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陳麗華 趙 欣 楊啟紅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北京 100083)
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研究*
李 偉 陳麗華 趙 欣 楊啟紅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北京 100083)
在全面分析安家溝流域自然資源、景觀資源、社會資源的基礎上,構建了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且從所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代表性指標群中篩選出了28項具有針對性的區域發展指標,綜合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和模糊評價方法得到各項指標的權重。在此基礎上采用加權求和多指標綜合評價模型,并且說明安家溝流域適合進行生態旅游開發,但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制約使得分值較低,因此旅游開發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
生態旅游;層次分析法;評價體系
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這不僅因本身包羅萬象難以用統一的標準度量,也由于人的主觀因素,不同民族、文化、職業的人具有不同的審美標準。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外對生態旅游資源的評價正由定性向定量方向發展。對生態旅游資源定量評價,用得較多的有層次分析法、Fuzzy綜合評判、模糊賦分法、特爾菲法等幾種[1]。其中層次分析法簡單易行,能有效地處理生態旅游資源評價中那些難以完全用定量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它可以將復雜的生態旅游資源分解成若干個層次,逐層分析,逐個比較,建立一個樹狀結構,取得各點的量值,從容地展開評價。可以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目前,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利用層次分析法對云南西雙版納州、玉溪市、福建東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北海市、南寧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黑龍江省、江西贛州、遼寧本溪等地的生態旅游資源進行了評價。他們基本是在《中國旅游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1992)分類系統的基礎上,逐層修改,修訂出更為完善的表征基本類型的特征項,據此進行生態旅游資源的定量評價。本研究以黃土高原典型地區為例,構建了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以期為黃土高原地區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支持。
安家溝流域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4°38′13″-105°40′25″,北緯35°33′02″-35°35′29″之間,海拔1 900-2 250m,位于定西市區以東2km處,總面積9.83km2,安家溝流域四周為黃土丘陵所環抱,周界平面形如掌狀。近年來隨著定西市生態環境的很大改善,生態旅游已經成為了其打造“生態經濟、生態文化與生態人居”三張名片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而憑借其優越的自然生境、生態農業的領先優勢及其便利的交通條件,定西市已經吸引了眾多附近居民及科考團體等的慕名來訪,生態教育、農事體驗、休閑度假旅游接待活動已經初步形成。
2.1 生態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的建立
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主要是對旅游區旅游資源的整體價值的評估。評估范圍主要包括現有的(已開發)旅游資源和潛在的旅游資源。評估的目的是著眼于對不同地域的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價值比較。評價工作遵循統一的評價系統,具有確定的評價標準。評價系統中各指標(因子)大都含有合適的權重,評價結果為定性評價與定量化指數值的結合。遵循上述體系構建原則,根據生態旅游特征,結合《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 》(水利部,2004)、《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建設部,1999)、《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評價指標和標準》的相關評價指標,運用頻度統計法、理論分析法、專家咨詢法,從生態旅游資源價值、生態環境條件及旅游開發條件3個方面構建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見圖1)。

圖1 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2 評價指標的篩選
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系統是一個復雜巨系統,包含的因子極多,對其進行綜合評價不可能包羅無遺。因此,在建立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根據現有統計數據完備程度,同時為便于實際操作與測算,從所建立的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代表性指標群中篩選出了28項具有針對性的區域發展指標(見表1),其中,每一領域的發展指數層均由一代表性指標來測量與反應。
2.3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確定權重,就是衡量各項指標和領域層對其目標層(生態旅游資源)貢獻程度的大小。為了最大限度消減評價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和誤差,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主要有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記為AHP)、基于熵值法的主客觀集成賦權、主成份分析法、統計方法等[2]。本文在分析安家溝流域的生態旅游資源評價體系時采用層次分析法(AHP),AHP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決策方法,這種方法一般用來處理具有復雜因素的技術、經濟和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很難用定量的模型或模擬來分析,因為其中所含定性因素很多,而且需要考慮決策者的心理因素、知識經驗和決策水平等。而AHP法則能通過建立判斷矩陣的過程,逐步分層地將眾多的復雜因素和決策者的個人因素綜合起來,進行邏輯思維,然后用定量的形式表示出來,從而使復雜問題從定性的分析向定量結果轉化。采用AHP法,經過指標相對重要性專家咨詢、判斷矩陣的構建以及相關計算,最后得到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系統內各領域層和各指標的權重(見表2)。

表1 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評分標準

表2 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權重體系
根據生態旅游資源綜合得分(E)將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價值劃分為4個等級(見表3)。
專家根據表1的指標評價標準,給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評分,經計算得到表4。

表3 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價值等級劃分

表4 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單項得分情況一覽表
黃土高原生態旅游開發意義重大,但相關的理論體系還不完善.論文從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及資源特色出發,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方法,構建了黃土高原地區生態旅游資源評價的指標和模型。指標權重突出了黃土地貌這一特殊景觀的審美價值、科學價值和生態教育價值,符合黃土高原生態旅游資源、環境的特點以及游客的旅游需求。從表4分析看出,安家溝流域的生態環境條件B2分值為3.059、生態旅游資源價值B1分值為2.497,說明安家溝流域有適合開發生態旅游的生態環境條件和優美的資源基礎;但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制約使得旅游開發條件B3分值為0.869,分值相對偏低,說明旅游開發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資源綜合得分(E)為6.425;由表3可知,該地區開發價值屬于良這個等級。從目前實際發展情況看,說明上述分析結果與規劃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基本相符,可以很好地為安家溝流域生態旅游開發提供理論基礎。
(編輯:田 紅)
[1]程道品,林治.模糊評價法在旅游資源評價中的應用[J].桂林工學院學報,2001,22(2):204-208.
[2]許紹雙.Excel在層次分析法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9(11):17-19.
[3]傅伯仁.甘肅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的問題與政策建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6,27,(6):26-27.
[4]周文麗.生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7,22(3):198-202.
AbstractAdoptingAHP and blur estimatemethod,the author takes a systemic study on ecotourism resources inAnjiagou river basin.Based on the 28 valuation indices provided,the weightof each factor byAHP is gained.According to that,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grass-roots factors are built up.The study on the basic problem of ecological touris m resource is put forward to offer a reference on how to develop the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ecotourism;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evaluation system
Study on 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Anjiagou River Basin
L IW ei CHEN L i-hua ZHAO X in YANG Q i-hong
(College of Soil andWater Conversation,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F590
A
1002-2104(2010)03專-0159-04
2009-09-14
李偉,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陳麗華,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流域治理、城鎮規劃、森林水文等。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溝壑綜合整治與開發利用技術”(編號:2006BAD09B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