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林
炎熱的8月往往是黃金市場傳統的消費淡季。根據對近20年以來的市場數據統計,在半數左右的年份中,8月份的黃金價格都是基本持平的。剩下的年份中,8月份金價微幅下跌或微幅上漲的情況大約各半。不過,今年8月份的前半個月黃金漲勢良好,看起來有可能打破這種局面。從7月底的1157美元,盎司到8月中截至發稿時的1220美元,現貨黃金價格已經反彈了超過5.4%。并且,從長期來看,中國政府進一步放開黃金市場的舉措提振了市場信心,對國際金價走勢構成利好。,
8月3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和證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銀發[20103211號)(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黃金市場未來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8月5日,包括上海銀行在內的四家銀行,成為新一批獲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開辦黃金進口業務的銀行。這可以看做是中國“藏金于民”政策的進一步延伸,中國投資者對黃金產品的熱隋在未來幾年中將更加有效地釋放,推動國際金價延續牛市行情。據有關專家估算,除了目前中國央行已經公布的1054噸黃金儲備之外,中國民間擁有的黃金大約在4000噸左右。而面對約2.5萬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中國的官方黃金儲備不低于5000噸才能比較有效地確保融資產安全及多元化。
1
六部委下發的《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明確市場發展方向和市場架構,進一步提出由上海黃金交易所、商業銀行、上海期貨交易所共同構建完善的黃金市場體系;第二,擴大有進出口黃金資格的商業銀行數量,促進國內黃金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步伐;第三,推動加快出臺新的黃金市場管理條例,有效引導和規范黃金市場的發展;第四,嚴禁參與地下炒金活動,對參與地下炒金活動的市場主體,相關部門予以嚴懲,并將相關信息錄入征信系統。
回顧政府有關部門近四五年以來針對黃金市場的調控措施,不難發現這次出臺的《意見》反映出了政策的連貫勝和透明度,實際上可以為研判未來政策走向提供有效依據。
2003年,四大國有銀行成為首批獲準開辦黃金進口業務資格的銀行;
2006年3月,上海金交所迎來首個外資會員,標志著中國黃金市場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2006年12月,中國銀行推出黃金期權業務,在商業銀行的黃金產品創新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市場反響比較小;
2006年至2008年,各地陸續查處了一批地下炒金案件,如聯泰、世紀黃金、倫亞等,但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金交所、期交所及銀行推出的品種未能填補打擊這些公司后留出的空白,以至于外盤在很多地方死灰復燃。并耳查處此類公司大多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最后幾乎都以非法經營、抽逃注冊資金等定罪;
2008年1月,黃金期貨正式掛牌交易,最初幾個月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但復雜的交易機制和流動性方面的缺陷導致個人投資者逐步遠離期貨市場,黃金期貨的市場規模明顯萎縮;
2008年6月,金交所新增匯豐銀行等幾家外資類會員,并開始正式交易;
2008年6月,民生銀行繼交通銀行早些時候推出外匯保證金品種之后,在國內率先提供黃金保證金產品,但n/卜月之后就被銀監會叫停;
2009年至2010年,金交所逐步放開了對自然人客戶參與保證金品種交易的限制,并明確了綜合類會員掛靠在商業銀行會員下發展客戶的模式;
2010年8月3日,六部委聯合出臺《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
2
在黃金市場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原本覬覦個人投資市場的黃金期貨并不成功,其交易機制和商業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國內投資者的需求及適應國內市場環境;金交所逐步引入外資類會員,加強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并建立了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個人投資者發展體系,其影響力正在不斷提高;商業銀行具有很多先天優勢,但未能取得應有的市場地位,幾次產品創新的嘗試都不成功,反映出商業銀行對黃金這個小眾產品還不足夠重視,缺乏專業人才隊伍,以及業務機制僵化等弊病。
隨著中國黃金產量、需求量和投資市場規模的不斷提高和擴大,上海期交所、金交所和商業銀行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相比之下,金交所品種在為機提供套期保值、實物交易以及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流動性良好的產品方面,具有更多優勢,預計金交所未來相對于期貨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并且,金交所品種本身還存在進一步完善和創新的空間,比如延長交易時段,引^做市商機制,推出場內的期權品種等。商業銀行受政策利好的推動,最早有可能在明年某個時候推出做市商模式的貴金屬保證金產品,畢竟像交通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以前就做過保證金業務,項目重新上馬的難度并不大。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難的是如何在現有的管理體制中,制定出符合市場需要和慣例的業務模式,比如像金交所會員和國內金商乃至外盤一樣,依靠外部渠道打開市場局面,并給予合理的利益分配,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團隊。
對于國內民營金商來說,更關注的是新的黃金市場管理條例會在何時推出,以及未來是否允許民營金商提供杠桿品種。《意見》明確了黃金市場的發展意義和市場定位,并提出切實加強黃金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在業界看來,除了常規條文外,文件提出的“引入做市商制度”對黃金市場觸動最大。除了國有商業銀行的紙黃金和黃金期權之外,目前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擁有國內唯一的有當地政府背景的做市商交易機制。但此次《意見》接文單位并不包括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的名字,或許意味著央行對其做市商制度并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