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亮
中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課程,由于目前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還沒有既定的模式,再加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應有的作用,必須自己設計教學模式。用整合課取代現行單一的操作技術課,用師生共同創建的教學資源庫和網站代替目前孤立的教材,用自主學習、協同學習、在研究和創造中學習的新模式代替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把創新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學中,本人嘗試采以下幾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1)教師輔導式,即將教學內容及要求通過計算機交給每個學生,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學習進度,自主學習,常出現問題的地方,安排不同層次的輔導,這也是體現個別化教學的有效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往往要與其他方式相結合。
(2)演示式,同時配上投影儀,這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多媒體教學模式。用全講授模式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抽象、枯燥、泛味,學生難記、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因而在對基礎知識的講授中,應具有科學性、靈活性,還應穿插實物觀察、操作演示及相互討論,制作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對計算機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被動學習轉化到主動學習。譬如,在學習“計算機的組成”時,我們可以將一些主要元件的實物如CPU、內存、鼠標、鍵盤、聲霸卡、網卡、驅動器等等拆下來展示、讓學生們互相傳閱,甚至可以專門用一節課一邊拆機、一邊講課,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計算機的構成并加深他們對這些元件的實際印象;在學習“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較有趣的病毒發作時的現象(如雨點病毒、火炬病毒、小球病毒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演示,以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對計算機病毒的了解。
然后,教師在演示的基礎上,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講授,深入細致地分析其基本原理,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講解進行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適當地引導學生發問,引導學生們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3)主動探究式,即自主學習方式,課前先讓學生依據教學目的,有重點有目的地預習本節課的內容,并布置好本節課的練習任務,上課時再按照自學的內容按要求上機操作實踐,最后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基本步驟大致包括“閱讀──猜想──驗證──總結”。哈佛大學師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如何實現這一點呢?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作為老師,不要一味地灌輸,要盡量做到“五不”──凡是學生能夠看懂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結論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不說。目的是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信息雙通道溝通。在這種方式中,可以組成2至4人協作小組,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培養互幫互助、取長補短的精神。在最后的總結歸納過程中,老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進行,讓其中一名同學先回答,其他同學補充。
(4)綜合式:A、演示+輔導方式,B、探究+輔導方式,C、探究+演示方式。
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往往“吃不飽”,老師剛一講完,或者說還不等老師講,他們就懂了或者是早就已經懂了。孔子云:溫故而知新。但是,對于電腦這個較為新興的事物,沒有新知識的刺激,只會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從充滿興趣,到不感興趣,到討厭上課。
如何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顯然,“強按牛頭吃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進行適當的引導。方法一,選擇不同難度等級的練習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程度高的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練習方式,從低級做到高級或者是直接選取難度較高的等級。這樣,不但可以使優生在課堂上始終有事可做,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還使得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輔導程度較差的學生。方法二,為了盡量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每堂課,我都會要求幾名程度較高的同學(一個大組至少一名),給他們分配具體的任務—協助老師輔導該組同學完成當堂課的教學任務。有了具體的任務,加上他們的責任心和自豪感,本節課他們就會好好上,自然而然就實現了讓他們“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在輔導的過程中,他們通過看其他同學出現的問題,還會學到更多更完整更系統的知識,遇到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可以叫老師過去解決。這種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有些家里有電腦的同學為了能夠當上老師的助手,提早完成了下節課的教學任務,在家里就把上機內容作好用優盤拷貝到學校給老師看。另外還能夠讓老師空出一部分時間,重點輔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本人認為以上幾種教學模式中,最有發展潛力、最有發展前景的還是“主動探究式”教學模式,既可鞏固所學,又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但由于學生本身素質等原因目前仍不是主流;對于目前我校大部分學生而言,演示式或演示+輔導方式是比較適合的。當然,對于這三種模式,教師也可結合實際,靈活應用于計算機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