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平 蘭州理工大學
王 燁 蘭州商學院
現代物流園區向第四方物流轉型探討
譚春平 蘭州理工大學
王 燁 蘭州商學院
第四方物流(4PL)是一個供應鏈的整合者及協調者,組織與管理組織本身與其它互補性服務所有的資源、能力和技術來提供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4PL通過將咨詢公司、技術公司、第三方物流(3PL)、各種服務供貨商以及企業客戶集成在一起,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來滿足供應鏈所面臨的廣泛而又復雜的需求,通過新技術加強各個供應鏈的職能,使業務流程集成化。它和第三方物流主要的不同在于,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礎上對管理和技術等物流資源進一步的整合,以達到全球化的供應鏈,并且為使用者帶來全面性的供應鏈物流功能。
現代物流園區是現代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新興物流集疏方式。物流園區是由多家專業從事物流服務、擁有多種物流設施的不同類型3PL物流企業在空間上相對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場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節點。與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等概念一樣,是具有產業一致性或相關性、且集中連片的3PL物流企業集聚的空間。
雖然我國物流園區的發展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基本形成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局面。
目前,積極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園區已成為很多省份和地區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的主題,幾乎每個省份都將物流園區的規劃和建設視為發展的重點,基本都規劃建設了不同數量的物流園區,如表1所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現代物流發展速度之快。
截止2008年,中國物流園區的總量為475個,其中已經運營的物流園區122個,占25.7%;在建的物流園區219個,占46.1%;規劃中的物流園區134個,占28.2%。與2006年的數據相比,目前中國已經運營的物流園區的數目由2006年的50個增加到122個,增加了144%;在建的物流園區數量由2006年的65個增加到219個,增加了237%;規劃中的物流園區的數量由2006年的92個增加到134個,增加了45.7%。這表明,我國運營、在建狀態的物流園區比例有了較大提高,而規劃中的物流園區比例有較大減少,已經完成規劃的物流園區建設進程正在迅速加快,物流園區總體逐步趨向理性。

表1:全國部分省份或地區已經或規劃籌建的物流園區數
據統計,我國目前物流園區的空置率高達60%,并且截止2008年底,全國已建成并運營的園區只有二成多,近七成仍未運營,尚處于規劃或在建階段。我國物流園雖然發展速度快,但投資規模小,園區投資規模從1億元以下到30億元以上不等,其中1—10億元之間占總量的50%,1億元以下占12%,超過30億元的相對僅占7%。園區占地面積1平方公里以內占總量的47%;占地面積在1至2平方公里的占17%;占地面積在5至10平方公里的占15%;另外還有8%的園區占地面積在0.1平方公里以內;占地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占5%。
我國物流園區在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方面,目前投入運營的物流園中,1/2以上的園區建有立體倉庫并運用集裝箱進行貨物的儲運,1/3的園區運用了條形碼、RFID和GPS等技術。有26家提供互聯網絡接入,有23家提供物流信息平臺,有18家提供信息服務。
目前,入駐物流園區的企業和實體主要是以下7大類:物流公司、貨代公司、商貿企業、生產企業、運輸企業、快遞公司、銀行等服務機構。入駐的企業和實體中,商貿企業最多,占總量的39%;其次是貨代公司,占26%;物流公司占15.1%;生產企業占7.2%;運輸企業占2.7%;銀行等服務機構占0.4%;快遞公司占0.3%;其它類型的企業占9.3%。
5.三大沿海經濟區物流園區發展運營較好
從物流園區建設的區域分布來看,物流園區大多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等東部沿海區域,即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交通樞紐地區多,交通滯后地區少。截止2008年,我國東部、南部以及北部三大沿海經濟區的物流園區總量為260個,占全國物流園區總量的54.7%。其中,運營的物流園區79個,占全國運營物流園區的64.8%;在建的物流園區101個,占全國在建物流園區46.1%;規劃中的物流園區80個,占全國規劃中的物流園區59.7%。而且,運營效果相對較好的物流園區也主要集中在三大沿海經濟區域。
6.金融服務弱,資金短缺成為關鍵性制約因素
物流園區是一個高投入、長期回報的行業,呈現出前期投資規模大、資金占用周期長、投資回收期長的特性。從我國目前建設經驗來看,就綜合投入而言,一個200畝的物流中心通常需要6000萬元的購地資金和8500萬~1億元基本建設費用。從全國范圍來看,部分園區的投資不足1億元。資金問題已經成為物流園區建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要困難之一,即使物流園區發展相對較好的上海,資金短缺現象也比一般制造業嚴重。
