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蘭州大學圖書館,甘肅 蘭州 730000)
伴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配置是否科學合理,會直接影響到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另外,從人才學角度來看,一個部門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是指該部門工作人員在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等方面的科學組配,其目的是保證本部門工作處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益配置最佳的運轉狀態。
本次調研應用管理學的理論,從人才學角度出發,通過網絡查詢、電子郵件咨詢、實地調研等多種方式,對網絡環境下不同級別、不同類型、不同學科專業的甘肅7所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配置現狀(2009年12月31日截止)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思考,旨在探究其內在規律和存在的問題,增強人們對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配置的重視度,為改善、提高其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提供一些客觀、真實、有效的理論依據。
知識結構是指一個單位或團體中,人員的文化程度、學識水平和專業特長的組合與搭配。表1可看出,多數館缺乏與該校設置的重點學科相對應的知識人才,有些院校圖情專業人員偏少。如表1中省級重點師范類綜合性本科院校,設有省級重點學科心理學、教育學等12個專業,占全校所設50個本科專業的24%,在圖書館人員中僅有16人具備與之相對應的學科專業知識,僅占總人數的19.0%。理工類綜合性本科院校設有省級重點學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運籌學與控制論等12個專業,占全校所設42個本科專業的28.6%,在圖書館人員中有17人具備與之相對應的學科專業知識,占總人數的25.4%。農林類本科院校設有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農業部重點學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省級重點學科獸醫學、植物保護等9個專業,占全校所設50個本科專業的18%,在圖書館人員中有11人具備與之相對應的學科專業知識,占總人數的22.9%。圖情專業5人,占全館總人數的10.4%。外語專業2人,計算機專業3人。
學歷是個人所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標志,整體人員學歷結構則是整個部門實力的體現。表2反映出,多數學校工作人員學歷結構偏低。其中,在讀碩士學位人數中讀課程班者占該學歷段總人數的58%~80%;大專以上學歷者成教學歷占該學歷段總人數的60%~75%;初、高中學歷者所占比例太大。如,農林類、醫學類本科院校中,初、高中學歷者分別占全館職工總數的41.7%、37.5%。
職稱結構是反映員工的學術水平和工作業績的綜合標志,也是衡量一個圖書館工作水平和服務層次的標準之一。表3顯示全國重點院校、師范類、政法類、醫學類4所本科院校,正高職都是“教授”;理工類、農林類兩所本科院校正高職中,50%是“教授”,而圖情專業的正高職“研究館員”明顯偏少。在人員類別中,農林類、醫學類、師范類專科、政法類院校工人比例明顯偏大。

表1 7所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科、專業統計

表2 7所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學歷統計
合理的年齡結構,是指由老、中、青構成的具有合理比例的、處于不斷發展的動態平衡之中的一個綜合體。調查結果表明,各校均以40~50歲者為多,分別占44.8%~64.6%;20歲以下者偏少,分別占4.2%~13.8%。女性均多,分別占58.2%~75.0%。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甘肅各高校圖書館已基本實現業務管理集成化、網絡化,并已開始向數字化方向發展。但人力資源結構優化配置狀況仍有待改善,主要表現為:
調查顯示,多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與學校開設的學科專業缺乏對應性,尤其缺少具備重點學科知識的人才;各校具有圖情專業和研究館員職稱的員工數量偏少。造成他們在信息服務過程中對重點學科的基本面貌、內在結構、歷史與現狀、發展前沿及主要學者、經典文獻、核心刊物的基本概況,及其主要作者群等方面的情況都缺乏較深入的了解。對研究隊伍和教學隊伍的學科分布、數量、層次、重點科研用戶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和當前的信息需求,以及他們使用文獻資料、獲取信息的手段和特點等基本情況也缺乏較詳細的掌握。
學科知識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①部分員工只為職稱而拿文憑,什么文憑好拿就拿什么,造成學用脫軌。②重點學科的學生由于其畢業后分配走向非常好,畢業生分到圖書館工作的很少。③圖書館待遇偏低,再加人力資源使用方面的失誤,導致圖書館既無法吸引專業技術學科的高材生,又不能阻止現有人才的流失。

