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銳 儲志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北京 100083)
我國石油需求預測及經濟危機下的應對建議*
孔 銳 儲志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北京 100083)
石油資源的特殊性使得石油市場一直變幻莫測,尤其是當前經濟危機影響下,我國石油市場的走向及應對策略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石油需求的走向影響著我國石油政策的制定,因此石油需求的預測是很有意義的。本文應用灰色預測G M(1,1)模型,采用了1985至2008年這24年的石油需求數據,對我國未來五年的石油需求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需求量將持續上升,而且增幅較為穩定。在此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目前石油市場的現狀分析,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國內的石油供給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導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過高,能源安全存在隱患;另外,工業石油消耗強度過大也導致消費結構不合理,再加上我國石油進口多集中于中東等地區,渠道單一且不確定因素較多。結合當前經濟危機條件的沖擊影響,從保證國內石油供給、平衡能源消費結構和石油進口區域多元化這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認為應該加大國內外找油的步伐,多區域進口石油,并加大新能源和低能耗能源的研發,全面保障我國石油市場健康運行。
G M(1,1);石油安全;石油進口戰略
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優質基礎能源,被視為工業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2003年起,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已經居世界第二位,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近幾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繼續走高,2006年基本達到50%。然而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萎縮,使得各國石油需求量減少,油價下跌(表1)。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如何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干預來保證石油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針對世界石油市場的變化,若能快速、準確預測出未來幾年內我國的石油需求相關趨勢進行分析,將能更好地提高政府決策的預見性和及時性,確保我國石油市場和國民經濟健康合理的發展。
國內外石油需求預測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有灰色系統預測模型、系統動力學模型、向量自回歸模型和變權重組合預測模型等[1]。由于影響我國石油需求量的因素很多,具有灰信息覆蓋,故為“灰因”;而每年我國石油的消費量是具體的、確定的,具有白信息覆蓋,是系統的“白果”,所以我國石油需求的預測是符合“灰因白果律”的灰色預測事件,并且灰色系統模型對實驗觀測數據及其分布沒有特殊要求和限制,使得本文運用G M(1,1)預測具備可行性。
1.1 我國石油需求的G M(1,1)預測及模型精度檢驗
灰色預測公式為[3]:
年份Year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需求量Demand(106t) 91.79 97.34 103.09 110.66 116.03 114.69 124.23 133.73 147.77 149.49 156.22 174.36
表1 1985-2008年我國石油需求量Tab.1 Oil demand of China between 1985 and 2008
式中:X(0)(1)—預測使用原始數列的第一個值,本文為91.79;
t—時間,本文 t=0,1,2,3,…23;a—發展系數;
U—灰色作用量。
首先,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參數 a=-0.066 9,u=80.533 0,將 X(0)(1)=91.79代入公式(1),可得我國石油需求量的預測模型為公式(2)。
其次,對公式(2)中的 t參數求導,得還原模型為公式(3)。
最后,進行模型的精度檢驗。預測模型檢驗分為三個部分,即誤差檢驗、后驗差檢驗和小誤差概率檢驗。
誤差檢驗又包括絕對誤差、相對誤差檢驗。運用公式(3)的還原模型可預測得1985-2008年我國的石油需求量,見表2所示。
表2中,誤差值為實際值減去預測值所得數據,相對誤差為誤差值占實際值的百分數。由表2可計算得1985-2008年的預測平均相對誤差為0.041 9,小于0.5,可見模型滿足預測精度要求[4],可進行下一步檢驗。
后驗差檢驗需要計算原始數列和殘差數列的均值及方差,原始數列和參差數列分別為
根據模型精度判斷表[5]中所列,C<0.35且 P>0.95時模型精度為一級。因此,可得出結論:我國石油需求的G M(1,1)模型精度為一級。
上述三種檢驗證明,我國石油需求的G M(1,1)預測模型已達到精度要求,可以進行數據預測。
1.2 我國石油需求量的預測結果分析
應用上述模型,計算可預測出2009-2013年我國的石油需求量分別為428、458、489、523、559百萬噸。年環比增長速度都將保持在6.9%左右,增幅比較穩定。另外,由于預測所用數據均在世界經濟平穩發展,以及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而目前世界經濟整體走在低谷,而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在放緩,因此該預測的預測精度可能會有所下降。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實際數據可能比預測值要低,但是應該在預測值附近,可能是下線部位波動。
表2 1985-2008年我國石油需求量預測值表Tab. 2 Prediction of oil demand of China between 1985 and 2008
伴隨著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石油安全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緊迫、現實問題。根據上文的預測結果,在未來5年內我國石油需求將呈現上升趨勢,從整體上看,石油需求受經濟危機影響不是很明顯。但就目前的我國石油市場供需表現來看,存在一系列問題。
2.1 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過高
從圖1可以看到,1996-2007年,我國石油生產量增長很慢,增幅很小,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石油需求增長迅速,導致國內石油生產不能滿足消費需求,而且缺口越來越大。尤其是2002年以來,消費量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雖然生產量比以前增長快,但是增幅還是遠遠不及消費量,導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仍是大大增加。2008年全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達到了49.8%[6]。大幅提高的石油對外依存度毫無疑問已經成為我國能源市場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并且絲毫沒有轉變的跡象,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危機局勢下,經濟要想持續發展必定會加大對石油等能源的消費量,如果不能及時緩解國內石油的供給現狀,過高的石油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作用將日益顯現。
