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梅
(孝感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土壤肥料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初探
崔雪梅
(孝感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文章探討了土壤肥料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學生動手為主的新的教學模式,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土壤肥料學;實驗教學;創新意識
土壤肥料學課程是農學、園藝、環境科學、林學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實驗教學是理論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對課堂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而且是對新知識領域的探索、研究和開拓[1]。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同時,還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實驗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專業(尤其是農、林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所存在的諸多弊端逐漸顯現[3]。我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在以往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課教學常常被認為是從屬教學,教學內容模式化,教學方法單一化,教學目標過分強調驗證理論,目的在于培訓學生的多種實驗技能,這種實驗教學模式顯然不能適應知識經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本文在土壤肥料學實驗課教學中采用了以學生動手為主的新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見圖1),教學方法呆板,缺乏靈活性,學生的思想被“固化”,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圖1 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實驗內容由任課教師選定,試劑也是教師提前配制,甚至對一些較難操作的過程,教師為了實驗結果的正確性,會自己提前做完。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演示過程及實驗步驟,一步步完成機械性操作即可,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更談不上獨立思考和創新。完成實驗后,學生僅僅掌握了一種實驗方法的基本操作步驟,也沒有激情去尋找其他的實驗方法,這種按部就班的模式容易使學生的思想產生惰性,由于沒有參與實驗準備和試劑配制,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沒有得到鍛煉。土壤肥料學實驗課,應該學會認土、評土、用土、改土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各種養分對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對各種養分的需求,明確土壤、植物和肥料之間的相互關系[4],掌握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水、肥、氣、熱及其相互關系、施用原則和施用技術,為合理開發、管理土壤資源,恰當安排作物布局,因土種植,因土施肥,為學生從事自己的專業奠定土肥方面的基礎[4]。在教學學時數少與教學內容多的情況下,經過探索,設計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見圖2)。
為適應21世紀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生通過

圖2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與傳統的實驗教學相比,新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以下幾個優勢: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盡管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由于學生缺乏積極性,僅將實驗指導“搬”到實驗報告上,甚至出現“抄襲”現象。在新的實驗教學模式中,教師以引導為目的,講解實驗目的,要求學生分組查閱實驗方法、儀器用具、試劑配制方法等。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帶著目的去查找資料,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留下了深刻印象,達到了提前預習的效果。例如,在做“土壤質地測定實驗”時,同學們分別采用了“簡易比重計法”、“干測法”、“濕測法”,通過3種方法的對比,印象更加深刻。
由于傳統實驗教學中實驗準備工作由教師完成,甚至一些費時較長的實驗步驟也由教師提前完成,實驗完成后,學生還不知道實驗試劑如何配制,限制了他們主動探索的欲望,也沒有從主動探索中獲得失敗的經歷和體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沒有得到充分鍛煉。針對這一問題,在新的實驗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工作,通常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小組實驗方法準備相關試劑,教師進行規范指導。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由于教學時間有限,這一過程需要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完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實驗課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實驗儀器等也是課前調試好,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鍛煉,往往實驗做完也不會操作儀器,以至于做畢業論文時無法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模式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操作,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不必立即解答,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找到答案。例如,在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時,學生查閱資料顯示土樣稱取0.1~0.5g,因為土壤波動范圍大,學生不知道稱取多少土壤為宜,教師告訴他們:可以嘗試稱取0.1g、0.2g、0.5g土壤,觀察測定結果有何異同。由于帶著疑問進行實驗,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實驗完成后,各小組將實驗過程中的疑難點進行交流,交流是學生互相學習的過程,同時也為每個同學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討論交流時通過激烈爭論、思想交鋒、相互啟發,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同學們通過討論,不但激發了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提高了思辨能力,同時對以前沒有理解透徹的難點、疑點問題,也能更好地掌握。學生間的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德國經濟學家克羅茨說:現代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在演變成為創新能力的競爭。一個企業的唯一競爭優勢取決于其員工的學習能力,即從現有知識盡可能快地產生新的知識的能力,也就是創新能力”[5]。這就要求高等學校在培養學生時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專業間的知識點交叉,加上土壤學課程開設專業本來就廣泛,而實驗課相對較少,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工作量加大了,專業知識要求也更高了。其次,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科研立項,讓學生有更多的鍛煉機會,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例如,筆者在承擔土壤肥料學課程教學時,指導學生校內立項,研究孝感市郊區農業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通過立項,既強化了課程內容,也培養了學生不斷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張雅君,張學文.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1,20(8):3-51.
[2] 陳麗華,周驥平.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3):12-13.
[3] 高小寧,黃麗麗,謝芳琴,等.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8,97(3):7-10.
[4] 劉秀珍.《土壤肥料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與實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3(2):183-184.
[5] 倪田金,郭維兒.現代企業對高職高專創新人才要求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08(11):146.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On the basis of this,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teaching model which emphasize on experiment operation by students themselves.The model not only help to stimulate students’enthusiasm of exploring,but also train students’ability of thinking independently.
Key Words:soil and fertilizer;experimental teaching;creative consciousness
Preliminary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of Soil and Fertilizer Experiment
Cui Xuemei
(College of Lif 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G642.0
A
1671-2544(2010)03-0122-03
2010-03-22
崔雪梅(1979— ),女,云南宣威人,孝感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張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