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崇俊
楊立新三十年致力侵權法
文//肖崇俊
楊立新 1952年1月出生,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民法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會長。
主要著作
主要從事民商法研究,在侵權法、人格權法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出版有《侵權法論》、《人身權法論》、《人格權法專論》等70余部著作,主編《中國人格權法立法報告》、《電子商務侵權法》、《疑難民事糾紛司法對策》(1-14集)等著作50余部,并在《法學研究》、《判解研究》、《法學家》等法學雜志上發表論文500余篇。
“我在法院辦理的第一個案件是個離婚案件”
記者(以下簡稱“記”):楊老師,我們了解到您1969年初中畢業就插隊了,那時候您對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想法呢?
楊立新(以下簡稱“楊”):有想法呀,當農民去啊(哈哈)?!拔幕蟾锩钡臅r候,全體學生都下鄉了,都去當農民,種地,自己哪有什么想法。到了1970年12月,部隊來征兵,他們很看好我,于是我就應征入伍了。1975年初,我結束了部隊的生活,復員回到了家鄉。
記:那是不是從部隊回家之后,您就開始從事司法工作了呢?
楊:不是啊,我還做了十天工人?。ü?。從部隊回來,我爸爸把我安排到當時還算是比較好的一家工廠里做了一名鉗工。一個星期之后,我就奉調參加通化市五七干?!扒嗄旮刹繉W習班”。學習了兩個月,之后我就被分配到通化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從此開始了法律生涯。
我在那里辦的第一個案件是個離婚案件。我當時還什么都不懂啊,聽著別人講我就臉紅。后來我們副庭長帶著我去給當事人做調解工作,我就硬著頭皮調解。回來后,我寫了一份調解書。我這生平第一次寫的調解書,交給院長,院長就改了兩個字,然后就簽字了。大家都很驚訝啊,說剛來的一個小伙子怎么就能把司法文書寫得這么好。于是大家就對我刮目相看了。
記:那您對于當時法院的工作情況有什么評價呢?當時的審判工作同現在相比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呢?
楊:當時法院的工作一切都是黨領導的,聽黨的領導。民事案件的法官還可以自己決定案件的判決,但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必須由黨委決定。像死刑、死緩的案件,審理完之后要向黨委匯報,由黨委開會討論決定。所以當時的法官自己沒有決定案件結果的權力。這種狀況是從1980年起開始改變的。
記:楊老師,您的人生中充滿了奇跡。那1977年當您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時,您有沒有想過要去考大學呢?
楊:沒有。我沒有想過要考大學??赡苡袃蓚€方面的因素吧。那個時候我們法院工作已經挺好了呀,誰會想到還要去讀大學啊。還有就是我們法院的老同志也不想讓我去考。他們說我的水平比他們都高,再說,等畢業回來之后能不能找到中級法院這么好的職位還很難說呢。所以他們不讓我去考,我自己也沒想過要去考。
“第一年學習結束后,我就寫了一本書,叫《侵權損害賠償》?!?/p>
記:楊老師您是自學成才的典型了。從您的經歷中,我們發現,您真正的法學學習是在1984年和1989年兩度到中國政法大學完成的。一次是中國政法大學進修學院的學習,另一次是高級法官培訓中心首屆民法班。您能跟我們談談當時上課的情況嗎?
楊:這兩年學習期間,應該說,我們受到的是最好的法學教育。給我們上課的老師都很好,比如民法佟柔、江平、張佩霖,刑法高銘暄、王作富,勞動法關懷、刑訟法嚴端、張子培,法史張晉藩,民訴法江偉、楊榮興,這些老師都是一頂一的高手啊。
當時上課的安排與現在不同,是很集中的。那兩年,我學習真的很刻苦。第一年學習結束后,我就寫了一本書,叫《侵權損害賠償》。這本書現在已經出了四版了,大概已經賣出了五萬冊。
1989年開始的中國高級法官培訓中心首屆民法班,就只是民法的培訓。當時給我們上課的是人民大學最好的民法教授佟柔老師。這一年完全是正規的民法訓練。后來,佟老師給了我一個“特優”的成績。本來是沒有“特優”這個級別的,但是佟柔老師說他要給這幾位學生這個成績。在此期間我又完成了一部書稿的寫作,就是《侵權特別法通論》。我從“高法班”畢業是在1989年的7月。
記:楊老師,在您的這兩段讀書經歷中,有沒有哪些老師或者同學給您留下很深印象的呢?
楊: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老師。一個就是佟柔老師。佟老師在進修學院的時候就給我講過課,在“高法班”又給我上課。佟老師對我影響非常大,特別是他的品性。佟老師的課非常注重推理,他講所有權的概念就要花一節課的時間。一次課就講一個問題,把這個問題講得清清楚楚的。另一位是江平老師,他和佟老師不同,他的講課非常有激情,講得人熱血沸騰的。還有就是巫昌珍老師,這位老太太講課特別有魅力。聽了她講的民法專題后,你就會覺得特別清楚,她講得很細,理論性很深。
“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任檢察員,后任處長、廳長助理、副廳長、廳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法制日報》說我是‘七年提了七級’?!?/p>
記:您的工作經歷非常特殊,在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時就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后來又被調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再后來您又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過。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您的這段經歷嗎?
