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洋
(江西藍天學院,江西南昌330000)
音樂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吳海洋
(江西藍天學院,江西南昌330000)
音樂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其培養目標的關鍵。本文作者立足于狹義的實踐教學體系,分析了音樂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各個要素,從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兩個方向闡述了個人對音樂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一些想法和意義。
音樂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國的高等教育從上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在辦學規模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各高校也越來越強調教學質量和內涵建設。教育部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教育愈加重視,其中尤為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音樂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領域,該專業的實踐教學是實現其教育培養目標的關鍵教學環節,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關系到教學中心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學改革的時候,針對專業自身的教學特點,強化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廣義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活動中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等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狹義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即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
狹義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含了技能實訓實踐模塊、基礎理論實驗模塊與藝術實踐模塊三方面。
1.技能實訓實踐模塊。
由兩個層面組成:(1)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視唱練耳、合唱指揮、電腦音樂制作等技能類課程,此類課程明確歸屬于實踐類范疇,是技能技巧訓練、特殊語言表達和藝術情感表達的實踐環節。(2)畢業論文環節。畢業論文環節看似與音樂專業技能實訓距離很遠,但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藝術人才不僅需要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能,更須具備相應的藝術素養,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應當具有分析和創作的能力,畢業論文很好地將技能與理論相結合,是整個實踐環節必不可少的。
2.基礎理論實驗模塊。
基礎理論課程是研究音樂構成規律及其創作法則的課程體系。一般講,除了技法實訓類(如聲樂、器樂等)和音樂史學、美學方面的課程外,音樂專業的所有集體類課程都可劃入這一范疇,如基本樂理、和聲學、曲式分析與作曲、復調等。這類課程是對音響活動及其技術載體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必須結合實際音樂作品進行技法規則的學習和操作,避免過于單純的“紙上談兵”,應注重實踐效果。最終目的是對藝術聲音的再現和審美體驗,從而得到“音樂藝術是聽覺和聲音的藝術”這一認識。
3.藝術實踐模塊。
可分為兩個部分:(1)課堂教學以外的舞臺實踐活動。它包括演出、創作、比賽,是音樂課教學質量與成果的體現,也可以認為是課堂教學方式與內容的變相延伸,具有驗證、總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多重功能,是實踐教學體系的主體內容,是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集中體現。(2)實習環節。實習教學是音樂人才成長的重要環節,它為學生提供了實踐上崗的條件,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職業、體驗職業,是將校內所學的理論和技能向職業崗位實際工作能力轉化的重要環節。
構建音樂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內容上可以打破以往按照知識、學科體系設置課程的方式,轉為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課堂內外式設計方式。把音樂專業實踐教學分為課堂實踐教學和課外藝術實踐教學兩個方向。課堂教學上,我們在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引導理論課程實踐化的轉變,注重理論與音樂文獻、音樂聽覺、音樂思維的結合。教師講授不是專注于理論的系統性和完備性,而是點到為止,重視學生的活動,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一學習活動的主體,盡量引導學生練習,分析作品,欣賞音樂和進行課堂討論。即使是理論課,我們也要求在課堂上盡量做到學生的主動參與超過教師獨自宣講的時間。在基本樂理、和聲學、曲式分析、作曲、復調等基礎技法課程教學中,一方面要強調教師的示演作用,另一方面要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軟件、電子樂器、投影等現代代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課外藝術實踐教學也是音樂專業學生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我們要不斷完善實踐教學設施來構筑多層次的實踐平臺,為學生成才創造有利條件。首先,加大對學生藝術實踐活動的支持力度。積極組織學生舉辦學生個人獨唱、獨奏音樂會,師生專業匯報演出等實踐活動,為學生的舞臺實踐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其次,以班級為單位積極開展周末音樂會,兩周為一周期,依次安排各年級各班輪流進行。要求班級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節目的編排、場地的布置、宣傳、服裝、化妝、道具等演出內容全由學生自己安排。給每一位學生一個鍛煉機會,從而達到加強藝術實踐的目的。最后,組織和鼓勵學生參加國家級、省市級比賽及校內外各類型演出,體現我們的教學成果和鍛煉學生的舞臺實踐綜合能力,根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實踐學分。努力構筑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鏈,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強化專業技能的綜合素質。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環節,和理論教學相比較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創造性與綜合性,直接影響著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2.有利于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學生的培養質量體現在“知識、能力、素質”等各個方面,他們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都與實踐密不可分,必須有一個系統、完善、有計劃的實踐活動來引導他們。
3.有利于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實踐教學是大學生實現社會化、個性化的重要平臺,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的關鍵。學生通過實踐、實習、競賽等各項活動提高認知社會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在實踐中磨練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去。
[1]于涓.音樂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高教高職研究考試周刊,2008.Vol17.
[2]陸霞,劉淮保.音樂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探索.邵陽學院學報.
[3]于猛,單亦先,王紹蘭,胡偉.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5,(28).Vol5.
[4]趙京封.高等音樂教育現代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5).1.
該文系江西藍天學院教改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