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潔,張 靜
(1.廣東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2.浙江省中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男護生專業課學習成績調查分析
李雪潔1,張 靜2
(1.廣東醫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2.浙江省中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6)
目的 調查分析本科男護生專業課學習成績。方法 比較男女護生6門臨床專業課學習成績,并運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本校2005級護理本科男女護生進行調查。結果 6門專業課學習成績女生均高于男生,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在護理這樣一個女性為主導的職業中,傳統觀念的影響是導致男護生產生職業困惑,學習成績欠佳的主要原因。護理專業應加強宣傳與教育改革。
男護生;專業課學習成績;護理教育
適量的男護士有助于護理行業的成長發展[1]。早在11~13世紀,男性就已經承擔了一半的臨床護理工作。在我國,隨著觀念的轉變,護理專業打破長期以來只招收女生的傳統,招收了一批膽大心細、思維敏捷的男生。但置身于女性占絕大多數的環境之中,男護士容易意識到性別差異,且由于人們認識上的偏差,男護士常常被嘲弄。這些都會影響在校男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業成績。現試從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和學習態度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男護生學習成績欠佳的原因,探索提高其學習成績的方法,從而培養出具有理性思維,決策力、控制力較強的合格的男護士,并協助穩定男護士隊伍。筆者對廣東醫學院2005級四年制護理本科48名男護生的部分專業課成績及其部分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現報告如下。
選擇2005級320名護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48名,女生272名,年齡21~27歲,平均(23.4±0.9)歲。將占調查人數15%的男生列為研究組,對照組為與研究組同年級的女生,2組年齡無顯著性差異(P>0.05)。
學業成績評定:對6門臨床考試科目學習成績錄入、整理后進行統計和分析。
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隨機抽取樣本進行研究工具的信度測試,相關系數顯示問卷具有內在一致性。問卷旨在調查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態度及其影響因素。調查時間為實習結束后,發放問卷320份,回收問卷258份(女234,男24)。
2組數據進行配對t檢驗。男護生的平均成績(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為(70.66±6.77)分;女護生的平均成績為(78.35±6.67)分;2組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1)。6門臨床考試科目學習成績男護生均明顯低于女護生,2組成績有顯著差異(P<00.1),具體見表1。
表1 男女護生6門臨床考試科目學習成績比較(±s,分)
表1 男女護生6門臨床考試科目學習成績比較(±s,分)
科目 男性(n=24) 女性(n=234) t P 10.10010.5178.89810.4017.3778.286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70.79±6.2861.00±8.4665.85±5.2873.40±5.7571.90±7.0573.56±6.5878.94±4.9174.41±5.2573.88±7.0981.58±4.8779.31±6.2881.99±6.45<0.01<0.01<0.01<0.01<0.01<0.01
2組數據經合并頻數Ridit分析比較。在同一科目中,各個分數段的男女生成績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男女護生6門臨床考試科目學習成績分布情況的Ridit分析結果
不分科目時,除低分組(<60分)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他各個分數段的男女護生學習成績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3。
學習成績女生高于男生,這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但相關的研究較少,尤其是護理專業。造成男女生學業成績差異的因素很多,可分為顯變量和潛變量[2]。因男女生均在同樣的教學環境下進行課程的學習和考核,顯變量如課程、教師、教學是一致的,故造成成績差異的因素主要為潛變量,即情感變量和家庭背景因素等。本文主要針對其專業認識態度和學習態度等相關方面進行研究。
表3 男女護生學習成績的分布比較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它對學習成績有顯著影響。父母期望、教師期望、自我期望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影響其學習成績。這里主要針對學生自身(自我期望)進行研究。
