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玉芝,于 濤,樊立坤
(四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四平 032200)
為了解和掌握四平市2009年死因監測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規范死亡病例報告工作,全面做好我市死因監測工作,對2009年四平市在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中上報的死亡報告卡的質量進行分析和評價。
來源于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中質量統計模塊及四平市2009年全部死亡病例報告卡資料。
根據《全國死因登記信息網絡報告工作規范》中規定的報告時限進行統計分析。縣及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由病案室或防保科在7d 內完成對卡片的審核和網絡報告。將《死亡醫學證明書》死因鏈、調查記錄等原始信息如實錄入,并進行根本死因確定及編碼[1]。縣(區)級疾控中心死亡報告管理人員在每個工作日需上網對轄區內報出的死亡信息、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信息進行審核,對于核實無誤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及副卡,于7d 內通過網絡進行審核確認[2]。
四平市共有縣級以上醫療機構45 家,2009年全部實現了死亡病例網絡直報工作。
2009年全市直報系統中有死亡病例報告錄入的醫療單位37 家,零病例報告7 家,1 家漏報,零、缺報告的單位占總數的17.7%,見表1。

表1 四平市2009年死亡病例直報情況
2.3.1 報卡情況 2009年1月1日~9月30日我市共收到死亡報告病例2 799例,其中,男性1 755例、女性1 044例。1 張重卡,初報為不明原因,后報為意外死亡。
2.3.2 及時性統計 2 799 張有效報告卡,及時報告2 795 張,4 張遲報,報告及時率為99.8%;及時審核2 799 張,審卡及時率為100.0%。醫療機構網絡直報時間分為醫生診斷到填卡時間和填卡到錄入時間,前者反映醫生報告死亡病例的時限,后者反映預防保健科將報告卡報到監測系統的時間。報卡不及時的4 張卡中均為醫生填卡時間延遲[3]。
2.3.3 完整性統計 主要反映在對死因推斷上,在致死的主要疾病診斷一欄中,缺b 欄的卡片占全部卡片的3.52%,缺c 欄的卡片占全部卡片的6.17%。
2.3.4 死因診斷和死因編碼錯誤 全市大部分地區上報的卡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死因診斷不明比例為4.99%,心血管病缺乏診斷意義比例為6.91%,腫瘤未指明位置比例為0.03%,呼吸衰竭、肝衰竭、腎衰竭比例為26.54%,相對比例較高[4],見表2。

表2 根本死因常見編碼不準確情況
死因監測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但有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的基礎,在國家《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開展死亡病例報告工作比較容易,因此經過培訓全市縣及縣以上醫療單位,很快實現了網絡直報工作,直報率達100%,但有些規模較小或專科醫院對此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出現漏報情況。
死亡病例報告工作專業性較強,特別是死因鏈的填寫和根本死因推斷,一些地區或醫療單位對臨床醫生培訓不夠,很多診治醫生在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中不填寫死因鏈,沒有根本死因推斷[5]。
個別醫療單位在管理上存在一定問題,醫務科、保健科及科教科工作有交叉,對亡報告卡的管理不統一;培訓工作也有多頭管理問題,使培訓工作不及時、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出現診治醫生不及時開具《死亡醫學證明書》的問題。
審核情況總體較好,說明各地疾控中心比較重視此項工作,但個別地方還存在查重不及時情況,對重卡不能及時刪除[6]。
疾控部門要加強對醫療單位的督導檢查及漏報調查工作,杜絕漏報和遲報。同時強化培訓,特別是死因鏈和確定根本死因的培訓,逐步提高基層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提高死亡報告質量。
[1]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戴志澄.疾病監測方法與應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93-95.
[3]馬家奇,王麗萍,戚小鵬.2004年法定傳染病報告信息質量分析[J].疾病監測,2005,20(5):265.
[4]王宇,楊功煥.2008年全國死因監測報告[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
[5]黃文龍,洪榮濤,章燦明,等.2006年福建省醫療機構死亡病例監測報告質量分析[J].疾病監測,2007,22(11):456-458.
[6]黃文龍,謝忠,杭洪榮濤,等.2007年福建省醫療機構死亡病例監測結果分析[J].疾病監測,2009,21(6):4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