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傅望華
怎樣才能把作文寫得形象生動呢?這是愛好寫作的青少年朋友常提出的問題。答案自然很多,但有一點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必須描述得“具體”些,以具體的人物情態、事件場景來克服概括性文字的空泛蒼白。
讓我們先讀一讀劉紹棠《榆錢飯》中的一段描寫:
丫姑野性,膽子比人的個兒還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辮子七纏八繞地盤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齒咬著辮梢兒,光了腳丫子,雙手合抱比她的腰還粗的樹身,哧溜溜,哧溜溜,一直爬到樹梢,岔開腿騎在樹杈上。
短短的幾句描述,丫姑像個勇敢而又機靈的小男孩,手腳麻利、動作敏捷地爬樹的情景便歷歷在目。丫姑“膽子大”的形象被生動傳神、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出來,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作者筆下的文字能產生這樣的藝術魅力,關鍵就在于描述“具體”。試想,假如沒有“爬樹”的“具體”細節的描繪,文章還能如此精彩動人嗎?人們還能對頗具野性的“假小子”丫姑留下這般刻骨銘心的印象嗎?
寫人記事只有描述“具體”,才能給人留下真切的印象,人物才能血肉豐滿,活靈活現地立于紙上,故事才能讓人如見似睹,生動感人;反之,空洞抽象,言之無物,無論你的文句如何優美華麗,也算不得好文章。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在《文章評改》中指出:“比如要寫一個人力氣很大。一上來,就說‘這個人力氣很大。走到人面前,一看就知道是個大力士,遠近聞名,沒有一個不佩服’,如此等等一大堆,雖然最后也敘述一件具體事實,讀者總覺得頭上的話多了些。如果換一種寫法,頭上只說‘這個人力氣很大’,就這么一句,接著就寫事實‘有一天有一頭牛野性發作,亂沖亂撞,他一下子抓住牛犄角,扭來扭去,終于把它制服了’,這樣寫反而更有力量。”
呂老的話告訴我們,與其抽象地寫一大堆空話、大話、套話、廢話,不如“具體”地描述一兩個故事,不必花太多的筆墨,卻能把人物描繪得形神畢肖。這的確是鞭辟入里的可以,我有個條件。”白老師問什么條件,牛大夯說:“我倆掰腕子,你要是贏了,我就去上學;你要是輸了,就別來煩我。”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不久前,學校的李老師曾經來過一次,動員牛大夯去上學,牛大夯也是這么說的。李老師真的和他掰腕子,結果輸給了牛大夯,紅著臉離開了村子。現在,牛大夯又故伎重演,他心想:“白老師肯定不會和我掰腕子的,身材魁梧的李老師都不是我的對手,她一個豆腐模樣的女子怎么敢?”沒有想到白老師竟然接受他的挑戰,還叮囑他要說話算話,不準反悔。
兩個人就在旁邊的一個大石頭墩子上掰腕子,引來了許多人看熱鬧。牛大夯寬大的手掌抓住白老師的手,兩只手一大一小,一黑一白,一個臟兮兮,一個白嫩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白老師的手那么軟,好像沒有骨頭;牛大夯的手又臟又大又黑。
白老師故意不使勁,雙眼緊緊盯著牛大夯那雙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的手,牛大夯有點不好意思了,舔了舔嘴唇,就經驗之談。古往今來許多名家巨匠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總結。美學大師朱光潛說:“你盡管驚嘆‘那多么美麗呀!’‘人生多么悲哀喲!’‘我真愛你!’讀者卻不稀罕這些空洞的話,他要你拿出實事來!”老前輩寫作的切身體會與精辟的分析確實是指導我們寫作的金玉良言!
那么,怎么樣才能寫得“具體”呢?
