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忠寧
武術訓練步驟精要
文/向忠寧
各門各派的武術訓練方法,均有精妙獨到之處。現就筆者的粗淺體會,談談武術訓練的步驟精要,謹供初學者參考,錯漏之處懇請武術界前輩和武術愛好者批評指正。
第一步:拳術
拳諺說:“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萬遍,神理自現。”這說明了練拳不易、精熟更難的道理。習者只有通過千萬遍的練習,由量變到質變,才能將武術的精、氣、神演練出來,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循。
1.練拳之前,應先活動全身,伸縮四肢,舒展筋骨,然后進行手、眼、身、腰、步等基本功法的訓練。
2.練拳之時,先求開展,后求緊湊,最終達到勁力順達、動作協調、姿勢正確、精神貫注、節奏分明、一氣呵成的程度。
3.行拳之中,心中務必假想與敵人格斗,按其攻防含意或拳術口訣進行練習。故一拳一腿,或聲勢進逼,或照勢解勢,吸氣蓄勁,呼氣出招,均應意識逼真、灑脫自如。
第二步:拆拳
拳諺說:“打拳容易拆拳難。”“拆拳和走架,莫丟隆冬和炎夏。”恩師李春盛曾經說過:“沒有哪個師傅能夠完整地拆透一套拳術的,關鍵在于習者的悟性和修為。”
1.拆拳。就是將套路中的每個基本動作,或一組動作分解拆開,使你更具體、更實際地體會和理解動作的技擊含意。例舉“弓步沖拳”一式,可拆為五招:一招為提膝護襠,二招為起手打鼻梁,三招為反肘靠胸膛,四招為回手防肋腰,五招為回手接沖拳。僅一“弓步沖拳”就拆解出五個招式,在實戰中再結合弓步的中偏步法,還可生出許多隱招。由此可見拆拳之難。教練初步拆解套路之后,習者還需要仔細體會、反復揣摩,方能了解套路中隱藏的精華內涵。
2.游手(戲練、喂招)。按照拳路拆解下來的招式,一式一式地進行攻防互練,把學到的套路消化到技擊中去。拳諺說:“對練講友誼,拆拳忌手重。”拆拳必然要與人戲練,以達到領悟拳理的目的。因此游手既要達到攻防練習的目的,又不能久練,更不能發力,以防習慣性“游手”傷人,因此久練反無精進。這樣的辯證關系在訓練中很難把握好度,只有通曉拳理,再練起套路來自然就更加形神兼備、有的放矢了。
第三步:看家手
拳諺說:“攻中有防,防中有攻。”說明在散手中防守與進攻在技術上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看家手就是防守招式的統稱,主要采用手、小臂、肘、肩、膝,配合身法、步法進行架、格、挑、截、磕、拍、擋、掛、撩、纏、洗、勾、抱等招式的系統訓練。
1.單練。針對已掌握的手法、腿法等一般技法的進攻特點,有意識地運用相應的看家手招式,逐一破解練習。
2.對練。把攻防融為一體來練習。如:高來挑托,平來格擋,低來截拍,腿來提膝,提膝望懷。一攻一防,全方位進行系統的看家手訓練,對于常規的進攻招式要求達到下意識防守才算合格。
第四步:步法
拳諺說:“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先看一步走,后看一出手。”這說明步法在散手競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散手訓練的核心。成功運用靈活多變的步法,就是將進攻和防守的時空主動權隨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搶占先機、發揮技巧、破敵節奏、擾敵心神的必要功夫,有著進退封逼之效果、鎖閃截攔之功能,具有進攻和防御的雙重含意。步法要求緊胯活腰、步到身擁、伸縮敏捷、跳躍隨心。
常用步法共18種:走馬步、前疾步、后疾步、上步、撤步、跨步、麒麟步、沖剌步、環繞步、跳換步、墊步、連枝步、三才步、變身步、雀步、鶴步、蓋步、玉環步。
第五步:散手
師公王春山曾經這樣說過:“只有上擂臺的武術,才是真正的武術;只有上擂臺的功夫,才叫真正的功夫。”沒有系統的散手訓練,就沒有過硬的擂臺功夫。
散手是武術的精粹,散手能體現出機智、勇敢、頑強的民族精神,是習武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散手競賽,切磋武藝,才能掌握、提高實戰技能,同時散手也是檢驗、評判武藝高低的唯一途徑。
1.散手基本功訓練。將套路中拆解出來的招式,配合身法、步法組合成精練的散手短拳作為散手基本功練習,要求每套動作達到規范定型、自動攻防為好。
2.技術訓練。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對進攻、防守與反擊進行綜合實戰訓練。
(1)先防后攻、一攻一防訓練;(2)攻中有防、防中有攻訓練;(3)以攻為防、攻防并進訓練。
3.訓練形式。(1)定步手技攻防訓練;(2)活步手技攻防訓練;(3)活步手、腿、摔綜合技擊訓練;(4)車輪戰訓練:一打二、一打三等;(5)群戰訓練:三人互戰、五人互戰等。
第六步:戰術
拳諺說:“古來習拳知兵法,不知兵法莫練拳。”擂臺講究“開局要沖,中盤宜穩,殘局必拼”。競技中務必合理運用體能、技能和智能,做到“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從而實現運籌帷幄、一戰必勝的戰術目標。
1.強攻戰法:強攻要兇,快攻要穩,奪取主動,出奇制勝。
2.佯攻戰法:真假交錯,聲東擊西,誘敵深入,乘隙出擊。
3.迂回戰法:逢強智取,避銳擊惰,迂回穿插,側翼掄攻。
4.突襲戰法:瞅準時機,攻其不備,一招制敵,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