2.2 我國石油消費結構現狀
由圖2可見,1980年以來,我國的石油消費主要集中在工業和交通運輸以及郵電通訊業。而且在1980年,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消費基點就比其他行業高,尤其是工業。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這兩個行業所占消費量比例持續升高,直到2007年,工業石油消費量增加了近2.5倍,交通運輸業則增加了13.5倍。而農、林、牧、漁、水利業、商業和其他生活消費也有所增長,但是比較緩慢。
這說明我國石油消費結構的特點是工業石油消耗強度大。目前我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由于國內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實質性轉變,高耗能產業比重過大。
圖1 1996-2007年我國石油生產量、消費量、進口量、出口量對比Fig.1 Oil demand,consumption,import,export of China between 1996 and 2007
另一方面,我國的單位G DP能耗過高,與發達國家的能耗水平相比,差距在20%左右[7]。而且在石油消費中,使用效率過低,浪費現象比較普遍。同時2008年中國統計年鑒的資料顯示,2006年和2007年我國的洗選損耗均為200萬t,分別占到當年消費量的0.57%和0.54%。
2.3 我國石油進出口現狀
上文中的圖1還顯示,1996-2007年我國的石油進口量持續增加,而出口量卻在小幅度下降,甚至比1996年的出口量還要低。石油進口量過高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油價波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我國的石油安全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另外,圖3也顯示,2007年我國石油進口區域主要集中在中東和西非,占總進口量的比例分別為38%和18%,其次是俄羅斯地區和除日本和新加坡以外的亞太地區,所占比例分別為13%和11%。而從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地區進口的石油則很少。
圖2 1980-2007年我國各行業的石油消費Fig.2 Oil consumption of each industry between 1980 and 2007
由此說明我國石油進口渠道和區域還是比較單一,基本集中在中東地區。眾所周知,中東地區局勢錯綜復雜,反復多變,長期動蕩不安,它既是全球的“能源庫”,也是世界的“火藥桶”,民族、宗教、政治紛爭不斷,這都給中東的安全和穩定構成強烈沖擊,不確定因素增多,安全隱患凸顯[8]。一旦發生政治、軍事事件,威脅到石油出口,都會對我國石油進口造成很大打擊,影響我國石油消費。
近幾年世界石油市場起伏不定,尤其是2008年的經濟危機以來,油價更是波動劇烈,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3.1 多方位擴大國內石油供給,保證供應安全
當前經濟危機下,我國要想恢復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會增加工業生產,而因此帶來的就是對石油等能源需求的增加,如果本國的石油供應不能滿足長期、持續增長的需求,則對外依存度還將持續走高。
這就要求我國一方面加大國內外石油勘探開發的力度,對我國的石油資源分布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石油開采技術水平,從而擴大國內石油供給。另一方面,應該著眼于長遠發展,在目前的金融危機影響下,利用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的優勢,利用目前世界油價下跌的機會,擴大建立我國的石油儲備功能,以保障今后的供給,真正做到多方位保證我國石油供應安全。
3.2 調整石油能源消費結構,構建“節約型社會”
由于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是我國的石油消費大戶,雖然這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我國石油的利用率相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而且石油消費中浪費過多。
為了保證我國石油消費合理發展,應該加快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步伐,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能耗較低的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服務業的比重。同時降低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比重,根據節能型消費結構的要求來構造相應的產業結構,建立“節約型社會”,探索能源和資源節約型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工業方面,應提高工業部門的石油及衍生產品的利用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交通運輸領域應該以節能優先、保障供應、多元發展為主導思想,使用生物燃料,提倡使用天然氣汽車、氣體燃料汽車、甲醇汽油汽車和電動力汽車,另外,應該加大混合燃料運輸設備的投入,通過一整套嚴密的控制策略,混合燃料車能夠保證使燃料轉換裝置、儲能裝置和電機在驅動工況時盡可能工作在高效率、低排放區域;而在汽車制動工況下,通過發電機回收部分制動能量,從而大大改善汽車變工況行駛時的燃油經濟性能和尾氣排放性能等,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消耗。以上這些對于我國建立“節約型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3 實施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分散進口風險
我國以往主要從中東國家進口石油,渠道單一且風險大。因此,為降低對某一地區的進口依存度、確保石油進口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兩條措施來拓寬我國的石油進口渠道。一是進一步增加石油進口來源地數量,從多國、多地方進口,最大可能地分散風險。石油進口來源不僅包括中東國家,還可以考慮俄羅斯和南美、亞洲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二是盡可能選擇不同的進口路線和方式,除了從海上過馬六甲海峽的航線,還可以考慮過印度洋的航線,此外也可在俄羅斯、西亞等地區和我國之間修建輸油管道[9]。
另外,政府在制定進出口戰略時應考慮更多因素,將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結合起來,科學的使用國內國外兩種市場,促進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能源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合作,實行“走出去”戰略。
采用G M(1,1)模型對我國石油需求量進行擬合預測是可行的。該方法所需信息量少,計算簡便、清楚,預測數據可信度大,易于實際應用。通過預測可知在未來幾年內,我國石油市場呈穩定增長趨勢,建議采取兩手準備應對經濟危機下的石油市場波動:一方面,通過加大國內勘探、海外找油和建立我國石油儲備的途徑降低石油需求的對外依存度,保障我國的石油安全;另一方面,在整個社會大力貫徹“節能高效”理念,提倡使用生物質燃料,降低我國的石油消費強度,提高經濟效益,保證整個石油市場健康的運行。
(編輯:王愛萍)
References)
[1]張麗峰.中國能源供求預測模型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Zhang Lifeng.The Research of the Model of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China[D].Beijing: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6.]
