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文劍
【摘 要】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具有以“促進教師發展為目的”的鮮明特點,它是一種以教師為核心,注重教師個體發展的評價。發展性教師評價有其自身的內涵和特征。構建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除了要明確它的意義之所在,還應把握以下幾點:進一步樹立有利于教師發展的教育觀念;要強調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鼓勵教師進行自我評價;要引導學生參與,充分獲取學生的意見;要注重反饋環節,切實發揮評價的激勵、促進作用。
【關鍵詞】教師評價 內涵 特征
人類自從有教師以來,教師就在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評價。但正式的教師評價制度,卻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在西方發達國家產生。我國的教師評價開始于60年代,直到80年代以后才有比較正式的評價。現行教師評價制度可歸納為發展性、管理性、放任性和判決性四種教師評價模式。目前,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以其“促進教師發展為目的”的鮮明特點引起了國內外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它是一種以教師為核心,注重教師個體發展的評價。它源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英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對現行教師評價制度的總結和完善。國內外教育界許多專家學者和教師稱贊這種教師評價既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措施,又是糾正缺點、發揚優勢的有效途徑,更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改革內容。據英國一項調查表明,發展性教師評價在教師中間產生了相當大的熱情,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參與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有價值的活動,甚至是一種享受。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系統被介紹給我國教育界后,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我國現行的教師評價制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試就發展性教師評價的基本內涵與特征、意義以及如何建構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做一探討。
一、發展性教師評價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不以獎懲為目的,而是在沒有獎懲的條件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基本理是:教師評價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過程評價。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認為教師評價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動態的過程,它不應只是對過去的總結,主要應該面向教師的未來發展。這種評價制度注重教師在評價之后的專業發展和素質提高,旨在完善教師的職業素質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發展。它不僅是一個評價教師教育教學活動本身的過程,而且還是通過評價反饋,不斷調節和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作為過程的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不看重靜態的評價結果,更不以此為依據對教師實施獎懲,而是看重這一評價過程能為教師的未來發展提供哪些促進因素,以及評價的可持續性。
二、發展性教師評價的重要意義
1. 促進教師發展需求和學校發展需求的融合,為學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保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教師素質提高了,才會提高教育質量,我們的教育事業才會蒸蒸日上。發展性教師評價有力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而學校的發展也離不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理念正是立足于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發展的根本目的,強調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與學校發展的需要有機結合,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可靠的師資保障。
2.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校工作氛圍,提高學校工作質量和效益。傳統的教師評價以獎懲、排序為目的,因此,教師之間難以形成一種真誠合作的關系,而發展性教師評價結果不與獎懲掛鉤,這樣就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友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消除傳統的教師評價方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學校工作質量和效益。
3. 有利于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傳統的教師評價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惟一標準,使得教師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應付考試上,而無暇顧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造性的發揮。發展性教師評價注重的是全方位的工作,因此有利于把教師從只注重課堂教學、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的怪圈中解放出來,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使廣大教師切實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擁護者和實踐者。
三、建構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目前,我國正在大面積推進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著眼于人的發展,以此作為價值判斷的最終標準。基于此,我們必須積極實行對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如何建構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呢?筆者認為應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一)立足現實,加強學習,進一步樹立有利于教師發展的教育觀念。由終結性教師評價向發展性教師評價轉變,實際上是一種觀念的更新,人們只有將一種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加以吸收和內化,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構建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領導者首先要轉變舊的教師評價觀念,樹立“以教師發展為本”的觀念。
(二)實施教師評價的目的就是要促進教師的發展,所以一定要強調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鼓勵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因為與他人相比,教師自身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對象,知道自己工作中的優勢和困難以及想從評價中得到什么。所以,在評價開始時,學校要有明確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即制定科學而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樣教師才能有目的地收集和分析有關自己教育教學的資料,體現評價的導向作用。 此外,明確的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還有助于減小教師自我評價與他評之間的差異。
(三)學生的發展是教師工作的重心和目標,所以評價教師一定要充分獲取學生的意見。因為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師生交往有著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斷,同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及時聽取并高度重視學生對自己在教學、師生交往和其他方面的建議,并且根據他們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或者轉變某些不恰當的教育教學行為。
(四)實施教師評價一定要注重反饋環節,切實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和促進作用。評價是為了促進教師的提高,因此學校對于評價結果的運用,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獎懲和評優的處理上,而應幫助教師以開放、坦蕩的胸懷面對評價結果,對教師存在的優勢、不足和進步形成清晰認識,并且與教師一起提出如何發揚優勢、克服不足的改進意見,教師也應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反思與改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促進教師不斷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斌華 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s
[2]蔣建洲.發展性教育評價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