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姚寶瑩
指導患者合理用藥,解答患者用藥中的疑難問題,是臨床藥學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北京市衛生局在2007年初就發出加強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管理專項整治通知,明確要求本市二級以上各類醫院要在門診開展“用藥咨詢”服務,向患者提供安全用藥知識宣傳。一時間,北京市各醫院紛紛在門診藥房設立了免費的用藥咨詢窗口,而北京醫院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2009年初就成立了免費的藥物咨詢門診。但是,在用藥咨詢門診成立之初,有記者做過調查發現此診室門庭冷落,形同虛設,那么一年來這個咨詢診室的運行情況如何呢?為此,記者兩度到這個咨詢門診明察暗訪。
記者第一次關注北京醫院的藥物咨詢室是由于看到遍布門診取藥窗口 “藥物咨詢室設在內科10診室,歡迎垂詢”的溫馨提示。既然是免費的藥物咨詢,咨詢的人一定少不了,于是前去一探究竟。10診室很好找,設在一層大廳的右側。到達10診室準確時間為下午的2點10分。記者注意到周圍診室都“人滿為患”,就診的患者進進出出,惟獨10診室大門緊閉,記者觀察了好一會兒也沒有看到有人出入。記者輕輕推開門,室內空無一人,其中一個桌面上立著醒目的藥物咨詢的牌子。難道今天下午沒有藥師出門診?記者心里暗自嘀咕,于是向分診臺的值班護士打聽情況。
在分診臺,記者看到近日出診醫師表中10診室今天下午安排了當班的藥師。分診護士也對記者說的確有藥師出診,可能還沒來上班。她給這位藥師撥了一個電話,并讓記者在候診區等,說藥師一會兒過來。十分鐘后,記者再次來到10診室時,屋內的燈亮了起來,記者敲門進入,看到一個年輕的男藥師正坐在那里看著一本厚厚的專業書籍。

▲記者下午2點10分到達北京醫院10診室,診室“黑燈瞎火”、大門緊閉

▲藥物咨詢室內空無一人,其中一個桌面上立著醒目的藥物咨詢的牌子
記者以一名腎炎患者的身份向他咨詢一個問題:喝百令膠囊總上火該怎么辦?這名藥師問了記者一些諸如是什么病,誰給開的這個處方,是什么樣的服用方法等問題后,并沒說出個所以然。他說自己是西藥師,不太清楚一些中藥的問題,建議記者找開這個藥的醫生詢問。(后記者得知該門診每周四下午半天是中藥師在這里出門診,而這名藥師卻沒有告知記者。)出來后,記者又觀察了一段時間,仍沒有一個患者前來咨詢。
在門診大廳,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拿到藥的患者,向他們詢問是否到免費藥物咨詢室去咨詢過。一位阿姨表示,這些藥她已經吃了好多年了,比藥師還清楚是怎么回事,沒必要再咨詢什么。另一位大爺說,他有什么問題,在窗口拿藥時就直接問發藥的了,藥房工作人員也會告訴的,不用專門到診室去,這樣很方便。一名中年女士表示,藥是醫生開的,一般有什么事,找開藥的醫生問問就行了。另一位阿姨說,有一次他們家老頭吃了一種降壓藥,出現了頭疼的情況,于是把醫生和藥師都問遍了,他們都說這藥使了十多年了,沒聽說有這樣的不良反應,最后讓問問藥廠看看,所以有什么問題還不如直接問藥廠呢。
記者利用在上海出差間歇,觀察了上海一些醫院的藥物咨詢狀況。與北京的醫院一樣,上海市的各大醫院也在門診取藥窗口專門設立了藥物咨詢窗口。與北京不同的是,上海的藥物咨詢窗口還特別標明了“運動員用藥咨詢窗口”的字樣,仿佛在暗示這里的用藥咨詢對象更側重于運動員。不論是上午還是下午都很少看到有藥師在崗,自然也就沒有患者咨詢了。在記者暗訪的數十家醫院中,只在一家醫院看到了藥物咨詢窗口的藥師在給一名老年患者往藥物包裝上標注服用方法。
記者第二次到北京醫院藥物咨詢門診是一個月后某個周三上午,依然是門庭冷落,不一樣的只是這次診室的燈是亮著的。一名女藥師熱情地讓記者坐到凳子上,記者看到她的胸牌上寫著譚玲副主任藥師,于是亮明身份,直接采訪。
譚玲向記者解釋了成立藥物咨詢門診的初衷:“以往北京醫院在門診大廳舉辦義診活動時,來進行用藥咨詢的老年患者絡繹不絕,經常是到了活動結束的時間還有很多人在排隊,這讓我們看到了醫院提供用藥咨詢的必要性。2007年在門診取藥窗口設立用藥咨詢窗口后,每天也會有一些患者前來咨詢,再加上考慮有些患者(如性病患者、生殖系統疾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的用藥咨詢保護隱私;還有一些問題是比較復雜或高深的,窗口工作人員解決不了,同時也會影響到窗口正常的發藥工作,于是,我們取消了門診取藥窗口的用藥咨詢窗口,專門在門診區開辟了用藥咨詢診室。”
為了保證咨詢的效果,北京醫院藥劑科派出了中級以上職稱或學歷較高的藥師在這個免費藥物咨詢室出門診,可是一年來,到診室咨詢的患者卻很少。對于人少的原因,譚玲也不清楚。她認為醫院對這個診室的宣傳力度還是比較大的,不僅在取藥窗口貼了溫馨提示,大廳中央的滾動屏也經常定格在這條提示上。譚玲猜測有可能是窗口咨詢比較方便,有些患者懶得再拐個彎繞到門診這邊來。或者很多簡單問題,在門診取藥窗口就解決了,而只有一些有深度和難度的問題,窗口藥師解決不了,他們才來到咨詢室。
在為數不多的到藥物咨詢診室來咨詢的患者中,大多都是詢問藥物相互作用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等問題。例如有很多患者拿一大袋子藥過來,詢問哪幾種可以同時吃,哪幾種不能一起吃;也有一些病人是來詢問一些帶有器械性質的藥品如氣霧劑的使用方法。還有一些病人吃藥后出現了不適癥狀,但拿不準究竟是不是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哪種藥物的不良反應,于是到這里來尋找答案。譚玲表示,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咨詢,可惜能有這樣認知的患者太少了。
看到藥物咨詢室如此冷清,醫院方雖然有些無奈,但仍然在堅持。譚玲向記者表示,這個藥物咨詢門診是不會取消的,2010年醫院還會想辦法吸引更多的患者來進行咨詢。
據記者調查了解,國內有一些醫院在藥物咨詢方面開展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如四川省人民醫院從1998年起就在門診藥房設立了用藥咨詢窗口,從最開始不受重視、形同虛設的“問詢處”,逐步發展成名副其實的咨詢窗口。現在咨詢窗口承擔了用藥咨詢、藥物不良反應信息收集、退藥原因核查和退回藥品審驗等多項工作,并通過現場解釋和電話答疑等方式,將因藥物使用不當和發藥差錯等原因引起的損失或糾紛減少到最小。在這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中,他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貴在堅持。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會有挑戰,也會有重復和平淡。無論怎樣,只要堅持下來,就會漸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