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香煙、賣茶葉都是專營,治病救人的中藥材怎么能當農副產品來經營呢?”
——中醫藥泰斗金世元如是說。他認為,現在中藥材還沒脫離農副產品的角色,這方面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我們現在都不像一名醫生了,而更像一名雜工。”
——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慧寺社區衛生服務站劉清蓮醫生如是說。她認為,現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親歷親為:修門、修窗、修水電、維護電腦、搬運藥品、打掃衛生、防火防盜……整天為了一些雜事疲于奔命,而醫療護理的工作卻被壓縮了很多。
▲“基本藥物質量是一條紅線,保持低成本絕不能以犧牲基本藥物質量為代價。”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安監處副處長姚勝林如是說。他認為,實施基本藥物電子監管后,企業決不能為了減輕成本壓力而在藥品質量上打折扣。
▲“醫院可以實現公益,但這種公益必須是國家埋單的公益,而不是讓醫院無條件承擔的公益。”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李勇杰如是說。
▲“如果醫療這個行業總是有人不斷做壞事,那么應該反省的就不是醫生整體道德水平的降低,而是制度設計出了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李勇杰如是說。
▲“不能讓醫生和患者博弈,如果雙方博弈,最終勝利的一方一定是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李勇杰如是說。他認為,醫療行業信息不對稱這一特性客觀上造成了醫患關系的不平等,醫生的職業優勢幾乎不能用法律手段來約束。
▲“現在所謂的醫改,就是繞圈子,就是不改,就是故意將原本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我國早有能力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毛澤東時代的經濟遠沒有現在發達,但仍實行了在職人員全免費的政策,現在國家發展了幾十年反而做不到了嗎?”
——在北京宣武中醫院就醫的一位患者如是說。
▲“如果公立醫院仍走管辦分離的老路,那么,離破產的日子也不遠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務人員如是說。
▲“設立與衛生行政部門平行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看起來是對公立醫院管理職能的強化,實質上是一種嚴重削弱:不僅不能落實管辦的責任,機構間的內耗也將趨于嚴重。”
——山東省濰坊市衛生局原局長馬安寧如是說。
▲“基本藥物制度最核心的問題是應該規定好各級醫院對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比如三甲醫院就可以適當降低一些使用比例,如果不規定比例,就決不會有醫院首先考慮使用基本藥物。”
——全國人大代表、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