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國靜 石思佳 宋桂英

▲公丁香藥材

▲母丁香藥材

▲苦丁香藥材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草藥,早在明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釋名丁子香、雞舌香,因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名。丁香性味辛、溫,無毒。后人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西漢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
丁香原產于馬來群島及非洲,現我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當花蕾由綠轉紅時采摘,曬干。丁香有公母之分,公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母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果實?,F臨床最常用的是公丁香?!笆盼贰碧崾径∠悴灰伺c郁金同用。
我國傳統中醫認為,公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癥。現代醫學發現,用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療效,用量1~3克,用時搗碎。

▲丁香原植物
公丁香性狀鑒別 略呈研棒狀或“丁”字形,長1~2cm;花冠圓球形,直徑0.3~0.5cm;花瓣4片,呈覆瓦狀抱合,棕褐色或黃褐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7~1.4cm,直徑0.3~0.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以完整、油性足、顏色深紅、香氣濃郁、入水下沉者為佳。
公丁香顯微鑒別 萼筒中部橫切面:①表皮細胞有較厚的角質層;②皮層有2~3列徑向延長的橢圓形油室;③其下有數十個小型雙韌型維管束;④內側為數列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大型腔隙;⑤中央部散有多數細小維管束;⑥薄壁細胞含有眾多細小的草酸鈣簇晶。
粉末 暗紅棕色。纖維梭形,頂端橢圓,壁甚厚;花粉粒眾多,極面觀三角形,赤道面觀雙凸鏡形,角端各有一個萌發孔;草酸鈣簇晶極多;油室多破碎,分泌細胞界限不清,含黃色油狀物。
母丁香,又名雞舌香,性味功效與公丁香相似,但氣味較淡,功力較遜。
母丁香性狀鑒別 干燥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cm,直徑約0.6~1cm。外表呈棕褐色,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4裂片。質堅脆,破之??v裂為2瓣,內有種仁。氣香,味辛辣。
同名丁香有五種來源,分別為:①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公丁香)和干燥果實(母丁香);②文鳥科動物麻雀的干燥糞便(白丁香),可化積,消翳,用治疝瘕、癥癖、目翳、胬肉、齲齒;③葫蘆科甜瓜屬植物甜瓜的果柄(苦丁香),有催吐,退黃疸之功效,可用于食積不化、食物中毒、癲癇痰盛,外用治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④木犀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丁香,一般不作藥用;⑤茜草科植物石丁香的全株或根,可強筋壯骨,利濕消腫,用治腎虛腰痛、營養不良性水腫、濕疹、跌打損傷。
名字相同,來源不同,性狀及功效也大不一樣,最常用的中藥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具有廣泛的用途,可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另外作為藥用品種的白丁香、苦丁香等雖不及桃金娘科的丁香常用,但其藥用價值同樣應重視。而木犀科植物丁香一般作觀賞用,因此不可與藥用丁香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