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君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在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系統面臨的主要矛盾是醫療資源分配失衡、醫療信息共享差、利用效率低下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保健需要不相適應,這一矛盾也成為我國醫療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信息化建設作為解決資源分配失衡、利用效率低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其他行業中已經有廣泛的應用。隨著醫院信息系統應用的普及,醫院與醫院、社區衛生站、鄉鎮衛生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機構間的信息交流也越來越多。然而在經歷了20多年的信息化建設之后,廣大的醫療機構之間更像是一個個“信息孤島”[1],一方面,信息屏蔽導致相同醫療信息在各醫療機構間被重復存儲,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信息的屏蔽還導致醫療轉診、會診等復雜化;在重大疫情發生時相關機構也很難做出迅速的判斷。
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使我們很難通過信息資源的共享來支持解決上述問題,更難以支持醫生做出醫療決策以提高醫療質量的需求[2]。這種現象不僅給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造成我國醫療系統資源的極大浪費。筆者借助于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SD)方法對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系統分析指出構建醫院系統集成平臺的對于改善我國醫療現狀的作用。
城鎮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對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帶來了嚴峻的考驗。而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首診定點醫療機構網,以二、三級醫療機構為主體的轉診定點醫療機構網,將成為未來居民疾病預防、診治合理化的主要形式。然而我國的社區醫療機構還存在許多問題:①預防保健服務和醫療服務相脫節。醫療服務和保健服務管理分隔,作業分段,不能連續。②病人尋求醫療保健服務的無序化。多頭就診,不能有序地根據健康情況合理地選擇服務單位。③醫療服務分級轉診無序化。各級醫療機構沒有有效的雙向轉診機制,導致醫療服務的重復利用、重復檢查、重復用藥,醫藥費用過度增長。隨著我國新型二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立,建立二級間的良好互動體系勢在必行。醫院與社區“雙向轉診”作為二者互動的關鍵內容成為新型二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政策研究的焦點[3]。而對于雙向轉診來說信息資源的共享是提高醫療水平和效率的根本手段(如圖1)。從圖1中顯示了兩個增強的正反饋回路,在這兩個回路中可以看到社區醫院與其他醫院信息共享程度直接影響了社區醫療水平,社區醫療服務水平又進一步影響了到社區醫院就診的患者數量,兩個增強回路顯示提高社區醫院與二級以上醫院的信息共享能力是未來社區區域醫療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圖1 社區醫療服務水平與信息共享的因果關系
由于社區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相對較低,使其很難吸引廣大患者前來就醫,而對于疾病的預防和診治的能力不足和長期以來“重城市、輕農村”的發展思路影響也就直接導致政府在醫療建設中對于社區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的資源投入越來越少,并致使其醫療服務水平的降低,最終導致了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惡性循環的發生(如圖2所示)[4~5]。

圖2 醫療資源分配上的富者愈富基模
圖 2由兩個增強回路構成,從這兩個增強回路可以看出由于大型醫院在醫療資源占有上具有的優勢,自然會導致大型醫院就診人數的增加,而這又會進一步促使國家在進行醫療資源分配時傾向于就診人數較多的大型醫療;相比基層的社區衛生機構以及鄉鎮衛生院由于醫療資源的不足而無法滿足病人看病的需要,或者病人在選擇醫院時會更加傾向于服務能力更強的大型醫院。上述現象導致了大型醫院和基層社區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之間在醫療資源分配上的“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同時也出現了大型醫院醫護人員工作量過于繁重,社區醫院、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大量空閑的狀況。2.3 醫療體制改革對于醫院信息共享的需求增加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系統在絕大多數醫院中得到普遍應用。城鎮醫療保障體系、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在全國范圍內的全面展開,給醫院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療改革的快速實施給未來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同時也是HIS系統發展的新契機(如圖3所示)[5]。

圖3 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成長與投資不足基模
該基模中包含一個正反饋回路和兩個負反饋回路,從圖 3可以看出由于醫療改革的深入對醫院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醫院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將導致各級醫院間信息共享能力的提高,借助信息資源的共享,進而實現各級醫療資源(如電子病歷、醫學影像等資源)的共享,從而提高各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必然對醫院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時構建更大范圍的信息共享平臺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途徑。
依靠醫院現有的HIS系統,通過網絡搭建實現區域內社區衛生中心與醫院的信息共享,使雙向轉診信息得到了快速傳遞。但是由于醫院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畢竟有限,一所醫院信息系統不可能掛靠太多的社區醫療機構(如圖4)[5]。如果掛靠的數量過多,其不僅會影響HIS系統的運行速度,甚至導致整個系統因不堪重負而崩潰,所以對于此種共享模式來說其只適合在小規模的區域內使用。

圖4 社區醫療機構信息共享模式——飲鳩止渴基模
2006年,上海、蘇州等發達城市依靠雄厚的資金支持建設了以當地衛生局為圓心的共享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線條分割,實現了區域內醫院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通過建立一個保存全體居民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區域信息平臺,同時大力推廣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實現了區域內醫院信息系統與信息平臺的接口并最終實現了區域內醫療機構的信息共享(如圖 5)。信息的共享實現了區域內二、三級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為患者的病情提供了更為快捷的診治,方便了居民的就醫[6~7]。

圖5 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平臺模式的因果關系圖
我國醫療資源在區域配置與利用存在著嚴重的失衡現象,醫療資源過度使用與閑置浪費同時存在。資源配置水平不均和利用失衡使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構建醫院系統集成平臺,積極拓展遠程醫療服務和雙向轉診制度,推廣經濟、有效的醫療衛生技術,加強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發展和信息資源共享,對于擴大優勢醫療資源的服務范圍、提高我國醫療資源的整體配置水平、促進分級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和醫療資源的合理使用將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
[1] 沈 林,杜亞平. 醫院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難題與發展對策[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4):239-240.
[2] 馬中立,張 凌.醫院信息化對醫院現代化建設的作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5):350-351.
[3] 盧 楊,張鷺鷺.醫院與社區“雙向轉診”機制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7,10(11):939-941.
[4] 歐崇陽,張鷺鷺.我國衛生資源投入與利用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初建及模擬[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220-1223.
[5] 彼得·圣吉著,郭進隆譯. 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1998:125-139.
[6] 楊祖興,張鷺鷺.城市醫療衛生服務系統宏觀模型構建[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5,26(11):1217-1219.
[7] 馬玉琴,孫金海.“城鄉一體化”模式下鄉鎮衛生院的功能定位與思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