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婉
早期教育對于現如今的中國父母已經不再是個陌生詞,尤其是現在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全家人的希望都給予并寄托于孩子一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觀念,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良好愿望,成為每個寶寶父母選擇盡早開始早期教育的原動力。
但事實是怎樣的呢?更多的家長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和質疑:“我們孩12歲了,從8個月開始上親子課,一開始與其他孩子相比是有優勢的,但上小學后就感覺平平了,早教對孩子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我們孩子20個月,剖腹產,一直在上親子課,但是發現孩子最近總是不聽話,脾氣特越來越大,見陌生人就躲,也不愿意跟伙伴一起玩,這是什么原因呢?”
大家都覺得早期教育很重要,可是早期教育重要在哪里呢?
早期教育對于人的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何達到早期教育的良好效果,并且終生受益呢?我們要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早期感覺教育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七大感覺系統。在0~6歲里,我們人類的大腦處于快速發展并成熟的階段。是感知覺系統發育敏感期最集中的階段。從孕期3個月,胎兒就已經有觸覺的感知能力。良好的,感覺信息的記憶和積累,刺激大腦相應的專責區域,建立相應的感覺神經通路。出生后,新生兒獲得更多的感知覺信息,哺乳時乳頭對嬰兒口腔的觸覺刺激,媽媽搖抱時對寶寶前庭覺的刺激、對觸覺的刺激,都是早期感覺學習的開始。
第二,養育環境很重要。這里我重點講講規則建立與習慣養成。由于現在每個家庭一個寶貝,基本上是非常“6+1”的組合結構,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經常是由雙方老人共同或是輪流照看孩子;另一種情況是,家庭成員間由于地域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喂養和教育方式的不統一,使得孩子停留在矛盾教育之中。這些行為使孩子失去了最佳的規則意識的學習機會,這樣就造就了一些少兒期想怎樣就怎樣、自我意識強烈的孩子。所以建立規則意識是早期教養環境的重要環節。
因而我們認為,早期教育一定是養育、保育、教育的良好統一。建立科學系統的教養模式,讓重視早期教育的家長同時建立科學的早期感覺學習的家庭環境,我們的孩子才能夠健康、自信、聰明、快樂的成長。
目前,我們國家剖腹產寶寶的出生率達到60%以上,在剖腹產寶寶的早期教養過程中有一些問題是一定要注意的。
順產新生兒的出世,是胎兒與母體共同奮斗和努力的結果。剖腹產寶寶由于缺失節律性宮縮及產道的強烈擠壓,前庭及中樞神經系統,肌肉關節神經系統、皮膚觸覺神經系統缺少必要的刺激,所以沒有做過早期干預性保健的剖腹產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協調障礙、觸覺防御過度、主動性差、情緒焦慮困擾、分心多動等現象。
所以,在剖腹產寶寶的早期教育過程中,生理調節是首先要做的。3歲之前的早期干預性保健是十分重要的。就觸覺一項而言,它包括壓覺、痛覺、溫感等很多方面,撫觸過程中對肌肉關節系統的刺激也是重要環節,所以撫觸是多種手法,多種方式的。除了觸覺,肌肉關節覺(本體感)的感覺經驗獲得,前庭覺的刺激感滿足也很重要,充分的前庭覺刺激,激活了感知覺信息輸入和輸出的通道,使大腦做出正確的判斷并指揮身體各器官做出正確反映。
不難看出,早期感覺學習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選擇可以一站式解決所有的寶寶成長喂養和教育的問題成為現代家長們的迫切需求。作為早教機構,金馬駒兒童智能館倡導的“打造中國兒童科學系統教養模式”,不僅為家長提供并實施最專業的針對孩子的一對一教育方案,還提供適用家庭的一對一養育指導方案。課堂中,孩子主動地聽、看、參與并與老師互動,家長會根據課程的安排,參與親子互動環節。用快樂的感覺系統學習游戲,使孩子在嬉戲當中獲得左右一生的能力,使普通的孩子更聰明,聰明的孩子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