綜合化和專業化是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的兩大方向,具體體現在物流園區物流功能、服務功能、運行管理體系等多方面的綜合,具有現代化、多功能、社會化、大規模的特點,而不同物流園區的專業化程度提高則表現出現代化和專業化的基本屬性。例如,截止2008年,我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出現了貨運服務、生產服務、商貿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多種類型的物流園區,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與多種服務方式有機對接的平臺。在475家園區中,以綜合型為主,占總量的50%,貨運樞紐型占38%,倉儲配送型占12%。
區港聯動是指整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區的區位優勢,在保稅區和港區之間開辟直通道,將物流倉儲的服務環節,移到口岸環節,拓展港區功能,實現口岸增值,推動轉口貿易及物流業務發展。區港聯動是實現保稅區經濟和港口經濟共同發展內生的客觀要求,是一種聯系緊密的區域經濟安排。從系統科學角度分析,區港聯動是保稅區與港口兩個子系統整體協同的組織過程。就其內涵而言,可用“政策疊加、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功能集成”概括,體現了保稅區與港區在區域、資產、信息、業務等方面的聯動發展。
相比目前廣泛意義的物流園區,保稅物流園區更加理性和科學。保稅物流園區疊加了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的各項政策,有關企業可以享受“保稅、免稅、免證”等保稅區相關優惠政策。保稅物流園區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使區內的通關、監管方便快捷,絕大部分貨物當天就可以辦好所有手續。近年來,保稅物流園區的建立成為功能整合的一種新形式。作為“區港聯動”的先行先試區域,國家已批準的8家保稅物流園區都先后封關運作,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保稅物流園區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據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8家保稅物流園區進出口貿易總值達27.8億美元,其中出口10.8億美元,進口17億美元。2009年1-2月,我國保稅物流園區進出口7.1億美元,驟增17倍,其中,出口3.4億美元,增長30倍,進口3.7億美元,增長12倍。
目前,保稅物流園區只是一個過渡,最終朝著自由貿易區進展。因此,保稅物流園區既不是物流園區的出發點也不是物流園區的終點,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的主要模式。
現代物流呈現技術裝備的自動化、運作管理的信息化、運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種技術和軟硬件平臺集成化等發展方向。而現代物流信息化、整合服務集成化是物流園區迅速發展和強大的重要方向。物流園區服務從最初只解決運輸問題,逐步發展到把整個商品流通過程作為一個完整的領域來進行通盤考慮和經營,將一系列增值服務也逐漸涵蓋進來。現代物流園從產業鏈、原材料、資金技術等諸多方面極大的支持了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在未來將會呈現出物流園與經濟同步快速發展的良性趨勢。
由此可見,第四方物流實際上是把第三方物流企業聚合在一起,提供物流各個環節的全方位服務的平臺,而從現代物流園的發展趨勢來看,現代物流園區完全可以發展成為這一平臺。
目前,我國物流園區經營效益欠佳,要根本上扭轉我國物流園區的問題,必須要使物流園區運作模式向第四方物流轉型,將第四方物流相關運作原理和物流園區的運營和發展進行有效的結合,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物流園區發展模式。這將對于我國現代物流園區的良性發展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現代物流園與第四方物流模式運作進行有效的融合,可先引進開發投資商,建設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打造物流平臺,再引入優秀的第三方物流企業(3PL)、管理咨詢公司、客戶和其它增值服務商,有效聯合這些物流服務商,打造強大的優秀4PL公司,利用專業的4PL公司對物流園區進行集成化管理,促使物流園區的建設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促進現代物流園區運作模式向第四方物流轉型,促進現代物流園區運作模式向第四方物流轉型。
向發展
4PL能夠有效的整合物流園區的眾多分散的單一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實現物流園區物流服務的綜合化與專業化:一是能夠實現多模式運輸手段的集合,物流園區也因此呈現一體化樞紐功能。二是能實現多狀態作業方式的集約,使物流園區的功能特性體現為多種作業方式的綜合、集約等特點,包括倉儲、配送、貨物集散、集拼箱、包裝、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等諸多方面;同時,也體現為技術、設備、規模管理等方面的集約。三是實現多方面運行系統的協調,讓4PL的這一功能體現為其指揮、管理和信息中心功能,通過信息的傳遞、集中和調配,使多種運行系統協調共同為園區各物流中心服務。四是實現多角度城市需求的選擇,促使物流園區的配置著眼于其服務區域的輻射方向、中心城市的發展速度,從而保證物流園區的生命周期和城市發展協調統一。五是實現多體系服務手段的配套,使物流園區具備綜合的服務性功能,如結算功能、需求預測功能、物流系統設計咨詢功能、專業教育與培訓功能、共同配送功能等。
