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記者 陳婧
樂視網圖謀電影新媒體領軍
| 文 · 本刊記者 陳婧
視頻網站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像視頻網站。從播放小視頻到投拍大電影;從購買視頻內容到出資投拍影視作品,視頻網站對內容控制力的渴求將掀起行業的新一輪洗牌,而樂視網正在其中上演著自己的“蝶變”
樂視網像是一條放進視頻網站這池水里的“鯰魚”。它“攪合”的是離互聯網視頻行業最近、也相對容易的視頻內容的制造。早在2009年10月,樂視網宣布:將至少斥資千萬元投拍《決戰剎馬鎮》,希望在電影市場分得一杯羹。
作為投資方,《決戰剎馬鎮》上映后,樂視網自然直接參與其票房收入分成。此外,樂視網還買斷該影片的互聯網版權。樂視網副總裁劉弘表示,除了獲得收入外,通過拍電影還能和上游的影視制作和發行公司建立廣泛的聯系,從而使公司在版權的獲取上有望獲得更大的優勢。
實際上,此次并非樂視網首次進軍電影市場。此前,其曾投資1000萬美元投拍高科技電影《機器俠》,通過票房分成和互聯網版權專賣,樂視網已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
《機器俠》的出現是樂視網的兄弟公司——樂視娛樂成立的一個契機。
2008年4月,曾任紫禁城三聯影視發行公司總經理、運作過馮小剛多部電影的卓順國,拿著與劉鎮偉合作的項目《機器俠》四處尋找投資方,通過朋友的牽線搭橋,卓認識了正欲進軍電影制作的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二人一拍即合,敲定了《機器俠》的合作,同時也成立了新公司——樂視娛樂。
在卓順國看來,他的初衷就是把《機器俠》當作一個系列品牌做出來,而恰好此時賈躍亭對電影的熱情和專注度正值高峰期。或許正因為如此,樂視網進軍電影業一開始就不打算“淺嘗輒止”,而是按照專業電影公司的架構,單獨成立了樂視娛樂公司,專門從事電影的投資制作和發行業務。
在這樣的情形下,注冊資金為2000萬元的“樂視娛樂投資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同時,樂視娛樂的布局也開始逐漸展開,旗下陸續成立了樂視鎮偉、樂視完美等幾家子公司,從不同的角度挖掘電影項目、尋找業內合作機會。樂視娛樂統領所有電影項目的投資,子公司則獨立承制各自的影片。“在這個架構上,今后每年計劃投資兩部規模較大的影片,兩部規模中等的影片,” 劉弘說。
“現在電影業很熱,它的增長率和發展前景都很可觀。樂視娛樂投資有限公司是針對電影市場的,它的成立不是出于偶然或者沖動。”劉弘表示,“現在都在講內容為王,樂視娛樂作為一個內容生產和運作的公司,一定要獨立發展壯大。從戰略上講,樂視娛樂與樂視網同樣重要。”
從樂視娛樂成立的第一天起,樂視網就與樂視娛樂如影隨形。劉弘反復表示,兩家企業是平行的,但是他也承認,從視頻網站的發展態勢來看,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長期來看,樂視網和樂視娛樂將來有交合的可能。”
對樂視娛樂業務前景的看好,使得樂視娛樂目前正極力避免成為樂視網的“附庸”。正因為如此,樂視網和樂視娛樂在公司運營及財務核算上完全獨立,雙方涉及商業合作的部分,也是以市場化方式操作。例如《機器俠》的新媒體版權,樂視網雖然是優先得到的,但不能免費享用,而是通過市場競價獲得。對此,卓順國給出的理由是,“《機器俠》是個獨立核算的項目,我們還得對其他的投資人負責,它本身要追求效益最大化。”

“現在電影業很熱,它的增長率和發展前景都很可觀。樂視娛樂投資有限公司是針對電影市場的,它的成立不是出于偶然或者沖動。”劉弘表示,“現在都在講內容為王,樂視娛樂作為一個內容生產和運作的公司,一定要獨立發展壯大。從戰略上講,樂視娛樂與樂視網同樣重要。”
作為樂視娛樂的開門之作的《機器俠》,投資規模號稱1000萬美金,該片打出了“中國首部科幻電影”的旗號,為此還上過《新聞聯播》的專題報道。但是,單從影片的市場表現看,《機器俠》在暑期檔取得了約6000萬元票房,應該是不賺錢的。不過,這似乎沒有影響樂視娛樂對第二部電影《決戰剎馬鎮》的投資信心。
