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第六屆中美材料環境腐蝕與老化試驗學術研討會隆重召開
由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和美國ATLAS材料測試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第六屆中美材料環境腐蝕與老化試驗學術研討會于11月15-16日在上海成功召開,來自國內外汽車制造企業、零部件供應商、第三方檢測機構、高校及研究院所等汽車行業的領導、技術專家和企業代表共計150多人參加了會議。中國電器院陳偉升副院長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詞,美國ATLAS材料測試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安得魯·勞利索科先生致歡迎詞,國重室常務副主任揭敢新及威凱公司副總經理楊春榮分別主持了兩天的會議。
本次研討會以汽車材料老化、腐蝕、VOC技術為主題,16位來自美國福特、美國3M、美國Atlas、美國泰科納、通用、大眾、奇瑞、吉利、金發科技、中國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電器院國重室和威凱公司等國內外汽車行業知名制造企業和科研服務機構的專家以“新的涂層技術和材料對汽車腐蝕測試的挑戰”、“海南自然曝曬下汽車整車因素統計分析”等為題做了16個精彩的主題演講,參會代表反應熱烈,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美材料環境腐蝕與老化試驗學術研討會是中國電器院和美國ATLAS材料測試技術有限公司多年來持續合作舉辦的一個重要會議,從2001年舉辦第一屆開始,之后每隔兩年舉辦一屆,在國內材料老化領域已經成為一個知名度較高的標志性會議,每屆會議都圍繞著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研討。
國家汽車出口基地考察組來院考察
12月16 日,由國家商務部石永紅處長、廣州市外經貿局陳泳芳副局長、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部門的領導與專家組成的國家汽車出口基地考察組一行八人,對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器院)的汽車零部件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
考察組聽取了電器院平臺建設情況的匯報后,在電器院領導、威凱公司負責人的陪同參觀了威凱的汽車EMC、噪聲、電機、車燈、汽車零部件光老化等相關實驗室,對汽車零部件公共服務平臺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對電器院汽車零部件公共服務平臺今后的建設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和期望。
中國電器院是國家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廣州出口基地公共服務平臺單位,平臺項目先后得到國家商務部、廣東省外經貿廳和廣州市外經貿局的大力支持。此次考察對院今后汽車零部件公共服務平臺的進一步建設、打造品牌價值、提升行業影響力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投資3億 武漢擬建國家級汽車零部件檢測中心
武漢開發區將動建國家汽車零部件檢驗檢測中心,加速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該中心將在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基礎上擴容升級而成,項目總投資近3億元,計劃年內動工。作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基地,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專用汽車檢測的機構。目前,國內有天津、上海、重慶等6家國家級汽車檢驗檢測中心。大多數漢產汽車及所有新零部件都要送天津檢測。武漢中心建成后,可對整車制動、側滑、車用材料、以及座椅、安全帶等部件動態碰撞進行檢測試驗。湖北省有汽車整車企業28家,零部件企業超2000家。該中心建成后,湖北省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檢測可在家門口進行,不再跨省送檢。此外,該中心還將積極獲取相關國際標準的資質認定,為湖北省及其周邊地區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提供商檢技術服務、第三方認證與研發試驗研究。
領跑3G 共贏測試天下第六屆國際儀器儀表與測控自動化(IMCA 2010)高峰論壇
——熱烈慶祝2010移動互聯終端檢測與手機制造測試研討會完美落幕
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儀器儀表學會、深圳市儀器儀表學會、深圳中國工程院院士活動基地、《儀器儀表商情》、《環境技術》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六屆國際儀器儀表與測控自動化(IMCA)高峰論壇”暨2010移動互聯終端檢測與手機制造測試研討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完美落幕。
論壇由深圳市科協辦公室副主任劉衛東主持,深圳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院士和深圳市儀器儀表學會會長饒陸華以及英國皇家測量學會香港分會樂法成主席和深圳市科協王文霞書記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隨后,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王文霞書記主持了學術活動月啟動儀式,并請眾嘉賓上臺手按水晶球,王文霞書記宣布學術活動月啟動儀式正式開始。接著,《儀器儀表商情》報舉行了創刊十周年最佳合作伙伴頒獎儀式。