楊:我在吉林省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待了十五年。后來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就來挑選人才。我1989年在人民大學畢業之后,1990年就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待了三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民庭,可以說我是到了民事審判最高的權力實踐的所在。我覺得自己就像掉進了寶庫里一樣??疵恳粋€案件都覺得很寶貴。我把這一套一套的案卷挨個兒地翻閱。一邊是看案卷,一邊是參閱書籍。白天就是這樣度過的。晚上我自己一個人就開始寫文章。那三年我自己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
當時我的一篇文章引起了《法學研究》雜志的興趣。這篇文章研究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蘊含的法理問題。文章寄出之后,《法學研究》的梁慧星和張廣興就約我見面,說他們很肯定我的文章,說這種研究是一種非??茖W的方法,在中國還沒有人做過。我們三人商量之后,決定在《法學研究》開一個叫做《判解研究》的新欄目,把我的這篇文章作為開欄之作,并且要求以后的文章就以我的文章為準。于是這個欄目就開展起來了,并且在當時是非?!盎稹钡?。一般一位老師一年只能在《法學研究》上發表一篇文章,但是我可以發表兩篇(呵呵)?!芭薪庋芯俊边@個詞現在大家都用,王利明那本刊物的名字就叫《判解研究》。其實這個詞是我和梁慧星、張廣興三個人一起創造的。
記:那是什么契機促使您現在又回到了學校來從事教學工作呢?
楊: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之后,1993年1月,我調入煙臺大學法律系,開始了法律教學工作,任副教授。這一段時間我的研究成果是最豐富的。其中1994年在各種雜志上發表法學論文30多篇。我的專著《人身權法論》也寫完了主要部分。但是,最高人民檢察院一直都希望我去幫忙。于是我又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任檢察員,后任處長、廳長助理、副廳長、廳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斗ㄖ迫請蟆氛f我是“七年提了七級”。
其間,中國人民大學的王利明教授邀請我到人大做兼職教授。我這個兼職教授可是真的給學生上課的哦。我非常喜歡教學工作,加之王利明教授極力邀請我到人大來當教授,2001年1月9日,當我還沒有正式調入人大的時候,學校就已經通過了我的教授評定,并且直接讓我當博士生導師。我沒有什么好猶豫的,于是就來到了人大。我喜歡這個學校的學術氛圍,喜歡在這里做研究的感覺。你們可以打聽一下,這里和學生關系最好的老師就是我了(呵呵)。
記:楊老師,您也曾經到過許多的國家,比如1999 年您就到日本早稻田大學講授侵權行為法,并與日本的侵權行為法專家和民法專家進行過學術交流。這些經歷對您的研究,或者思想有什么影響嗎?
楊:我是一個沒有國外訪學經歷的人,我的外語也不好,這對于一個學者來說是一個缺憾。所以,我就想盡量地彌補。好在還比較聰明嘛,所以就多看一些譯過來的東西。有時候也讓學生幫著我翻譯一些東西。到外國去訪問會有比較直接的感受。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美國的那次。我在美國待了十天,這十天我就盡一切的可能同他們的教授進行交流。我們談論的問題很多,比如美國侵權法等等,把他們的經驗都吸取過來。還有一次是到德國和荷蘭去,那是參加法工委主辦的一次考察。那次的日程排得滿滿的。我白天就跟法工委的同志一起考察,晚上就記錄考察體會。等回來時,我就整理出了一篇三萬多字的考察日記。大家都不敢相信我能辦到。后來最高人民法院看了就發表了。
“要說起來的話,我的貢獻一個方面就是侵權法吧。可以這么說,在中國大陸上,沒有一個人研究侵權法比我時間更長。他們對我的評價是,三十年來基本上對侵權法沒有放棄?!?/p>
記:那您認為我們民法現在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我們年輕的學者還應該往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楊:我們民法現在的情況是,基本框架差不多都搭建起來了,研究的水平也都挺好的。但是還有很多新的問題。許多國家民法現在都有新的發展,我們現在更需要去學習,把人家的一些新的東西拿過來,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比如說美國侵權法現在發展出了一個叫做“責任分擔”的新的規則,像這樣的規則大陸法系是沒有的。所以我們應該推動大陸法系在這方面的發展,而不僅僅是推動中國法律的發展。我認為我們應該從這些角度入手進行研究,因為常規的東西都已經被研究過了,我們應該研究那些我們急需的,而在外國又可以得到很好借鑒的問題。
記:楊老師,您的著作和文章真的非常的豐富,您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著作等身的學者。您的學術貢獻非常之多,能請您概括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成果嗎?
楊:要說起來的話,我的貢獻一個方面就是侵權法吧。可以這么說,在中國大陸上,沒有一個人研究侵權法比我時間更長。他們對我的評價是,三十年來基本上對侵權法沒有放棄。你想啊,用三十年的時間做一件事情,總歸會做得差不多了吧。所以,侵權法的體系,侵權法主要理論框架的構建,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還有一個方面就是關于人格權的問題。中國人格權理論的發展,差不多是由我在主導的?,F在如果誰要是想做人格權法的研究,估計不看我的那本《人格權法》是不行的。所以這方面理論的架構和基本思路的形成,我起了很大的作用。還有就是一些關于人、物等基本問題的看法,我在這些方面的研究就不像前面兩個問題那么系統。人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記:最后,請楊老師給我們年輕的學生提幾點建議和希望吧。
楊:我覺得現在的青年學生跟我比起來是幸福的。我們的學習沒有你們這么好的條件。當然,我們當時有的一些條件,現在的年輕人又是沒有的。比如,當時我到了法院就可以立即辦案,現在是不行的。但是現在你們做學問的條件非常好。就拿人大來說,我們一個學期各種學術的講座、學術交流、會議共二百余次。青年人要多了解中國的國情,要多借鑒外國的經驗,要把各家的學術觀點融會貫通。這就像炒菜一樣,把各種好的東西匯合到一起,最后形成自己的東西。一個人要想把學問做好,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點。我認為現在的學生只要是刻苦用功,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那時候得聽領導的安排,你們現在完全可以自己規劃了。
編輯:盧勁杉 lusiping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