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資料來源 收集本院2009年8月門診抗高血壓處方,共計3370張,占門診處方的9.37%。分別對患者的性別、年齡、合并疾病、用藥情況(包括藥品名稱、規格、用藥量、聯合用藥)進行統計分析。
1.2 方法 統計出含有抗高血壓藥的處方數,計算所占比例;各類抗高血壓藥的處方數,計算所占比例;各年齡段和性別使用抗高血壓藥的處方數及各自所占比例,分析其規律;統計聯合用藥的處方數并分析其是否合理。采用WHO藥物統計方法合作中心推薦的DDD分析方法:①各藥物的限定日劑量(DDD,definite daily dose)。各藥的DDD值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新編藥物學》(第十六版)和藥品說明書。②用藥頻度(DDDs):DDDs=總用藥量/該藥的DDD值,DDDs大,反映該藥的用藥頻度大。③藥物利用指數(DUI):DUI=DDDs/用藥總天數,DUI≤1為用藥合理。
3370張處方中,使用抗高血壓藥33種,其中無合并癥處方1982張,占58.82%,有合并癥處方1388張,占41.18%。
2.1 各年齡段抗高血壓藥使用情況統計 本次調查3370張處方中,男性1863人,占55.28%;女性1507人,占44.72%?;颊叩钠骄挲g為60.91±12.61a。無其他合并癥年齡平均為59.19±12.67a,有合并癥年齡平均為61.06±12.65a。調查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易合并其他疾病。見附表1。
2.2 各類抗高血壓藥使用情況統計 見附表2。
2.3 抗高血壓藥單品種應用統計 見附表3。
2.4 DDDs排序列前10位藥品統計 見附表4。DDD值不易確定,不是臨床的使用劑量,故DUI值僅供參考。
2.5 藥物聯用情況 本次調查的3370張處方中,單一用藥的處方有2279張,占6 7.6 3%;兩藥聯用處方共9 9 8張,占29.62%;三藥聯用處方90張,占2.67%,四藥聯用處方3張,占0.12%。聯合用藥處方合計1091張,占32.37%。見附表5。
3.1 調查可知,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這符合高血壓流行病學。從附表1可以看出,61歲以上患者居多,這說明老年人是高血壓病的易患人群。這與其生理機能衰退、生活習慣和用藥情況等因素有關。
3.2 由附表2、附表3可知,CCB在本院應用最廣。由于CCB降壓作用緩和、副作用輕微、長期服用無耐藥性,對脂質、糖、尿酸及電解質代謝均無不利影響,可用于各種程度的高血壓,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壓或合并穩定型心絞痛時應用廣泛。由附表4可見,抗高血壓藥使用頻率列前10位的藥品中有4種是CCB,CCB的處方數和應用頻率最高,符合世界心血管用藥趨勢。最近我國高血壓指南建議,對于治療高血壓優先選擇應用長效鈣頡頏劑,慎用硝苯地平普通片,其逐漸被長效鈣頡頏劑所代替。由附表3可知,硝苯地平緩釋片和硝苯地平控釋片已在臨床普遍應用。第三代CCB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藥動學性質,t1/2=35h,起效緩和,24h血藥濃度平穩,因而能晝夜一致地保護高血壓和心絞痛患者,不良反應少,患者依從度高。由附表4可見,氨氯地平的用藥頻率位居第2,表明了臨床醫生和患者的用藥傾向。

附表1 抗高血壓藥在不同年齡段患者中的使用比例

附表2 各類抗高血壓藥使用情況統計

附表3 應用比例列前10位的抗高血壓藥統計
3.3 ARB是抗高血壓一線治療用藥,對高血壓患者的心臟、血管和腎臟有直接的保護作用,如改善左心室肥厚、延緩腎功能衰竭、減輕蛋白尿、延緩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腎功能不全、預防卒中、降低血尿酸及減少高血壓患者糖尿病的發生等,且這種保護作用不依賴于藥物的降壓效應[3]。這無疑增加了其作為降壓藥的臨床應用價值,特別是對高危高血壓患者。由附表4可知,替米沙坦、纈沙坦的DDDs分別位于第1、第3。由附表2可知,ARB類降壓藥處方出現頻率為23.95%,反映了ARB在本院降壓藥使用中占有重要位置。
3.4 由附表2、附表4可知,在降壓藥應用中位居第3位的是β-RB。在所有降壓藥的處方中,β-RB通常作為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或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壓病首選基本藥物,主要用于輕、中度高血壓,尤其在靜息時心率較快的中青年合并心絞痛時使用[3]。β-RB中,以美托洛爾應用頻度最高,其次為比索洛爾,可見我院β-RB以心臟選擇性高的品種為主。
3.5 ACEI是JNC-7中惟一擁有6個強適應癥的一線抗高血壓藥。六大適應癥是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危因素、慢性腎病及卒中復發。2007年,ESH/ESC指南中將ACEI適應癥進一步擴展,增加了左室肥厚、微量蛋白尿、頸動脈粥樣硬化、再發房顫和代謝綜合征。ACEI作為抗高血壓一線藥,降壓作用強且有器官保護作用,預防或逆轉腎小球基底膜硬化、改善患者預后、副作用較少,特別適用于伴有心肌梗死和輕度腎功能損害的高血壓患者,對各型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也都有較好的降壓作用[4]。本院臨床應用的ACEI共有4個品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是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由附表2可知,ACEI處方出現頻率為13.56%,位居第4,說明了ACEI在本院抗高血壓藥的使用中占有重要位置。但ACEI的主要特點及不足之處是不良反應存在個體差異,較突出的不良反應是干咳。ACEI、ARB和β-RB的降壓療效與年齡呈負相關,CCB和利尿劑的降壓療效與年齡呈正相關,故選藥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大小選擇相應的藥物[2]。
3.6 本院臨床使用的復方制劑有兩種,即復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復方利血平片。因其降壓有一定療效、價格低廉,在臨床廣泛應用多年。由附表4可知,本院降壓零號在DDDs排序中位居第8,可見復方制劑在本院的抗高血壓藥中占有一定位置。

附表4 DDDs排序列前10位的藥品統計

附表5 列前5位的藥物聯用方案統計
3.7 作為一線降壓藥的利尿劑,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與鈣離子頡頏劑沒有差別,在預防心力衰竭方面優于鈣頡頏劑。在降低血壓和預防心血管事件方面優于ACEI,特別是治療單純高血壓更顯優勢[5]。由附表2可知利尿劑的處方出現頻率為4.72%,附表4顯示吲達帕胺的DDDs排序第10,可能與醫生用藥習慣有關,所以在研究并使用新藥中往往忽略了利尿劑的優勢。
3.8 JNC7指出,為控制血壓并達到降壓目標,大多數病人都需要2種以上的降壓藥物聯合,可以兩單藥聯用,也可以用固定的復方制劑,這樣可縮短降壓達標的時間,所以聯合用藥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在本院抗高血壓藥使用上已有體現。附表5表明,大部分聯合用藥方案是合理的,也說明本院應進一步加強抗高血壓藥的聯合用藥意識。臨床工作者務必記住“SELECT”治療六大要點:平穩、早期、長期、有效、聯合和總危險治療,確定血壓靶標值、降壓藥物優化組合和個體化治療,以減少心血管事件、降低病殘率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