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衛生學校(250022) 徐群
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250013) 張愛軍 朱捷
急性顱腦損傷包括腦震蕩、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腦干損傷等,包括創傷部位的直接損傷和創傷后的繼發性損傷,而腦細胞缺血、缺氧后使鈣離子超載,從而可介導興奮性神經遞質釋放、自由基損傷和脂質過氧化等病理過程所導致的繼發性損傷與預后密切相關。近年來,顱腦損傷后的繼發性損傷逐步得到重視,也是臨床一直探討的問題。濟南市中心醫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30例腦急性顱腦損傷患者,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 選擇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住院的60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GCS評分7~10分)為研究對象,年齡17~56歲。所有患者均經顱腦CT或MRI影像檢查明確診斷,排除休克、感染、脊髓損傷及心、肝、腎、肺等重要器官合并損傷及疾病?;颊呔涳B腦CT和化驗檢查,排除腦出血不止和凝血功能異常。
1.2 方法 將60例按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止血、脫水、控制顱內壓、預防感染及促神經功能康復等綜合治療措施,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自第3d開始應用馬來酸桂哌齊特320mg溶于500ml生理鹽水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14d為一療程。兩組分別于發病后3d、7d和14d時測定血清Mg2+濃度。
本研究結果表明急性顱腦損傷病人傷后血清Mg2+水平明顯降低,應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的實驗組其血清Mg2+的濃度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血清中Mg2+含量動態監測數據(±s)

附表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血清中Mg2+含量動態監測數據(±s)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P<0.05
大量臨床資料顯示在急性顱腦損傷和CT檢查腦實質損傷急性期,血清Mg2+下降明顯。Mg2+作為機體細胞內的重要陽離子,是人體內新陳代謝過程中多種酶系的激活劑,鎂與ATP結合生成復合物,參與并調節葡萄糖的酵解利用及脂肪、蛋白質、核酸合成。低鎂對顱腦損傷患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①低鎂時,Mg2+-ATP復合物減少,而Mg2+-ATP復合物是細胞糖酵解、呼吸、其他離子膜轉運及細胞膜穩定的基礎。顱腦損傷后,低鎂可加重其神經損傷。②Mg2+改變了細胞代謝和功能。許多的研究已證明Mg2+的應用可改善神經細胞的能量代謝,維持細胞膜的穩定,維持和調節Na+、K+細胞內外濃度梯度以及Ca2+的運輸和積聚等;細胞內鈣離子超載是繼發性腦損害的重要因素,而鎂是鈣的天然頡頏劑,低鎂必然加重鈣超載損害。③顱腦損傷后,腦神經元軸突過度釋放興奮性氨基酸(EAA),EAA引起的興奮毒性導致繼發性腦損傷的重要機制已被公認。Mg2+可以頡頏EAA的神經毒性,阻滯N-甲基-D天門冬氨基酸(NMDA)受體的離子通道,阻止Ca2+進入細胞[1]。④顱腦損傷后大量單胺遞質釋放,其重吸收須Mg2+-ATP酶激活,缺鎂可減少其囊泡攝取,加劇腦損傷。⑤Mg2+也可能通過抗血管介質抗血管痙攣,舒張腦循環等增加腦血流量,達到神經保護的作用。因此,腦損傷中低鎂導致對腦的保護作用減弱,因而可產生嚴重腦水腫。
本組資料顯示,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腦水腫多在傷后1周最嚴重,2周時腦水腫多已消除,而血清Mg2+變化也多在傷后l周下降顯著。血清Mg2+下降與腦水腫發生時間、程度呈平行關系,也進一步解釋了一些嚴重腦水腫患者用脫水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
顱腦損傷與血清Mg2+的關系目前國內外探討較多,顱腦損傷后血清Mg2+水平低下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認為可能與早期Mg2+攝入減少、應用脫水藥物和大量興奮性氨基酸釋放有關。腺苷與神經突觸前膜上的A1受體結合可以穩定細胞膜,抑制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降低興奮性氨基酸的毒性,從而減少血清Mg2+下降的程度,改善或阻止腦損傷后的一系列損傷級聯反應,保護神經元,減輕繼發性腦損傷。
腺苷是人體重要的內源性神經保護物質,在顱腦損傷時發揮重要的內源性保護作用[2]。馬來酸桂哌齊特是以腺苷增效作用為藥理特征的神經保護劑[3],具有腺苷增效和鈣離子通道阻滯作用,從而提高血清Mg2+濃度,減少低鎂對腦損傷的繼發損害。經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馬來酸桂哌齊特還可增加腦血流量,提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對損傷腦組織起到保護和修復作用[4]。本藥能通過血腦屏障,使之在超早期發揮內源性神經保護作用,具備了擴張血管、保護腦細胞的雙重作用機制。
目前,臨床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治療顱腦損傷的病例增多,臨床療效較好,除個別患者在應用時出現面部潮紅外,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對改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降低病人的病殘率、病死率,改善生存質量有積極的作用。馬來酸桂哌齊特對血壓、心率無不良影響,使用安全,副作用少,為腦保護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