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章
(山東省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山東棗莊 277011)
各種慢性腎病不斷發展極容易形成慢性腎功能衰竭,目前,如何治療和緩解慢性腎功能衰竭仍是當前關注的重點課題[1]。腎功能移植方法在發病晚期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但并不是腎功能衰竭的發病早期進行預防防治的有效手段。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綜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疾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根據腎功能不全的診斷標準[2],將79例住院病例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39例。其中,男51例,女28例;年齡27~61歲,平均43.5歲;病程3個月~13年,平均2.7年。根據1992年中華醫學會全國腎小球經座談會制訂的診斷標準[3],原發病為腎病綜合征13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7例,高血壓腎病9例,慢性腎盂腎炎19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1例。診斷為氮質血癥者13例,尿毒癥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眩暈、皮膚瘙癢、惡心等癥狀。治療組和實驗組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進行治療前腎功能檢查 (尿量、尿素氮等指標)。所有病例飲食處理相同,動物蛋白攝入量控制為0.4~0.9 g/(kg·d)。同時,禁用所有動物蛋白,主要服用優質植物蛋白。
1.2.1 對照組 采用普通西醫治療方法,3%葡萄糖液220 ml加E1前列腺素,同時加入黃芪注射液30 ml,并結合7%葡萄糖液靜滴,每天2次,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生地25 g、丹參15 g、大黃30 g、山萸10 g、赤芍15 g、使用水煎200 ml進行服用,每晚1次,15 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根據《中藥新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關于慢性腎衰竭疾病的規定[2],顯效:血肌酐降低 30%;內生肌酐清除率提高30%;癥狀消失或著明顯減輕。三者同時滿足即可判定。有效:癥狀消失或者明顯減輕,內生肌酐清除率提高30%或者血肌酐降低30%即可判定。無效:以上各項均不具備即可判定。
所有統計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處理,數據采用(±s),兩組數據間比較采用 t檢驗方法。
對照組39例中,無效16例,有效17例,顯效6例,總有效率為58.0%。治療組40例中,無效3例,有效24例,顯效13例,總有效率為92.5%。兩組總有效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s)
組別 Bum(mmol/L)Scr(mmol/L)UA(μmol/L)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19.83±9.28 19.09±10.57 493.26±371.26 483.26±310.23 1 212.31±411.20 1 678.28±579.23 21.37±10.49 20.61±10.47 503.12±370.27 493.26±251.26 1 261.60±227.30 1 672.30±531.90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一種多種原因引起的腎臟病變的晚期體現[4],在中醫中,屬于“水腫”范疇,是虛實夾雜之癥。在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課題上,如何延緩和控制疾病發展以及如何保存腎單位是治療此病的重中之重。由于慢性腎衰竭疾病與間質纖維化,腎間質病變,以及氧化速度的增加使得腎功能惡化,因此,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抑制腎成纖維細胞繁殖,抑制氧化能力,改善腎功能。由于E1前列腺素可以改善和擴張腎血管,增加血流量,同時可以抗血栓形成,有效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最終提到改善腎功能的治療效果[5]。現代醫學證明,生地、丹參具有擴張血管,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和調節腎素的作用;大黃、山萸、赤芍具有調節血壓,活血化瘀,促進腎小球過濾,改善腎臟血管,促進代謝血紅素的再生,最終起到改善微循環,抑制代謝紊亂和改善腎功能的作用[6]。因此,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腎功能衰竭,具有簡單可行,效果顯著,成本較低的特點,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1]黃翠玲,李才,鄧文斌.大黃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5(8):506-5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168.
[3]郭蘭忠.現代實用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95.
[4]樂兆升.53種中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初步觀察[J].中藥通報,2008,10(1):44-46.
[5]劉強,侯積壽,馬濟民.冬蟲夏草影響慢性腎衰進展的實驗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5,11(2):81.
[6]崔建華,羅會新.中藥灌腸治療糖尿病早期腎病30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2006,19(8):1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