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虹,賈 琳,胡曉松,陳文莉(武漢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武漢市 430014)
慢性腎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the elderly,CRF)是各種病因引起腎臟損害和進行性惡化的結果。隨著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長,老年CRF的診治問題也日益突出。筆者在多年的臨床治療CRF中,針對老年患者依從性差、經濟承受力低等特點,逐漸摸索形成了一套綜合治療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門診和住院治療的符合CRF診斷標準的老年患者60例(排除在CRF基礎上急性加重的、有痔瘡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血肌酐(Scr)值介于222~446 μmol·L-1之間,且未采用透析治療。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齡60~75歲。原發病:慢性腎炎6例,高血壓病28例,糖尿病20例,梗阻性腎病4例,多囊腎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2組在年齡、病程、腎功能和原發病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給予必需氨基酸、控制血壓、糾正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加服尿毒清顆粒(內蒙古康臣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聯合灌腸液。口服尿毒清顆粒,每次1包,bid,15 d為一療程。灌腸液由生大黃(20 g)、黃芩(10 g)等中藥組成,制成150 mL,qd,保留30~60 min,然后排出體外。對照組加服藥用炭,每次3~4片,bid。15 d為一療程。2組均治療30 d后進行療效比較。
2組患者在用藥前后分別檢查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鉀(K+)情況。
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自覺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BUN、Scr分別下降30%以上;(2)有效,自覺癥狀和體征好轉,BUN、Scr分別下降20%以上;(3)無效,自覺癥狀和體征未減輕或加重,BUN、Scr無明顯改善甚至上升。總有效率=(顯效數+有效數)/總例數×100%。
2組治療后的BUN、Scr、UA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或P<0.01);治療組血K+較治療前降低(P<0.01),但對照組較治療前有升高;治療組在降低血BUN、Scr、UA和血K+療效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詳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biochemistry parameter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治療組顯效23例,有效6例,無效1例;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19例,無效5例;治療組有效率較高,且2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療效比較Tab 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 after treatment
CRF是指各種慢性腎臟病進行性發展,引起腎單位和腎功能不可逆轉地喪失,導致以代謝產物和毒物潴留、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以及內分泌失調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常常進展為終末期腎衰竭[1]。在中醫學中,CRF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分屬中醫學關格、癃閉、虛勞、腰痛、水腫等病的范疇。其病變開始于脾腎,發展后涉及其他臟腑,脾腎虛衰是發病的關鍵,濁毒、血瘀為其產物。本研究采用小劑量尿毒清顆粒聯合灌腸液治療老年CRF,以加快體內毒素物質的清除,延緩腎衰過程。尿毒清顆粒具有健脾利濕、通腑降濁、活血化瘀等功能。現代研究表明,生大黃瀉濁導滯,活血化瘀,并提供許多人體必需氨基酸[2],不僅可以增加毒素的排泄量,改善機體的高凝、高黏狀態,而且還可糾正營養不良的狀況。黃芩具有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3],同時還可以改善微循環。在正常生理條件下,腸道是尿素等代謝產物排泄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腎功能受損的情況下,腎臟的排泄能力下降,使得尿素等代謝產物蓄積到腸腔的含量增加[4]。筆者配制以生大黃、黃芩為主的灌腸液,利用液體中離子濃度的不同,建立跨膜離子梯度,使血循環中潴留的毒素跨膜進入灌腸液,灌腸液中的有用物質跨膜進入血循環,毒素隨灌腸液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排濁導瀉、清除自由基、改善內環境、減輕患者腎臟負擔等目的。
根據老年患者脾胃虛弱的特點,筆者沒有給予足量的尿毒清顆粒,而是每天口服尿毒清顆粒2次,藥物灌腸1次,方法簡便易行,患者依從性高。治療組30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因為不潔飲食出現腹瀉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現腹瀉、嘔吐、便秘、胃脹等不適,如期完成治療;而對照組30例中,16例患者間斷加用通便藥,患者依從性較差。
綜上所述,小劑量尿毒清顆粒聯合灌腸液治療老年CRF療效顯著,簡便易行,能夠被老年患者接受。
[1]王吉耀主編.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24.
[2]邵朝弟,王小琴,巴元明主編.中醫腎病學基礎[M].第1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183.
[3]葉任高,李幼姬,劉冠賢主編.臨床腎臟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586.
[4]劉 雄,高建德.黃芩研究進展[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7,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