[2]許可新.我國1月份原油進口量創16個月新低[EB/OL].(2009-02-13)[2009-03-21].http://www.oilchina.cn/syxw/20090213/news2009021310292817996.html.
[3]鄧聚龍.灰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5-18.[Deng Julong.The Basic ofGray Theory[M].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2:15-18.]
[4]王偉,等.灰色預測模型在渭河水環境信息系統中的應用[J].環境保護學,2007,(6):100-102.[Wang Wei,et al.Applications of Grey Forecast Models in the Wei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2007,(6):100-102.]
[5]胡金杭.灰色預測理論在數學建模中的應用[J].科技咨詢導報,2007,(08):94-95.[Hu Jinhang.Application of Gray Prediction Theory in Mathematical Model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Herald,2007,(8):94-95.]
[6]2008年石油行業運行情況及2009年趨勢預測[EB/OL].(2009-02-25)[2009-04-15].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25/15552694701.shtml.
[7]周英峰.距單位G 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還有多遠[EB/OL].(2008-08-07)[2009-04-23].http://business.sohu.com/20080807/n258668170.shtml.
[8]錢學文.中國與中東的能源合作[J].國際觀察,2008,(1):45-48.[Qian Xuewen.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J].International Review,2008,(1):45-48.]
[9]魏一鳴.規避石油進口風險保障國家能源安全[EB/OL].(2009-01-12)[2009-04-24].http://www.oilnews.com.cn/zgsyb/system/2009/01/12/001218375.shtml.[Wei Y ining.T o Avoid the Risk of Oil Imports to Protect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EB/OL].(2009-01-12)[2009-04-24].http://www.oilnews.com.cn/zgsyb/system/2009/01/12/001218375.shtml.]
[10]燃料油周報.國際油價突破100美元的影響不應低估.http://www,chinafutures.com.cn/News Admin/MailDown/NmDown/63.PDF[Faeul Week Report.Impact of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Breaking Through100SShouldNotbeUnderestimated.http://www,chinafutures.com.cn/News Admin/MailDown/NmDown/63.PDF]
[11]田立新.能源經濟系統分析[M].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162-174.[Tian Lixin,Analyze of Energy Economic System.[M].Bei 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05:162-174.]
[12]鄭照寧,劉德順.中國能源資本替代的不確定性[J].運籌與管理,2004,13(2):74-78.[Zheng Zhaoning.The Uncertainty of Chinese Energy Capital’s Alternatives[J].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2004,13(2):74-78.]
[13]許榮勝.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我國石油消費需求預測研究[J].國際石油經濟,2005,13(4):36-38.[Xu Rongsheng.Forecast of China’s Oil Consumption Demand Based on Gray System Theory[J].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2005,13(4):36-38.]
[14]楊曉龍,劉希宋.應用灰色系統理論對我國石油供給預測分析[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3,4.[Yang Xiaolong.Forecast and Analysis on China’s Oil Suppl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ay System Theory.[J].Journal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2003,4.]
[15]中銀國際.國際視野看替代能源[J].證券導刊,2005,43:51-54.[Bank of China International.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o See Alternative Energy.[J].Securities Tribune,2005,43:51-54.]
AbstractOil market is always changeable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is resource,especially influenced by this financial crisis.It is quite important that what actions we would take to response.The trend of oil demand would influence our oil policies.And it is of great use to predict the oil demand in the future.First,this article quoted the oil demand data during 1985 and 2008,and applied it into the G M(1,1).According to it,we predicted the next 5 years’oil demand.In the next five years,the oil demand of China would increase steadily.And then,based on the prediction,we sum up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oil market.We have to rely on importing oil because of the contradiction of oil supply and demand which is harmful to our energy security.Also,the amount of oil used in industry has always been increasing which make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unbalanced.The importing areas concentrate on the Middle East of China.At last,this article brough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f fac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from domestic supply,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oil import areas.We should develop more oil fields at and home abroad,also emphasize the research on the new energ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insure that our oil market in China run healthily.
Key wordsG M(1,1);petroleum security;strategy of oil import
Oil Demand Prediction of China and some Proposals of Facing Financial Crisis
KONG Rui CHU Zhi-jun
(Humanities&Economic Management School,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TE01
A
1002-2104(2010)03-0019-05
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04
2009-09-26
孔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質量管理。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中國大中型氣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