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紅威
(慶陽衛校,甘肅 慶陽 745000)
慶陽市基層針灸技術開展狀況調查
龐紅威
(慶陽衛校,甘肅 慶陽 745000)
慶陽市;中醫藥適用技術推廣;針灸技術
2009年7~8 月,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項目“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用技術推廣項目”在慶陽市舉辦,市衛生學校承擔了此次培訓任務。本次培訓共舉辦2期,每期20天,培訓學員1384名。筆者進行了基層針灸技術開展狀況調查,旨在為推廣針灸技術、改善農村醫療條件提供科學依據。
參加由慶陽市衛生學校承辦的2009年“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用技術推廣項目”培訓的1384名慶陽市各縣區(除寧縣)鄉鎮、社區及農村個體診所中醫從業人員。
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包括:(1)你所在單位目前是否開展針灸技術?(2)你所在單位有無專業針灸人員?(3)你所在單位是否對針灸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4)你所在單位每月進行針灸的患者數量大概是多少?共發放問卷1384份,收回有效問卷1310份,有效回收率94.65%。其中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436人,社區衛生工作站112人,農村個體診所762人。

表1 你所在單位目前是否開展針灸技術回答情況[n(%)]
從表1可以看出,目前慶陽市基層針灸技術的開展狀況不盡如人意,針灸技術開展率過低。

表2 你所在單位有無專業針灸人員回答情況[n(%)]
由表2可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工作站及農村個體診所中針灸從業人員較多,但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高數量針灸從業人員配備下依然存在著低開展率的問題,說明基層衛生院及診所未做到人盡其用,甚至存在針灸從業人員閑置情況。

表3 你所在單位是否對針灸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回答情況[n(%)]

表4 你所在單位每月進行針灸治療的患者數量回答情況[n(%)]
表4 說明選擇針灸治療疾病的患者過少,超過10人/月以上的只占6.34%。
學員原因是我市基層針灸技術開展率過低的重要原因。在本次培訓中,有很多大齡學員(50歲以上者共304名,占學員總數的21.97%),這些學員中系統學習過針灸技術的很少(僅19名,占1.37%)。調查發現,部分學員甚至不清楚腧穴的位置,對能否準確刺入穴位并治療疾病毫無把握,無法保證療效。加之大部分學員隨著年齡的增大視力逐漸下降,部分學員還因血壓升高等原因導致上肢顫抖而持針困難,所以在大齡醫師中從事針灸治療工作的人員不多。
經濟原因是我市針灸技術開展率過低的根本原因。針灸是幾千年來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一種治療方法,它簡便經濟,工具簡單,無需特殊設備,僅需幾根針和一些艾條、棉球、酒精即可。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操作。但對針灸從業人員來說情況恰好相反。第一,由于針灸工具簡單,投資費用及器材耗損小,老百姓認為“沒攤什么成本”,故治療后極難收取費用,甚至大多是免費治療。第二,農村個體診所服務對象范圍小,以診所周圍的居民為主,一般先看病后付錢,甚至是看好了病再付錢,而針灸治療疾病周期長,效果不明顯,難以收取費用,這嚴重挫傷了針灸從業人員利用針灸技術治療疾病的積極性,最終導致針灸技術在基層開展每況愈下。第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工作站從經濟收益的角度考慮,大幅削減針灸科室,這也是基層針灸技術開展率過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工作站開設針灸科,至少需要2~3名醫師,4~6名護士,每名醫護人員工資平均按2600元/月(2008年剛晉升為主治醫師者)計算,共需15000~24000元/月。但與此同時,在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工作站每月進行針灸治療的患者極少,加之針灸收費低廉,投資和收益比例倒置,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工作站處于虧損狀態,依靠針灸技術很難生存。
我市針灸從業人員較多,但注重知識更新的人員極少。通過“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用技術推廣項目”培訓發現,基層針灸從業人員存在著針灸理論知識貧乏、操作不規范、無菌觀念差、針具消毒不徹底等問題。很多基層針灸從業人員不重視理論學習,認為針灸只是一項操作技術而已,只學到針灸的皮毛而沒有學到精髓,導致針灸治療效果無保證。而這恰恰是選擇針灸治療疾病患者數量減少的根本原因。
我市目前存在著衛生資源分配不均衡狀況,人們看病就醫的第一選擇是市級及其他大型綜合性醫院,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站患者相對較少,同時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工作站的醫務人員以全科方向為主,針灸從業人員為滿足基層醫療的需求,轉而從事其他專業,因而出現了高從業人員配備與低開展率的矛盾。近幾年,我市對中醫藥機構給予優惠政策,積極扶持傳統醫學,在這種大好形勢下,由于衛生監管部門監管不到位,基層醫療單位,尤其是個體診所為套取各種優惠政策而紛紛調整并擴大經營范圍,夸大宣傳,但在實施過程中又以各種借口推掉獲利較少的諸如針灸類的中醫診療法,導致患者大量流失,針灸技術很難開展下去。
首先,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對待疾病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快捷、方便的治療方式成為人們看病時的第一要求。而就目前的治療方式來看,西醫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快捷程度較中醫有較大優勢,多數患者愿意選擇西醫,導致看中醫的患者減少,選擇針灸的患者就更少。其次,現代人醫療知識豐富,自我保健逐漸變成可能,可選擇的治療方式多樣,從而使針灸不再成為治療疾病的必選方法。再次,針灸治療時大多選擇局部施針與循經施針相結合的方法,少則十來針,多則幾十針,使患者感到恐懼,從而不愿選擇針灸進行治療。另外,對針灸的不當宣傳也成為針灸技術開展率過低的重要原因。如近幾年比較熱門的針灸減肥、針灸美容等宣傳,明顯夸大了針灸的作用,人們接受施針后發現效果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好,導致很多人對待針灸的態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基層衛生人員理論知識貧乏已成為制約基層醫療水平提升的關鍵。筆者在“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用技術推廣項目”培訓過程中發現,基層衛生人員理論知識相當貧乏。對此,衛生主管部門應組織他們定期集中學習,或者以繼續教育的形式強化其理論知識,并將學習成果評價納入考核中,以此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醫療水平。
針灸是一項操作技術,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正確與否決定了治療效果的大小和有無。基層針灸從業人員存在操作不規范、無菌觀念差、消毒不徹底等問題,需要對他們加強培訓。衛生主管部門應組織基層針灸從業人員定期集中培訓,多渠道、多途徑提高基層針灸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如組織他們進修學習,聘請高級技術人員臨床指導,以鄉鎮衛生院為中心組織他們定期進行典型病例討論等。
對針灸治療明碼標價,并由衛生主管部門不定期派人員進行收費核查,避免因收費發生糾紛。在治療前,醫師提出治療方案并介紹其優劣,推薦針灸時要精確計算出施治針數,并告知患者具體費用,由患者自行選擇治療方案。
衛生、工商等部門應聯合對針灸類保健產品進行徹查,凡夸大治療效果的一律限期整改,對造成人體傷害、具有潛在危險或質量不合格的針灸產品一律查收銷毀,并依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上述產品的經營者進行處罰。
對私自擴大經營范圍、套取國家優惠政策的個體診所予以嚴厲處罰。
為振興傳統醫學,提高我國基層民眾的健康水平,應積極開展健康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并選擇針灸治療疾病。同時在基層衛生人員中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學習古人“但愿世上人無病,哪怕架上藥生塵”的高貴醫德。
R245
B
1671-1246(2010)15-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