首先,必須擁有。要寫得“具體”,就必須擁有“具體”的素材。有道是“功夫在詩外”,平時要細致地觀察,仔細地體味,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斷地在生活實踐中積累鮮活的素材。對所描寫的人與事的主要環節,以至細枝末節,都決不放過。正像上面丫姑爬樹時脖子纏長辮、白牙咬辮梢、雙手抱樹身、岔腿騎樹杈等“具體”細節,倘若沒有細心的觀察,是難以下筆的。觀察還須深入體驗,反復揣摩,把自己置身于事件之中,熱情地擁抱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唯有這樣才能寫出洋溢著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其次,認真挑選。應當根據作文主題的需要選擇材料,分清主次,要舍得“割愛”,絕對不可將所有的“具體”內容都一股腦地寫進去,而應從表現中心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要寫,哪些不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選取最能凸現中心的“具體”的人物言行、事件情節、場面情景……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樣“具體”地寫人就能讓讀者“如見其人”,敘事則讓讀者“如臨其境”。
下面請讀一讀梅雨寫的《白老師的大海》:
白雪梅老師來到大青山深處這所鄉村中學教初二語文,班上原來有三十二個學生,白老師走進教室的時候只剩下了八個。白老師決定動員那些輟學的孩子重新走進學堂。孩子們的父母都搖頭說,山里人家窮困,孩子們不愿意上學,情愿早點出去掙錢。
白老師勸服不了這些淳樸的鄉民。有些村民給白老師出了個點子:村長牛伍的兒子牛大夯也逃學在家,老師不用東奔西跑,能把牛大夯動員回到學校,估計那些逃學的孩子也差不多能返校的。
白老師在村民的指點下找到了牛大夯。牛大夯的臉上布滿了青春痘,嘴唇周圍有一圈黑乎乎的胡子。白老師說:“牛大夯,跟我回學校去上學吧!” 牛大夯朝白老師翻了翻白眼,繼續跟一幫比他小許多的孩子玩石子游戲。白老師說:“牛大夯,你都這么大人了,該懂事了,整天玩耍有什么意思?”

牛大夯贏了所有孩子的石子,這才站起來說:“要我去上學在這時,白老師猛然一用力,毫無準備的牛大夯這只手被白老師扳倒在石墩子上。看熱鬧的人都鼓起掌來。牛大夯輸了,他輸得很不服氣,因為他還沒來得及用力呢!白老師說:“大夯,你是男子漢,可不準說話不算話呀!”
第二天,牛大夯只得背著書包重新回到學校。白老師送給他一塊香皂,說是進口的,包裝紙上寫滿了英文,牛大夯不認識。他吸著鼻子聞了聞,那種香味簡直奇妙無比,白老師身上散發出來的香味就是這種香味。
后來,那些逃學的孩子也都陸續回到了學校。白老師送的那塊香皂牛大夯舍不得用,放在書包里,讓那種奇妙的清香時時伴隨自己。有一天,他問白老師:“那香皂包裝紙上的英文是什么意思?”白老師笑著對他說:“老師也不知道,希望你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那些英文弄懂,然后再告訴我,好嗎?”
牛大夯點點頭。從那以后,他的英文課學得特別認真。后來,牛大夯很快弄懂了那些英文的意思:“牛大夯同學,你性格直率,愛打抱不平,有冒險精神,如果學習上多多用功,我相信你很快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牛大夯懂了,原來這香皂根本不是進口的,寫著英文的包裝紙是白老師親手制作的,為的是讓牛大夯在愛干凈的同時激發他學習英語的興趣。牛大夯還知道班上三十二個同學每個人都收到了白老師送的“進口香皂”。連牛大夯自己都感到奇怪,自從有了白老師,他仿佛換了一個人,上課聽得特別用心,那些以前讓他頭疼的公式定理現在學起來一點也不難,反而覺得十分有趣。
一年后,牛大夯被評為三好學生。成了三好學生的牛大夯不免有些得意和驕傲,聽課沒有以前專心了,和同學之間相處也傲氣起來。
有一天,白老師說要帶同學們去看大海,大家一下子興奮起來。關于大海的課文他們學了好幾篇,可山里的孩子誰也沒見過大海。迎著朝霞,白老師帶著她的三十二個學生出發了。翻過了一座大山,他們終于看到了一片汪洋。一望無際的綠水翻著陣陣波瀾,白鷗在寬闊的水面展翅飛翔。孩子們激動得張開雙臂喊了起來:“我愛你,大海!”