表3 7所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類別、職稱統計
調查結果表明,圖書館在職員工中教工子弟、家屬、教學單位和機關下崗分流人員所占比例偏大,他們學歷普遍偏低、技能單一、知識老化且外語基礎差。根據人事部相關文件規定,高校圖書館的崗位設置分為行政管理、專業技術和工勤技能3種崗位,其中專業技術崗位應不少于其崗位總量的80%[1]。本次調查的有些院校,工人所占比例偏多。同時文革中畢業的大學生、成教畢業的大學生所占比例較大,他們的知識結構欠全面,計算機和外語水平不高,很難適應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要求。
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年齡結構中,40~50歲者占調研總人數52.9%,20歲以下者占8.8%,處于動態的失衡狀態。性別比例女性遠高于男性,調研總人數408人中女性260人,占63.7%。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未嚴格按照優化配置的原則選人、進人所致。
較理想的高校圖書館領導班子,應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較高的學識水平、較強的決策管理能力和民主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實現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優化配置,需要主管機構、學校領導、人事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首先是圖書館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館領導要制定人力資源的整體規劃,推行全員聘任制,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圖書館成為干部收容所、人員過渡站、人才配偶安置辦的不良局面[2]。
在人力資源配置中必須堅持以下幾個重要原則:①因事擇人原則:指應以所空缺崗位的實際要求,來選拔符合標準的各類人員。②用人所長原則:指在用人時,不能夠求全責備,管理者應注重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并使其弱點最小化。③人事動態平衡原則:讓優秀人才從事更為重要的工作;對不適應崗位的人進行合理的調整,最終實現人與工作的動態平衡。④能級原則:指一個人的知識、專業、能力、經驗、特長和興趣等均與其所在崗位的要求相適應,使每個人能在該崗位上獲得才能的最大發揮。另外,還要適當調整工作人員性別比例、年齡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按人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形成最佳的性別比例和老、中、青結構合理的年齡組合,以發揮其各自的最優效能[3]。
加強館員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實施環節,這不僅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館員自身成長的需要[4]。圖書館、人事處、教務處要制定對圖書館人員的長期培養規劃和短期培訓計劃,鼓勵和支持圖書館工作人員,包括圖情專業畢業的人員再學習一門本校開設的其他專業課程,彌補他們學科專業知識的不足。要優先培養與本校重點學科相關的學科館員,即有能力為用戶主動、及時、有針對性地收集、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專業館員[6]。重點學科建設是反映一所高校教學水平和科研實力的重要依據,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為此,圖書館應和學校、院系達成一致目標,既要有具體的培養計劃,又要有經費來源,還要有院系支持,并使之制度化,以此提高為重點學科信息服務的質量,這不僅是高校圖書館人員配置的重點,也是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的迫切需要[7]。
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一次性教育已被終身學習理念所取代[8]。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除了要掌握紙質文獻業務之外,還要能夠熟練地應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其他相關信息技術,以獲取、分析、評價、組織、開發、管理和提供知識信息,能夠實現從文獻組織到信息組織,再到知識組織與服務的跨越;不僅能適應傳統意義上的圖書情報工作,而且能夠勝任一切基于網絡的知識信息的服務。為實現這一目標,有關各級領導要根據工作性質、崗位特點、人才性格、專業和特長,幫助和指導員工設計職業發展計劃[9],積極爭取和創造條件,為員工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通過脫產進修、函授教育、在職培訓等多種形式,幫助員工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學識水平[10]。這不僅有助于他們自身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1] 人事部.關于印發《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70號)[Z/OL].[2006-11-17].
[2]王石平.實現圖書館人力資源整體規劃的關鍵是用人自主權——事業單位改變之圖書館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7(1):51-53.
[3] 譚偉.論圖書館人力資源開發[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2):79-83.
[4] 生修雯.館員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J].圖書館建設,2009(9):92-94.
[5] 黃梅.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激勵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
[6] 董繪麗,焦月.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個人知識管理[J].圖書館學刊,2009(4):49.
[7] 秦殿啟.論網絡環境下的學科館員[J].現代情報,2004(2):62-63,56.
[8] 王靜,趙紅,李錦艷.圖書情報人員的專業教育與終身學習[J].錦州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64-65.
[9] 石百千.高校圖書館人員的價值實現[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7(1):16-19.
[10] 金珠.試析新世紀圖書館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J].現代情報,2004(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