本屆盛會以“移動互聯終端檢測與手機制造測試”為主題,重點針對新時期3G測試產業發展的新課題,著重探討當前3G發展最為關鍵的話題。研討會現場將進行生動實際的操作及設備展示;并與權威專家交流學習,解疑答惑,為眾多企業代表更好的了解3G測試在儀器儀表行業應用熱點與趨勢,尋找更高效的生產設備;并與行業同行交流3G測試的最新動向,讓更多成功生產商、主流用戶面對面溝通,分享經驗,促進3G測試、儀器用戶代表進行3G測試難點互動,共商解決之道,激發企業技術革命。
作為中國儀器儀表領域規模、級別較高的學術會議,當天共有行業代表、科研人員等200多人參加,陣容強大的院士和演講嘉賓發表精彩報告、有效的促進了企業專題技術交流和熱點問題討論。《環境技術》雜志作為協辦單位,也全程參與報道了此次論壇會。
歐盟RoHS2.0版修訂案通過 受限物質暫無增加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了折中的RoHS修訂提案(640票支持,3票反對和12票棄權)。
更新后的RoHS指令不會即刻加入新的受限物質,將維持目前的六種物質。但是,委員會將在3年后進行審核,并且納米材料也將被列入審查的范圍。此外,與之前類似,若受限物質未能有合適的替代物質,則仍然予以一定期限內的豁免。
有關人士認為,該指令的修訂引入了“未來對有害物質限制的一個清晰的方法,這與REACH法規是互補并且獨立的。此外,也確定了下一批將要采取行動的受限物質,即PVC和鹵化阻燃劑。“雖然目前并未寫入改寫中,但是其向業界發出一個信號,提醒業界尋求這類物質的合適的替代品,而不是等其被列入受限清單之后再完成此項工作。
所有的電子電氣設備都將涵蓋在指令的范圍內(某些本身就不在指令范圍的除外,如軍用物資、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固定工業機械等)。至此,某些產品需要開始符合該指令,包括:電子玩具、實驗室設備等。
2010年汽車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紀錄高位
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表示,2010年汽車微電機械系統(MEMS)傳感器出貨量將達到6.623億件,較上年銳增32%,市場規模將達到紀錄高位,這得益于汽車生產快速復蘇以及汽車傳感器部件供應商重建庫存。
據iSuppli的數據研究顯示,預計年底時的水平(包括補充2009年經濟衰退時耗盡的庫存)將超過2007年6.4億件的危機前最高水平。
但iSuppli表示,預計2011年市場增速將放慢,出貨量可能僅增長7.3%,因為市場在經歷2010年的繁榮后將恢復常態;2020年產量將再次走高。
ISuppli稱,推動汽車MEMS傳感器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為了支持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和輪胎壓力監測系統等規定的安全技術,傳感器在乘用車中得到廣泛應用。
福特的“洋假人”做汽車碰撞試驗能喊10000次“Ouch!”
一輛轎車在大道上頭突然發生側滑,驟然停止,然后兩個輪胎跳離路面,緊接著車輛側翻在地,車內人員雖然被安全帶綁在座椅上,但是還是與車內部件發生劇烈碰撞而受傷。這樣的悲劇在高速公路上基本每天都會上演,因此研究交通事故形式、改進汽車設計從而提高安全性成了一個重要的關鍵,不過我們不可能把真人用于實驗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誕生了汽車實驗的假人。GM,通用汽車公司,曾一度面臨破產的問題,但并不意味著GM的汽車技術落后于時代的步伐。日前,這個曾經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為了保障汽車安全性,推出了最新的碰撞測試假人。
這批假人大小不一胖瘦不等,內部還裝有大量的傳感器(70到80個左右),并且這些傳感器有非常快的反應速度和相當高的準確度。GM介紹稱,假人們最主要的特點是一秒鐘內能喊出10000次“ouch!(哎喲)”。而所謂秒喊萬次實際上是在碰撞的一剎那,也就是一秒鐘內,假人頭、胸、膝蓋等重點部位碰撞數據,會通過內置傳感器至少回報10000次給采集器采集。
GM的研究人員借助這些數據來模擬車禍中真人的受傷程度,在每次試驗前都要對假人及其傳感器進行標定,如果有一個傳感器不能正常工作,那么最后測出的結果可能都是相去千里。但是洋假人能不能代表國人是個問題,通常使用的假人不是基于國人體的特征研制的,不知道這對國人車輛所提供的安全性會不會有影響,但理論上對于同樣一個標準假人,車輛如何來提高自身的安全性能才是最重要的。
(消息來源 威鋒網)
多做可靠性試驗 提高汽車發動機可靠度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新一期《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統計,2010年一季度在汽車市場總體火爆的情況下,納入統計范圍的55家車用發動機企業分別完成了436.53萬臺和443.33萬臺的產銷量,與200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79.19%和85.35%,這一增長率超過了整車市場的增長率。但與此同時,因發動機質量問題所引發的一連串問題卻硬生生的擺在消費者和制造廠商之間。
行業各界都認識到了我國發動機水平與國外先進國家比還有較大差距:產品檢驗精度很高,但加工的精度差;精度保持性差;簡單模仿多,細化分析少;用戶維護保養差,這些方面增加發動機發生故障的機率。而所有這些都是可靠性差的表現。
考核發動機可靠性指標的重要數據是平均無故障時間,國外發動機多數超過1萬小時,而國產發動機遠遠低于這個數字。這就難怪重要客戶愿意多花幾倍的價格來購買進口的發動機,而對國產發動機心有疑慮。國產發動機的可靠性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而可靠性是模仿不來的,即使有圖紙和工藝文件,也做不出別人的可靠性。因此提升可靠性要靠企業自身的精益化管理。
