售業的主要能耗集中于空凋、照明和冷凍冷藏等用電環節。

超市及大賣場耗電量構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