3.1.1 專業學習困惑,對學習不感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醫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更傾向于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男:15/24,女:143/234)。沒有濃烈的興趣支持,努力學習護理專業對于男護生而言是很難做到的。實習都結束了,喜歡護理專業的仍不多(男:3/24,女:48/234),由此可見在校期間喜歡護理專業的就更少了。
男護生學習護理專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分數的限制,對就業的考慮,來自家庭的壓力等。有些學生并不打算學習護理,而是被調劑過來的(男:13/24,女:114/234),這樣就形成了護生的一種潛在的抵觸心理。而部分男護生在實習結束后對護理專業仍不夠了解,認為護理工作簡單、知識內涵低,從而造成其專業認同感低[3]。這些都會導致學習不認真情況的出現。
很多護生畢業了并不打算從事護理工作(男:22/24,女:189/234)[4],這就造成護生在校期間學習不認真,進而導致學習成績較差。影響男護生從事護理工作的因素有很多,而社會傳統觀念是最主要的因素[3]。由于害怕來自社會各界的偏見,害怕患者和同事不接納自己,很多男護生在最初入學時就做好了畢業后換工作的準備[5]。因此為了穩定男護士隊伍,進一步促進護理專業的發展,應盡力幫助男護生排除心理障礙,加強護理教育,建立其對護理專業的積極情感[6]。
3.1.2 學習態度不端,學習動機有功利化傾向 學生學習的目的主要是應付考試(男:10/24,女:112/234),而非主動學習(男:9/24,女:105/234)。學生在大學學習中要把握住的環節有預習、聽課、記筆記、復習、總結、做作業、考試等,這些環節把握好了,就能為進一步獲取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被調查的護生上課前不預習(男:11/24,女:56/234),且學習往往具有隨意性,上課聽講的認真程度決定于教師的授課水平(男:9/24,女:110/234)。本來是主動的學習卻具有了被動性。
部分學生(男:12/24,女:33/234)信奉這樣的學習信條:“59分有罪,60分萬歲,61分浪費。”由此造成對考試成績的期望降低,10/24的男生覺得及格就行(女:20/234),而僅有6/24的男生期望是優秀(女:113/234),低期望導致了平時不學習、考前搞突擊現象的普遍存在。考前復習時間集中在2周以上1個月以內的學生占半數以上(男:16/24,女:113/234)。因學生學習態度不端,對于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從而影響了其學習成績。端正護生的學習態度是提高他們學習成績的前提。故應對男生進行學習態度培養,促使其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
3.1.3 學習意志不強 男女生學習成績具有顯著差異,與男、女生因性別不同而表現出來的在學習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客觀差異有關。男生不同于女生,盡管意志力強,但自省意識差,自制力差。而大學的學習基本是以自學為主,要靠自我的主動性與自制性來完成學習。9/24的男護生表示想學習(女:66/234),但因其他因素(如游戲,睡覺等)的干擾沒時間學。所以應督促和培養男生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比如可以通過增加每周上自習天數(現狀為,男:1~2天居多,女:3~4天居多),養成上課來做筆記的習慣(現狀為,男:偶爾做筆記者居多,女:經常做筆記者居多),減少逃課來進行改善。
3.1.4 學習內容不同 當前素質教育正被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分為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文化科學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審美素質教育和勞動技能素質教育等。因男生往往認為大學是交朋友和培養組織才能的地方(男:21/24,女:142/234),所以他們對于學習成績的要求一般不高。
3.2.1 學習壓力 在學習專業課的一學期,學生往往還要參加全國四六級英語等級考試、全國計算機二級統考等,因這些考試和畢業后的工作著落息息相關,故會出現學生輕學業重考試的現象(男:13/24,女:84/234)。
3.2.2 工作壓力 是否是年級的學生干部,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認為該因素有正面影響的有25人,認為有負面影響的有9人,224人認為其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在女性居多的護理群體中,男生往往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責(男:16/24,女:79/234),這會造成其精力的分散,從而影響其學業成績。
男生學習能力不比女生差,造成目前女生學習成績比男生學習成績高的原因與教學和考核方法有關。目前的教學和考核方法普遍有利于女性,如果能在教學模式上做一些創新、改進,會減少男女生學習成績的差異。另外醫學院校課程負擔重,學習內容記憶量大,適合女生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女生成績高于男生成績。