白老師問:“同學們,說說你們看了大海之后的感想。”有的說,大海很遼闊;有的說,大海很壯觀……白老師笑了:“同學們,請原諒老師騙了你們。其實你們今天看到的并不是大海,而是一個湖。你們之所以把湖當作大海,是因為沒有見過真正的大海,只有沒見過大海的人才會把湖泊當作大海,這不怪你們。”忽然,牛大夯紅著臉對白老師說:“老師,我懂了。驕傲的人以為自己就是大海,其實只是湖。我總覺得自己懂得了很多,其實還遠遠不夠。”
白老師一把將牛大夯攬在懷里說:“你能這樣理解,我真的很高興。”白老師向她的學生們承諾等到中考結束,一定帶他們去看真正的大海。
然而,中考前夕,一場車禍奪去了白老師的生命。那個星期天,白老師從縣城回校的途中,乘坐的中巴車翻下了懸崖,孩子們心中那個可親的老師,還沒來得及給她的學生留下最后一句話,就這么走了。三十二個學生號啕大哭。
那年中考,三十二個學生都考上了縣城的高中,大家本來相約要一起去看大海,牛大夯說:“再等十年吧,十年之后等我們都成才了,一起去看大海,這樣才能告慰白老師的在天之靈。”
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三十二個同學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了成就,牛大夯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各種各樣的香皂,他的“雪梅”香皂成了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白老師當年送給他的那塊香皂給他的記憶太深刻、太強烈了,他將用“雪梅”永遠紀念當年的白雪梅老師。
上面這篇文章生動精彩,極富感染力,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白老師一片丹心,將寶貴的青春獻給了教育事業。她師德高尚,愛崗敬業,一心撲在怎樣把孩子教育和培養成才上。她巧妙地將不上學的孩子帶回課堂;她親手給三十二位學生制作了寫上英文“祝愿”的“進口”香皂;她寓教于樂,用看“大海”來啟迪孩子要虛心學習……她用崇高的品德和智慧,將三十二位大山深處的鄉村孩子培養成國家的優秀人才。
作品寫得如此意趣橫生,讀了令人為之感動。文章用“白描”手法來寫,記敘真實感人;情節波瀾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勝;人物描寫栩栩如生,白老師、牛大夯的言行舉止、音容笑貌都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這得益于生動、具體、精彩的“細節”描寫——牛大夯與白老師掰腕子的“細節”,采用了“特寫鏡頭”的手法,將其“細節”放大,像影視的“鏡頭”向你推近,讓你看得一清二楚。你看,“牛大夯寬大的手掌抓住白老師的手,兩只手一大一小,一黑一白,一個臟兮兮,一個白嫩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白老師的手那么軟,好像沒有骨頭;牛大夯的手又臟又大又黑”。兩只手的反差極大,對照鮮明,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讓你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景,如入其境。這就是抓住典型的“細節”將文章中的人與事寫得“具體”的典范,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生活是棵常青樹。要想寫出優秀篇章,就得熱愛生活——愛生活的每一寸、每一刻!文壇巨匠茅盾在《創作的準備》中提出:“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稿簿,無論走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一樣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愛好寫作的朋友們可細細品味大師所說的話的底蘊和內涵,真誠地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從觀察入手,積累素材,堅持不懈地寫觀察筆記、閱讀手記、練筆隨記,多讀、多想、多練、多寫,就一定會有形象生動、精彩感人的美文佳作從你的筆下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