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勤,徐彥貴,馮艷霜,陳 凡,王 屏,高仲陽(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市 300192)
近年來,抗菌藥物的安全應用備受關注,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21世紀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鑒于國內部分醫院對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進行干預并取得較好效果[1~4],本文選取我院門診患者為對象,對其聯合用藥情況進行調查,旨在提高抗菌藥物注射劑應用的安全性,為減少藥品不良反應(ADR)的發生提供參考。
以我院2007年門診患者中應用抗菌藥物注射劑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各500例。其中,干預組男女比例為1.48∶1,平均年齡為(42.72±19.21)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1.02,平均年齡為(42.97±19.07)歲。2組患者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在研究期間經我院門診治療、應用抗菌藥物注射劑,且同時聯用其它藥物者。剔除標準:在研究期間,在門診取藥而未在門診輸液中心治療者、因特殊原因中斷治療者或觀察指標未記錄完全者。
1.2.1 干預方法。采用前瞻性對照試驗方法進行。對照組不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干預組針對聯合用藥因素采取一系列干預措施。評價2組聯合用藥的合理性,觀察并記錄ADR的發生情況,計算ADR發生率。對2組聯合用藥的合理性和ADR發生率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針對聯合用藥因素進行藥學干預后對聯合用藥的合理性和ADR發生率的影響。
1.2.2 聯合用藥合理性判斷標準。干預前、后聯合用藥合理性評價根據《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05年版)、《新編藥物學》(第16版)和藥品說明書執行。
1.2.3 干預措施。(1)培訓教育:醫院“醫政”部門聯合藥劑科對醫師進行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注射劑和針對聯合用藥因素進行宣傳教育與培訓。(2)資料整理:將目前臨床常用的抗菌藥物注射劑合理應用資料進行整理,編寫《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印刷成冊,發放到醫院各個科室,以供參考。(3)行政監督:定期對醫師的診斷、處方及聯合用藥情況進行檢查,及時查找問題,每月由臨床藥學室對該月醫院的處方進行分析、評價,找出不合理處方,并對臨床進行反饋。
1.2.4 觀察指標。2組藥物應用過程中聯合用藥是否合理、有無ADR發生等。
1.2.5 統計學方法。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χ2分析。
2組聯合用藥合理情況統計見表1。
表1 2組聯合用藥合理情況統計Tab 1 The rationality of drug combination between 2 groups
由表1可見,干預組及對照組聯合用藥合理性有明顯差異(χ2=14.20,P<0.01),干預組聯合用藥合理性高于對照組,干預明顯改善了聯合用藥的合理性。
2組ADR發生率及表現見表2。
表2 2組ADR發生率及表現Tab 2 The incidence and its manifestation of ADR between 2 groups
由表2可見,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ADR發生率雖無顯著性差異(χ2=3.80,P>0.05),但ADR發生率下降了50%,具體表現也有所差別,表明干預降低了ADR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安全用藥是藥學服務的一個基本點。在藥師未進入臨床之前,醫師往往僅重視藥物療效的程度,卻疏于關注用藥的安全性。聯合用藥也是影響安全性的因素之一[5]。本研究中,藥師通過對門診應用抗菌藥物注射劑的患者進行針對聯合用藥因素的干預,降低了ADR發生率,提高了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聯合用藥是指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同時應用2種或2種以上藥物。在臨床實際中,注射劑聯用現象較普遍,聯用藥物越多,產生ADR的幾率越大。無指征多藥并用,會攪亂機體的防御功能,引起藥物與藥物、藥物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6]。藥物聯用雖然可使藥效增加,但也增加了ADR的發生率[7]。2種抗菌藥物聯用時,應明確其作用機制,一般采用2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菌藥物聯用,聯用時應謹慎。第3代頭孢菌素類與氨基糖苷類藥物具有協同作用,但在同一容器內混合兩者可互相滅活,應于不同部位給藥;與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具有拮抗作用,不能聯用[8]。β-內酰胺類藥在堿性溶液中易分解,嚴禁與堿性藥物如茶堿、碳酸氫鈉等配伍;頭孢哌酮與抗凝血藥、抗血栓藥同時應用,出血的危險性加大,不應聯用。
本研究針對目前聯合用藥的狀況,對醫師采取了一系列干預措施,主要從針對性資料的提供、面對面培訓和監督檢查等方面入手,使醫師理解藥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聯合用藥與藥物相互作用的關系、聯合用藥的目的和結果,熟悉常用藥物與其它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情況,盡量做到減少聯合用藥,避免不合理的聯用。從本研究結果來看,針對聯合用藥因素對臨床實行干預后,對照組與干預組用藥合理性比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聯合用藥是造成ADR的一個重要原因。藥師實施了一系列干預措施,對照組ADR發生率(3.6%)為干預組(1.8%)的2倍。雖然2組ADR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依然表明經過聯合用藥干預,抗菌藥物注射劑ADR發生率有所下降,表明對臨床聯合用藥問題實施的干預有效。提示臨床醫師和臨床藥師在門診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注射劑時,應特別重視聯用問題,注意確認聯合用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此提高抗菌藥物注射劑在門診患者使用中的安全性。
[1]張志清.國內抗菌藥物現狀及實施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干預的可行性與難點[J].中國藥房,2004,15(2):708.
[2]曾 穎,佃少娜,楊 敏.對我院醫務人員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知識水平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藥房,2006,17(24):1 915.
[3]孟德勝.我院實施不合理用藥干預工程的探索[J].中國藥房,2006,17(16):1 216.
[4]曾 穎,羅宇芬,廖廣仁.我院門診抗感染藥物使用調查及其干預措施[J].中國藥業,2005,14(7):64.
[5]戴 暉,陳曉忠.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抗感染藥學,2007,4(1):23.
[6]劉初陽,林楚華,汪珍秀.藥物作用與給藥時間關系探討[J].醫學信息,2007,20(2):296.
[7]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主編.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8.
[8]曲 虹,周學東.常用抗菌藥品靜脈給藥配制劑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藥師,2005,8(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