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芳
(山西省永濟市衛生防疫站,山西永濟 044500)
按照《國家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監測方案的要求》于2009年5月份對改水后的飲水型氟中毒病區進行監測,這次監測從輕、中、重3個病區各隨機抽取1個村作為監測調查點進行監測。監測結果如下:
1.1.1 兒童尿氟 各監測村當地出生的8~12歲116名兒童的晨尿。
1.1.2 兒童氟斑牙 各監測村的8~12歲所有兒童。
1.1.3 飲水氟含量 各監測村隨機采集出廠水水樣1份,末梢水水樣3份。
1.2.1 水氟 采用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氟離子選擇電極法。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0 mg/L)判定。
1.2.2 尿氟 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測定,氟離子選擇電極法(WS/T89)。 按照國家標準<1.5 mg/L。
1.2.3 氟斑牙 采用Dean法。分可疑、極輕度、輕度、中度、重度5種。
改水后各病區的水氟值在0.28~0.57 mg/L的范圍內,水氟值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1.0 mg/L)。見表1。

表1 永濟市改水后水氟值
見表2。改水后各病區兒童的尿氟值偏高,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①尿樣易受多種因素影響,每個人每日、每時的尿樣都有變化[1-2]。②由于各種經濟原因部分兒童實際上并沒有飲用上改水后的水。③病區兒童營養狀況不佳,造成氟在體內蓄積。
見圖 1。
輕病區共監測84人,其中4人患氟斑牙,氟斑牙患病率為 4.9%;中病區共監測85人,其中11人患氟斑牙,氟斑牙患病率為12.9%。由圖1可知,輕、中病區雖有氟斑牙但病情都較輕,也無缺損型氟斑牙,兒童氟斑牙患病率接近正常地區。重病區54人都患氟斑牙,各種程度的氟斑牙都有,兒童缺損型氟斑牙占31.5%(重病區的標準——兒童缺損型氟斑牙占40%),雖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明顯。
由表1可知各檢測點改水后水氟均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0 mg/L),說明改水工程給各個病區提供的水源是合格的飲用水。
尿氟均值在1.52~2.31 mg/L,由表2可知,輕、中、重病區的尿氟含量都偏高,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尿樣易受多種因素如飲食、氣候,勞動強度及個體條件的影響,每日,每時,每個人都可能變化[3]。②改水后的價格高于一般的水價,部分病區村民不愿飲用改水后的低氟水。③病區村民普遍經濟不發達,營養狀況不佳,體內的氟不易排泄。
輕、中病區8~12歲兒童氟斑牙患病率低,且病情輕,而重病區8~12歲兒童患病率為100%,其中,患氟斑牙中度、重度各占24.1%、11.1%,缺損型氟斑牙占31.5%。由此可見輕、中病區改水防氟效果明顯,重病區防氟效果不太理想。
部分村民對氟中毒的知識仍缺乏,自我防治意識仍淡薄,加上改水后的水價高于一般水價,低氟水仍不能完全普及運用。
重病區土壤中的氟含量較高,且用高氟水灌溉農田,病區素菜、糧食作物中含氟量較高,使得該病區人群攝氟量普遍偏高[4]。由于重病區村民的經濟不發達,村民的營養狀況不佳,氟易于在體內蓄積。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重病區改水防氟效果不明顯。
首先要水利、衛生等各部門領導重視,定期檢測水氟,其次要讓病區廣大群眾認識到高氟對身體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和改水防氟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做好改水降氟工作的基礎,是行之有效的防治辦法。要把改水降氟與健康教育、發展經濟相結合,采取各種形式,向廣大群眾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才能使改水降氟工作成為病區群眾自我保健的自覺性行動[5-6],自愿飲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氟水,還要加強營養,增強全民身體素質,加快重病區高氟人群體內氟的排泄。
希望水利部門加大經費投入,降低或取消水費,使病區村民有能力飲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活飲用水。必要時實施移民工程,使高攝氟人群脫離高氟區徹底擺脫地方性氟中毒。
[1]丁俊清.尿氟排泄規律的觀察[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1982,16(2):128.
[2]徐春培,石玉霞,熊德威.一次隨機尿水平代替晨尿水平可行性研究[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1997,16(2):104.
[3]王鑒清,過基同,李書隆,等.正常人尿氟排泄規律和影響因素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1984,15(1):48-52.
[4]肖明振.尿氟正常值及其排泄規律觀察[J].中華口腔雜志,1982,17(1):36.
[5]蔡茂榮,陳錦鐘,盧黎明.已改水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區用水管理與病情關系的現狀調查[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5,24(2):217-219.
[6]呂勝敏,馬景,章和平.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區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現狀抽樣調查[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5,20(6):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