因為除了長期的戰略意義,《機器俠》還為樂視網帶來了立竿見影的宣傳效果。從2008年11月《機器俠》開機始,《機器俠》的動向便頻頻與樂視網聯系在一起。樂視網為《機器俠》打造了視頻官網,在高校推出了“我心中的機器俠”設計大賽,所有關于《機器俠》的第一手視頻都出自樂視網,影片的海報、戶外廣告上也都鮮明地打上了樂視網的LOGO,借著《機器俠》的熱點效應,各路媒體爭相對樂視進行報道。劉弘坦言,《機器俠》對樂視網的品牌起到了巨大提升作用。
在此過程中,作為關聯公司的樂視網,除了得到大量獨家的內容資源,以及電影的持續關注度帶來的宣傳效應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樂視娛樂這個平臺還促進了樂視還與上影、美亞、新影聯等公司在電影投資上的合作。
劉弘表示,此次試水電影投資制作,直接的項目回報并非樂視的惟一期望,《機器俠》的出品方名單上不乏上影集團、小馬奔騰等大中型影視機構,他們的品牌、資源對視頻網站



參與制作,合作發行,網絡獨播,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樂視網逐漸向產業鏈的上游延伸,從購買版權,做分銷,到主動投拍電影,以獲得更佳的版權渠道,樂視網的“兩路包抄”戰略正在中國互聯網視頻版權地界內穩步推進而言頗具吸引力。“與影視劇版權方的良好關系,對于我們而言,十分重要。通過拍電影與國內知名影視公司達成資本層面的合作,建立穩定的人脈關系網,這會為我們未來獲取版權帶來了優勢和保障。”
此舉換來的成果是,樂視網拿下了《大內密探零零狗》、《竊聽風云》、《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部影視劇的獨家網絡版權。“從長遠看來,視頻網站進入影視制作領域將成為一種趨勢。”劉弘表示。
毫無疑問,樂視網正試圖成為電影新媒體的領軍。
但是,做領軍人物是需要本錢的,為此,樂視網沒有少下血本。此前,樂視網剛剛花大價錢購買了《赤壁》(下)獨家網絡版權,并創下電影網絡版權最高價。《機器俠》的大制作,對于樂視網而言,不過是整套拳法中的常規動作。與《機器俠》相比,樂視娛樂對《決戰剎馬鎮》的決心更大,甚至放出“投資無上限”的豪言,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決戰剎馬鎮》的劇本和主創陣容。而《決戰剎馬鎮》也沒讓樂視失望,上映兩周票房便破4000萬。
無論如何,提起國產電影,已經不再是中影和華誼的天下了,好多七七八八的公司,不管用哪一種方式,抱著什么樣的目的,已經將一腳先踏了進來,開始走自己的電影淘金之路。
而對于視頻網站來說,在版權困擾之下,尋找新盈利點大約都會遵循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在上下游擴展,打通整個行業產業鏈,主要依托的是行業經驗。第二種是跳出視頻服務,打造全新的領域,主要依托的是用戶數量。從龐大用戶數中尋找全新的需求,并打造新業務。
顯然,樂視網選擇的是第一種方式。“樂視網每月超過10萬的付費用戶需要的是熱門的影視劇集”。在劉弘看來,視頻網站如果沒有好的視頻內容就不會有穩定的用戶群體,那么,更遑論廣告收益和付費用戶。“只有擁有多種形式的商業模式,才能使樂視網保持高速的增長。”
發力內容制作,從平臺到“媒體化”,能否稱為一種突破方向,還言之過早。但其野心不可忽視。內容為王對視頻網站而言,變得越來越切實。從跑馬圈地向品牌運作階段的過渡中,倍受內容困擾的視頻網站們開始圖謀更大的產業版圖和話語可能。
而號稱中國最大的以影視劇為主的互聯網發行專業網站,樂視網占據的主要是網絡發行渠道資源。參與制作,合作發行,網絡獨播,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樂視網逐漸向產業鏈的上游延伸,從購買版權,做分銷,到主動投拍電影,以獲得更佳的版權渠道,樂視網的“兩路包抄”戰略正在中國互聯網視頻版權地界內穩步推進。
中國新時代 2010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