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冀妍
【摘 要】初中生要寫好一篇文章,必須要調動多方知識積累,而積累知識并將之變為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重視初中生語文作文能力的提高,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關鍵詞】初中生 語文 作文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具體地說,寫作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種綜合性的智力活動,是各科成績、各項課外活動的經驗以及平時的思想品德的綜合體現。要寫好一篇文章,寫作者必須要調動多方知識積累,而積累知識并將之質變為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正是因為這項活動的艱巨性,所以學生普遍害怕寫作文,這樣,學生怕寫、教師怕批的惡性循環就極易形成。著名作家周國平曾經說過:“所謂語文水平,無非就是這兩樣東西,一是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二是寫作的興趣和能力。可見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新課程要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據此,如何提高初中生語文的作文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一、初中生的語文作文現狀
(一)缺乏作文興趣
心理學家E?H?赫斯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些風景畫和一張女像給他的助手波特看,想知道波特感興趣地是不是那張女像。當呈現第七張圖片時,波特的瞳孔有明顯的擴大,赫斯拿起這張圖片一看,果然就是那張女像。這說明,人們在觀察中所捕捉的往往是那些“跟他的心靈十分接近血又親切的東西”,即他所興趣的事物。作文也是一樣。作文興趣是指學生渴望獲取寫作知識、提高寫作水平而略帶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其核心是需要。“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上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是對反映到腦中的對客觀條件的需求……需要是有機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如果語文學困生對作文有興趣,產生行動的愿望并采取行動,這個興趣便轉化為動機,即促使學生進行作文學習的直接動力。不管是對日常生活事件的關注,閱讀過程中的素材積累,還是在作文中的構思,濃厚的作文興趣能促使學生主動或自動搜尋積累有利于完成作文的各類事物。
(二)不善于用語言文字表達獨特感受
筆者的班里曾經有學生著急地說:“老師,我心里有感受,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怎樣用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還有的同學說:“老師,我被我媽媽罵了,我心里難受,但我卻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出來。”等等。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獨特感受,但是卻不善于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究其因還是在于閱讀的缺失及不能很好的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中各項工作共同擔負的一項任務,而閱讀教學是這各項工作的中心。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適當的飲食營養,單靠體育鍛煉并不能保證身體健康、強壯,雖然體育鍛煉很重要;同樣,沒有良好的閱讀教學作基礎,單靠作文課并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所以作文教學決不容忽視。
作文是一個心智技能,它要經歷一個由模仿到創新的過程,很顯然其起點是模仿,不僅是文章表現內容、語言修辭的模仿,更應該是文章與作文的“物一象一文”過程和方法的模仿。而缺少閱讀,則無從模仿。語文學困生不善于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較少閱讀造成模仿對象的缺失正是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基于教師角度的初中生語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途徑
(一)要態度和藹
沒有微笑就沒有親和力。語文學科的特性是情感性較強,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決定了學生行動的趨向。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語文教師都有親近欲望,他們渴望從教師的表情或舉動中獲得尊嚴與快感。這種親近的感受往往能夠促使他們靠近語文教師,并更容易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
(二)要講究平等
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身體力行,做出表率,而不以長者和權威自居。課堂上盡量不用命令式的口吻,多用商量的語氣,不壓制學生,努力維護語文學困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寫日記,不硬性要求學生一定要寫滿多少字,只要他們寫就給以表揚與鼓勵,如果他們實在寫不出,不強求,而是引導他們去多注意生活,多關注周邊的人。例如:要學生背誦課文,教師先背出來;要學生寫好字,自己先寫好,要求學生寫口記,自己也要寫……
(三)要學會欣賞
作文是一種心智技能,它的提高必須經過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也是培養學生寫作信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欣賞。欣賞學生就是承認他們的進步與成功。我們要善于抓住可以表揚他們的一切機會,如字寫得端正了,某句句子寫得好,或者句子比以前通順了,哪次考試作文分得到進步了,哪怕是一分的進步也要表揚。成功的體驗是學生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它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激發學習愿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練就一雙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的慧眼。
(四)要具有耐心
初中生的寫作在習慣養成之前是有反復性的,如家長不重視,或被老師批評了,都有可能影響他寫作的情緒。所以教師一定要有耐心,要鼓勵他們。如筆者所帶班級的一位同學,他各門功課都不理想,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有的老師態度不好,使得他經常精神不振。筆者則經常鼓勵他,讓他把自己挨批評后的感受寫出來,通過寫來表達內心的不平靜。他也曾說,他寫出來后輕松多了。對這樣的同學,要給他適當放低要求,還告訴他寫日記不是為了完成任務,古人說“不平則鳴”,把發抒內心作為平衡內心的一種方式。如果他真不想寫不逼他寫,哪天他想寫了就寫。這樣退一步,他反而不好意思地說一定寫,而且還寫得還比以前有進步。
結語
只有提高教師的親和力,教師改變對學生的態度,學生愿喜歡上作文課了,才會喜歡寫作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為他們提供作文題材,通過聯想與想象,托起學生的生活積淀在作文指導中教師如果能創設一定的寫作場景,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受,在情境中學習領會,體現情感,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人可寫,有事可記,有理可論,有情可抒,不至于憑空杜撰,無病呻吟,從而真正的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