3.3.1 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促進師生互動的有效途徑,也利于改變男護生的“偏科”觀念[7]。教學人員應讓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增強課堂對男生的吸引力,激發男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男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開發其記憶、思維和想象能力,幫助其掌握知識,激發他們對護理工作的興趣,消除護理操作的枯燥無味,使其認識到護理工作不是單一的模仿,意識到護理操作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8]。
3.3.2 考核方法 對把考試作為考核的方法,為數不少的學生表示不滿(男:9/24,女:91/234),認為考試不能反映其能力。本校目前的考核只有期末考試,沒有期中考試,雖說有平時成績,但卻常常流于形式,實際上只是憑期末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單一的考核方法很難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學習是一個過程,重點應該放在平時,故應增加平時的練習和單元測驗,并在現有基礎上改革課后作業的設置,加強專業知識的運用練習。很多學生反映通過目前的教學他們只掌握了書本知識卻缺乏實踐能力(男:10/24,女:129/234)。
3.3.3 課程改革 中國人常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也許這里叫作因性施教更為合適。教學中的“性別盲點”已逐漸被大家所意識到。故應針對本科男護生開設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多注意男護生的感受,適當調整課程設置[9],以適應男護生的學習興趣與期望,避免護理教學過程中的性別歧視與忽視,幫助他們學會應對壓力,激勵他們勇敢自信地面對生活和工作[10]。
部分男護生(6/24)選擇護理專業的目的是就業,所以應對男護生因材施教,提高其專業水平。學校可采用選修課或小課的方式專門為男護生拓展此類課程的教學[11],讓他們更多地認識護理工作的專業性和重要性,更好地滿足其了解社會需求及個人發展前途的需要(男:13/24,女:60/234),從而增強其未來從事護理工作的適應性[12]。而調查發現本校的男護生更喜歡在手術室(13/24)、外科(6/24)、急診科(4/24)工作。
通過對男護生學習成績、思想等方面的調查,發現目前的男護生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絕不會是單方面的,所以解決問題也就需要學校、教學人員、男護生個人等多方面的積極參與和努力。作為學校,應客觀公正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作為教學人員,重點在于盡可能地保證男女護生的知識掌握平衡;作為男護生個人,也應對自身存在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并積極采取措施解決,從而共同促進男護生各方面的不斷改善,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1]黃芳梅,王莉.在護理教學中引導男護士實現角色的轉換[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5):93.
[2]孫旭花,黃毅英.影響香港男女生數學成績的潛變量差異[J].數學教育學報,2004,13(4):72~74.
[3]楊澤剛,王靜,周曉琴.男護生入學后的心態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7,4(34):140~141.
[4]郝向平,杜新建,楊斌,等.男護生的職業心態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7,4(19):1744~1746.
[5]楊雪琴,張敬芳.48名男護生擇業觀念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5,5(3):20~21.
[6]柳寧,何東娟.男護生的臨床帶教體會 [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5,6(2):60.
[7]張穎,鄭蔚穎.男護生的職業困惑及臨床帶教思路[J].護理研究,2004,18(10):1775~1776.
[8]葉紅.護理本科男護生的教育難點與對策[J].淮海醫藥,2006,24(5):412~413.
[9]王麗霞,崔明武,趙紅.男護生擇業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7,21(10):26~66.
[10]杜彩素,吳之明,杜娟.對我國男護士現狀的分析與關注[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8):405~407.
[11]李書光,王府,薛令合.精神科男護士心理健康狀況三年跟蹤調查與分析[J].現代護理,2002,8(1):56.
[12]泵梅,張繼揚,侯峰,等.精神科男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學雜志,2002,18(3):20.
G526.5
B
1671-1246(2010)20-0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