發動機的可靠性涉及到主機廠的設計、制造、裝配、供應和售后服務等各部門;涉及到配套件、外協件的供應廠商和協作廠商;涉及到各種類型發動機用戶的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和設備管理部門等。這種協同環境既有主機廠內部各個部門的協同,又有主機廠與多家配套件、外協件的供應廠商的協同,還有主機廠與多家典型用戶的協同。
全國電工電子產品環境條件與環境試驗標委會/氣候分會2010年會暨標準審查會報道
全國電工電子產品環境條件與環境試驗標委會及氣候分會2010年工作年會暨標準審查會于2010年10月26日~29日在湖北省襄陽市召開。出席會議的委員(或委員代表)、觀察成員、標準起草負責人共40人。
會議由陸啟凱顧問主持,章曉斌主任委員首先作了2010年度環標委工作總結和2011年工作計劃建議。 2010年環標委在各位委員、委員所在單位及標準起草單位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6項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標委會將擴充國際標準化工作組成員,組織專家參加國際標準化活動,對國際標準制修訂及時提出意見和建議。
會議期間,秘書長黃開云代表機械分標委紀春陽主任委員作機械試驗分標委2010年度工作報告;氣候分標委揭敢新主任委員作氣候試驗分標委2010年度工作報告。秘書長黃開云通報了2010年IEC/TC 104標準化最新發展動態,介紹了IEC/TC 104的標準維護計劃、標準發布情況以及我國參加2010年IEC/TC104年會的情況等。
與會代表并分組對6項行業標準送審稿的進行審查以及對7項國家標準進行重審,經認真審查討論,與會代表一致同意通過這些標準的審查。
第十二屆深圳高交會順利舉行
11月16 日至21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此次高交會以“科技引領轉型·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展區總面積將超10萬平方米。 本屆高交會設有“高新技術成果交易、高新技術專業產品展(包括IT展、電子展、光電平板顯示展、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展)、中國高新技術論壇、super-SUPER專題活動、高新技術人才與智力交流會、不落幕的交易會”六大板塊活動,突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經濟、綠色及與民生緊密相關的科技成果。
參加這次高交會展示、交易和洽談的有來自49個國家和地區的106個代表團、2775家參展商、2438家投資商和12793個項目,參觀人數達到52.5萬人次,專業客戶人氣指數達到了219.3,150多家海內外媒體的近1200名記者參與報道了大會盛況。其中,參展的項目數、參會投資商數、跨國公司數、參觀人數及專業客戶人氣指數均超過去年。借助高交會的平臺,國內外政府、團體、企業開展了系列合作交流活動,商務部組織舉辦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地區等授牌活動,國家發改委舉辦了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工程實驗室等授牌大會;美國IDG公司舉辦了“亞洲移動互聯網高峰論壇”;各省市舉辦了“山東-深港高新技術合作懇談會”、“寧夏新能源推介會”等系列活動。一系列高新技術論壇、項目發布、簽約、開竣工儀式等活動,使本屆高交會不斷呈現精彩和亮點。
其中,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學會、深圳市儀器儀表學會、深圳中國工程院院士活動基地、《儀器儀表商情》等單位聯合主辦,由《環境技術》雜志等單位協辦的“2010移動互聯終端檢測與手機制造測試研討會”暨第六屆國際儀器儀表與測控自動化(IMCA)高峰論壇在這次高交會上也是吸引了不少專業人士前來參加,這次論壇上專家們就3G技術發展現狀、3G業務發展策略、網絡融合、演進思路和3G終端趨勢等做了深入淺出的報告。
珠海航展規模再創新高 中國空軍首次加入主辦
第八屆中國航展于11月16日至21日在廣東省珠海市航展中心舉行。本屆航展參展規模再創新高,已確定的室內參展凈面積逾3.2萬平方米,有近600家中外航空航天廠商參展,參展的各種飛行器實物約70架;首次加入主辦單位行列的中國空軍,也將以前所未有的超大規模亮相。
參加這次珠海航展的公司可謂群賢畢至,中國國內航空航天企業以超大規模和全新陣容亮相。除中國民航局管轄的各大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等主辦單位以更大規模參展外,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也首次以展臺形式參展。
而國外方面,波音、空客、羅·羅、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等老客戶再次參展,其中不少企業展位面積比上屆有較大幅度增長。此外,還有美國卡萊集團、美國派力肯產品有限公司、俄羅斯普瑞瑪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也是首次參展。美國知名航空航天企業霍尼韋爾在闊別8年后也重返中國航展舞臺。
本屆航展有更多、更先進的國內外飛機亮相。中國空軍派出了參加去年國慶閱兵的部分機型,包括殲-10、轟6、殲轟7等。外國參展飛機數量也突破上屆,空客再次攜世界最大的客機A380亮相。
在本屆航展上,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巴基斯坦“雄獅”特技飛行表演隊以及首次亮相中國航展的美國“紅鷹”特技飛行表演隊同臺競技,吸引了不少觀眾和媒體的眼球。同時,航展期間還召開了近40場高峰論壇、研討會、產品推介會等活動。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些年來中國航空航天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相對西方國家在硬件、軟件等方面都存在差距,為此,必須提高我國航天產品的可靠性水平,因為只有做好了基礎工作,才能實現更進一步的技術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