物流園區的運作是以顧客物流需求為起點的,物流園區的產出能否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取決于兩個關鍵:一方面取決于對消費者需求的準確把握能力;另一方面還取決于物流園區的供應質量。而4PL參與了物流園區的集成管理以后就能夠有效要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首先,4PL能夠綜合協調物流園區的3PL服務商、管理咨詢公司以及物流園區的供應鏈上節點企業尤其是靠近原始顧客的下游節點成員,再加上4PL所擁有的強大信息平臺能夠將物流園區的信息進行實時共享和監控,這樣4PL就具備準確理解和把握顧客需求的能力;其次,物流園區的整體運作都委托給了唯一的一個4PL服務商,這就為4PL協調物流園區的生產和服務能力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4PL公司還能根據物流園區不同顧客的需求提出一系列綜合解決方案,同時借助物流園區中3PL服務提供商集合,并綜合利用3PL運輸、3PL倉儲等第三方物流功能來實施這些物流方案。此外,4PL還可以向物流園區的3PL提供包括物流技術、供應鏈策略等一系列的服務,4PL可以與3PL結成戰略聯盟,為物流園區共同開發一套市場策略、服務內容和客戶服務方案,并決定共同進行市場的開發和實施工作,利用4PL提供跨行業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不同供應鏈的交叉問題。
交易與物流是商品流通過程中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兩個組成部分。物流園區向交易平臺的拓展也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交易是產生物流服務需求的源頭。通過4PL已有的物流運作平臺,物流園區能夠拓展電子商務、構筑交易平臺,有利于將分散交易雙方復雜的交易程序和操作過程,轉化為集中化、規模化和程序化的運作,可以使貨物流通更加快捷和順暢,有利于形成覆蓋全國的網上分銷網絡系統,并最終形成一定規模和統一服務標準的社會化物流大系統。通過4PL信息網絡的網上交易,可以帶動運輸、配送、加工等綜合物流服務業務的發展,促使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未來物流園區將更注重精益物流、越庫操作、閉環物流等高端物流服務,引入4PL擁有的RFID、聲控技術等,將促進園區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4PL充分利用供應鏈環境,為物流園區融資帶來新的途徑,對整個物流園區運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物流金融業務與銀行以往的不動產抵押貸款不同,它越來越倚重于4PL企業,形成了銀行—4PL物流企業—貸款企業的三方密切合作關系。4PL在整個業務過程中越來越成為關鍵的樞紐環節。
根據我國物流金融業務的特性和物流園區的實際特點,有兩種類型的業務模式值得拓展:第一,以銀行(資金出借方)、生產流通企業(資金需求方)、4PL、3PL企業+物流園區(中介方)為主體的融資業務,通過直接解決生產流通企業的資金從而帶動物流園區和物流企業的發展;第二,以銀行(資金出借方)、4PL、3PL物流企業(資金需求方)、物流園區(中介方)為主體的定單融資業務,通過直接解決物流企業的資金從而促進生產流通企業和物流園區的共同發展。這里,4PL由于其獨有的優勢,因此成為金融機構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重要合作伙伴。反過來,這也為物流園區的客戶開發和發展壯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四方物流公司擁有大量高素質國際化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和團隊,可以為物流園區入駐企業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應鏈管理與運作,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在解決物流實際業務的同時實施與物流園區戰略相適應的物流發展戰略。第四方物流公司通過其供應鏈管理和運作能力可以實現供應鏈“零庫存”的目標,為物流園區的所有企業降低倉儲成本。同時,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戶企業的庫存管理水平,從而降低庫存管理成本。此外,發展第四方物流還可以改善物流園區物流服務質量,提升物流園區形象。
[1]John Paul Quinn.Driving east,shifting into4PL[J].Logistics Management,2003,42(65).
[2]Jon Bumstead,Kempton Cannons.From4PL to managed supply-chain operations[J].Logis and Transport Focus,2002(4):18.
[3]王濤,陳玉蓮.第四方物流的運作及發展研究 [J].物流技術.2007(04).
[4]周慶.中外物流園建設的比較分析[J].商業時代,2005(17).
[5]解翠杰,張占義.中國物流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科技信息,2008(24).
[6]傅嵐.我國城市物流園區建設問題探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