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為民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科教處,上海 200080)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醫院醫療護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縮短平均住院日有利于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既能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1],也能提高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為響應市政府城鄉統籌發展的號召及我院客觀發展的需要,我院于2006年在上海市松江區正式成立了一家新的醫院,命名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部,原虹口區總部稱為北部,南北部分別擁有床位650張和1080張。兩地的醫護人員均為定期相互調換,在經過短暫的試運行后,2006年10月份進入了正式運行階段,在運行當中,我們發現兩地的平均住院日有明顯差別,本研究試采集2007年每月的平均住院日情況,來具體分析其差異和可能的影響因素。
資料來源于我院管理信息系統,分別采集2007年南部和北部的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日資料(表1),將資料錄入EXCEL,并用雙樣本方差t檢驗來做統計學檢驗,概率標準定為0.05。另外,收集同期兩地住院患者自費比例和費用資料(表2)作為參照數據用來做相關對照分析。

表22007年醫院南北部自費住院患者資料
經過統計學分析,北部平均住院日均值為13.16±0.49,南部平均住院日均值為 11.03±0.12,t值為 9.47,t臨界值為(雙尾)2.12,P<0.001,顯示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從表2的統計資料可看出,兩邊的住院患者自費比例有明顯不同,北部的自費比例為39.3%,而南部的自費比例高達54.7%,在住院的均次費用上,北部自費患者的均次費用是10283元,也比南部自費患者的9449元高。
我院在兩地的醫療設施相近,醫務人員相同,所采用的管理制度也是相同的,但兩地的平均住院日卻有較大的差異,分析有以下幾種主要原因:
首先是醫療費用報銷的問題。在北部,屬于上海市的老城區,常住人口都為城鎮居民,各項醫療保險起步早、覆蓋廣,大病住院個人只需要負擔15%~20%,而在松江,以前是以務農為主,這幾年雖然轉型很快,但仍有12萬農業人口,約占松江戶籍人口的22%,他們大多數是參加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大病住院期間,只能報銷50%,其余需要自行支付,對多數普通農民而言,目前的醫療費用還是較為昂貴的,另外也有調查顯示,部分藥品及最高報銷費用限制等因素讓一些農民對新農合不信任[3]。除去戶籍人口外,松江還有為數眾多的外來人口,據松江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2007年松江常住人口為129.7萬,其中有外來務工人員76.1萬,占當地總人口的58.7%,外來務工人員只能參加外來人員綜合保險,在大病醫療中,對總額和自負比例都有較大的限制,而且他們的收入也不高,這些因素都對平均住院日起到了作用,在我院南部,自費住院患者高達54.7%,說明費用的問題是首要影響因素。即使是有醫保的患者,由于多數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往往術后不久或是病情好轉后就急著出院也是其平均住院日短的一個主要因素。有研究證實,多數醫保患者的住院天數是可控的[4],也就是說,在醫方或患方主觀努力下,住院日是可以調整的,這說明,無論有無醫保,個人或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影響其住院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是兩地的居民年齡構成比不一樣,虹口區屬于老城區,這些年和多數上海老城區一樣,出現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據上海統計局的資料,虹口區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占區總人口的16.86%,而松江屬于新近開發建設的區域,人口總體而言比較年輕,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占區總人口的比例只有9.97%,為數眾多的外來人口更是以青壯年為主。由于人口年齡段的分布不同,故在虹口我院北部,常見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在松江常見的是各種意外傷害和急性病,如交通事故、急性呼吸道炎癥等,這樣也形成了兩地間平均住院日的不同。
第三,就醫的便利性問題。虹口與松江在地區面積和人口密度差別較大,根據上海統計局資料,虹口區的面積為23.48平方公里,松江區的面積為605.64平方公里,虹口的面積僅相當于松江的3.88%,這就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患者的家屬陪護不方便,因為兩地的就醫患者主要是以該區的居民為主,在虹口就醫的患者家屬一般可以較容易去照顧患者,而在松江由于距離較遠,公交系統也不很發達,造成住院患者家屬陪護比較困難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1]葉進芳,陳麗萍,潘潤全.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醫院工作效率[J].中國醫院管理,2001,21(10):23-24.
[2]鄭湖琴,曹摹慧.縮短平均住院日與提高效益的關系[J].決策與統計,2003,(9):50.
[3]宋燕茹.新農合:參保農民喜憂參半[J].中國醫藥指南,2007,(3):19.
[4]劉忻梅,溫小霓.醫?;颊咦≡嘿M用分布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