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紅玲
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與對策
□文/鄭紅玲
技術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但技術創新行為也存在著巨大風險,本文分析企業技術創新風險中的決策因素,并提出相關策略。
技術創新;風險;對策
技術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然而,由于面臨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技術創新行為存在著巨大風險。因此,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正確進行風險決策,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提高技術創新成功率,企業技術創新才能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優勢。
技術創新風險,是指由企業所處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技術創新項目本身的難度與復雜性、創新者自身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而導致技術創新活動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從創新主體企業的角度看,技術創新風險至少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政策風險、生產風險和管理風險。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各種不同的技術創新項目,在不同時間、地點或不同人員實施都會導致技術創新風險有所變化,都會存在不同的風險因素,各種風險因素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也各異,但是,諸多因素中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的風險因素,本文提煉出一個風險因素分析表,可對企業進行風險識別和評價。(表1)一方面可以對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各因素進行詳細定性分析,結合各行業和各企業自身的經驗,分析各種風險源對企業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具體風險的各種因素進行定量分析。將兩者結合起來,結合企業具體技術創新的內外部環境及變化過程,對技術創新風險進行評估和綜合評價,確立風險間的相互聯系及嚴重程度,識別風險的發生概率和后果,確定它們的先后順序,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對策。
因素分析表中,各種風險因素是影響技術創新目標實現的可衡量的各種風險因素,因素的內容及多少,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特點來確定。權重是根據風險因素在技術創新目標值中所占的比重,權重越高說明該風險因素對目標實現影響越大,各風險因素權重之和為1。預警邊界是指該風險因素達到某一臨界點時,將會嚴重影響技術創新目標的實現,應引起管理層的密切關注,及時采取措施,扭轉趨勢。目標值是技術創新目標值在不同層面的分解,這個目標值也是了解運行狀況的依據。運行狀況是該風險因素影響目標實現的等級情況,完成狀況既可以按顏色來標注進行定性分析,也可以用1~5定量標注等級實現的難易程度,起到警示、分析風險,進行責任認定及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的作用。
根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因素分析表,結合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需對企業技術創新風險進行預防控制,將技術創新可能的損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因此,針對企業防范技術創新風險提出以下對策:
1、樹立風險意識,建立相應風險管理機構,加強風險管理。企業對待風險的態度,將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既不能畏懼風險,也不能盲目冒險,還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將風險意識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員工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同時,要建立起相應的風險管理機構,風險管理機構一是要反應快速;二是要信息暢通;三是要協調統一,要能高效迅速地應對風險狀況。最后,要加強對技術創新風險的管理,促使企業建立起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2、完善技術創新風險信息管理系統,降低技術創新風險。企業中各個層級在風險管理及經營活動中都需要及時獲取正確信息,才能有效地識別、評估和應對風險。信息不全面、不準確會導致決策不確定性,增加決策風險。在制定風險決策時,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至關重要。因此,企業應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環節,建立含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測試、傳遞、報告、披露等。最終通過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風險的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起一個靈敏、高效、完善的信息系統,進而降低技術創新的風險。
3、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勵機制,提高技術創新成功率。專業人才是發展技術創新的核心,創新機會的發現與把握需要高素質的員工,是否擁有高素質的人才,能否發揮出人才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直接關系到技術創新的效果。因此,一是要建立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提升企業員工的科技創新動力,要使技術創新的收益與科技人員利益掛鉤,可適當建立科技股份和風險基金,進行產權激勵;二是要將技術創新的風險與有關人員的責任掛鉤,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三是要加強培訓力度,完善和提升科技人員知識能力,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積極性;四是企業應加大急需人才的引進力度,尤其針對關鍵技術人才、技術創新管理人才和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五是要創造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環境,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機制、評價機制和留人機制。

表1 技術創新風險決策因素分析表
4、采用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策略,進行風險回避、轉移、分散和控制等。企業可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根據企業的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度、風險管理有效性標準,選擇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分散和風險控制等適合風險管理的策略。一是盡可能規避那些遠遠超過企業承受能力、可能對企業造成致命打擊的風險;規避那些不可轉移、不可控、不可分散的較強風險;二是企業可以尋求轉移的方法積極防范風險,通過契約、合同、經濟、金融工具等形式將損失的財務和法律責任轉嫁給他人,達到降低風險發生頻率、縮小損失幅度的目的;三是“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是分散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的核心,企業通過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項目組合,進行組合創新,使整體風險得到降低;四是對技術創新的風險因素進行充分辨識和分析的情況下,事前對技術創新的風險進行預測和預控,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風險發生后的損失程度。如,通過建立技術創新的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對風險進行評估預測,針對風險的性質和程度適時發出不同程度的警報,提醒決策者和管理者注意,以便對技術創新風險進行預控。
(作者單位:唐山師范學院)
[1]彭文清.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綜合評價與對策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
[2]李曉峰,徐玖平.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研究.經濟體制改革,2008.3.
[3]趙成名.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對策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24.
[4]高立法,虞旭清.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事務.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F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