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段 冰,梁 篤,閆鳳霞,郭 琦,李團銀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晉中030600)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類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美洲的熱帶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溫帶和寒帶地區也有種植[1-2]。飼料高粱是世界上飼料市場的重要原料,發達國家在發酵飼料、工業配合飼料中利用比較普遍[3]。由于我國飼料高粱育種研究起步較晚,生產上缺乏優質飼料專用品種,嚴重制約著高粱這種優勢作物在我國飼料工業中的發展[4-5]。為了改變我國飼料高粱專用品種缺乏的局面,山西省農科院高粱研究所飼料高梁研究室利用“三系配套”方法,經過多年研究選育出的飼料專用高粱新品種晉雜24號,具有高產、多抗、優質的特點。
高粱雜交種晉雜24號是由山西省農科院高粱研究所選育而成,雜交組合為L802A×345R。母本為不育系L802A,由保持系LgB和R5M874B有性雜交,用A2細胞質轉育而成;父本為恢復系345R,是恢復系EN370和矮稈資源雜交后代的選系。晉雜24號選育系譜列于圖1。

圖1 晉雜24號選育系譜
2002年該組合在晉中市榆次區山西省高粱所試驗地測配,2003年參加雜交種鑒定試驗,2004—2005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表現優良。2006—2007年參加山西省區試,2007年由山西省品種審(鑒)定委員會組織專家組對其進行了田間鑒定,2008年4月通過山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晉雜24號苗期綠色,株高為185 cm,穗長為30 cm,穗粒質量為94.5 g,穗形紡錘形,穗型中緊。紅殼,紅粒,粒扁圓形,粒質半玻璃質,千粒質量為36.8 g。
2.2.1 生育期 晉雜24號在我國春播中晚熟區種植,平均生育期130 d左右。
2.2.2 綜合抗性 晉雜24號植株持綠性好,分蘗能力強,莖稈粗壯堅硬,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其還具有抗旱、耐澇、耐鹽堿、耐瘠薄等特性。2004—2005年在山西省農科院高粱所進行高粱絲黑穗病抗性鑒定,在人工接菌條件下,該品種對1~3號生理小種表現高抗。2003—2004年,對晉雜24號進行田間高粱蚜抗性初鑒,2005年進行高粱蚜田間接種復鑒,結果顯示,其對高粱蚜具有抗性(表1)。

表1 晉雜24號高粱絲黑穗病及高粱蚜抗性
2.2.3 飼用品質 2007年,經哈爾濱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晉雜24號籽粒粗蛋白含量11.67%,粗脂肪含量4.48%,粗淀粉含量70.01%,單寧含量0.96%。其中,籽粒蛋白質含量可比普通高粱提高3~4個百分點,是一個優質飼料高粱專用種。家畜、家禽配合飼料中,可全部或部分用該品種商品糧作主料。初步研究表明,該品種商品糧作配合飼料主料養豬,在適口性、生長速度及料肉比等方面均優于普通玉米,說明晉雜24號高粱在我國配合飼料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以晉雜12號為對照(CK),對晉雜24號進行區試,結果如表2所示。2006年,山西全省參試的7個點平均產量7 641.0 kg/hm2,比對照晉雜12號(平均產量7 035.0 kg/hm2)增產8.6%。2007年,參試的6個點平均產量10 938.0 kg/hm2,比對照晉雜12號(平均產量10 105.5 kg/hm2)增產8.2%。2年平均產量9 289.5 kg/hm2,比對照晉雜12號(平均產量7 761.0 kg/hm2)增產8.4%。
高粱不宜連作,前茬要求為玉米、棉花、大豆等其他作物。我國高粱春播中晚熟區種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播前要灌足底墑水,要求地表平整、土壤疏松。播種時,開溝要均勻,深淺要一致,種子覆土厚度以3 cm左右為宜。播種后,要適時鎮壓。人工播種需種量約30 kg/hm2,機播為20.0~22.5 kg/hm2。

表2 晉雜24號區試結果
播種前,公頃施農家肥37 500~45 000 kg,磷酸二銨750 kg、尿素375 kg、硫酸鉀150 kg作基肥;拔節期,每公頃追施尿素300~375 kg。旱地楊花后期施少量氮肥可增加籽粒蛋白質含量。旱地施肥采取播種前一次深施的方法。追肥原則是:有雨則追,無雨不追,雨多多追,雨少少追。
出苗前,用莠去津40%膠懸劑225 L/hm2噴霧。3~4葉期間苗、定苗一次完成。留苗密度:水肥地105 000株/hm2;山旱地97 500株/hm2。及時中耕鋤草,澆好花前水。
父、母本同期播種,父母本種植行比為1∶6或2∶8。如連片制種,可適當增加母本種植行數。種植密度:母本為150 000株/hm2,父本為105 000~120 000 株 /hm2。
[1] 董良利,趙威軍.高粱絲黑穗病研究綜述 [J].山西農業科學,2006,34(2):82-85.
[2] 高占魁,劉景輝,段宇坤,等.不同飼用高粱植株形態特征及物質生產特性[J].華北農學報,2007,22(專輯):66-70.
[3] 馮家中,付立波.發展優質飼料高粱大有前途[J].作物栽培,2009(8):24-25.
[4]盧慶善,鄒劍秋,石永順.試論我國高粱產業的發展——四論高粱飼料業的發展[J].雜糧作物,2009,29(5):313-317.
[5] 潘世全,謝鳳周.關于發展飼用高粱的調查報告[J].遼寧農業科學,198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