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小平

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是中央明確提出的全局性戰略方針,是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根本方向。湖北省是我國武器裝備研制生產的重要戰略基地。近年來,在國防科工局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湖北國防科技工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四個堅持”的指導方針,按照“軍品為本,民品興業”的發展思路,在確保軍品任務完成的同時,實施軍地互動,加快軍民融合,取得了顯著成績。2006年國防工業民品工作會以來,我省軍工民品以年均36%的速度遞增,民品比重不斷提高,呈現出軍民品協調發展的可喜局面。
長期以來,湖北國防科技工業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方針,軍民結合產業經歷了一段曲折的發展歷程。“六五”、“七五”時期,全省國防科技工業貫徹中央“保軍轉民”方針,為了保生存、求發展,利用已有生產條件,四面出擊,陸續開發生產了大量投入少、見效快的民用產品。1985年,全行業民品產值由1980年的8782萬元上升到4億元,1990年民品產值達到6.9億元。民品發展較好地解決了軍工單位的生存問題。
“八五”時期,軍工民品開始向高起點、高技術、高附加值和規?;较虬l展,逐步形成了汽車及零部件、成套機械設備、船舶、電子、化工、光學、醫藥和醫療器械七大類為主體框架的民品發展格局。1995年,全行業民品產值達到29億元。在民品發展的支撐下,一批軍品型號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九五”時期,由于受宏觀經濟影響,軍工經濟發展緩慢,全行業民品產值年均增長僅3.44%。多數企業處于“高維持、低產出”的低效運行狀態。
“十五”期間,我省軍工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從2001年起,全行業扭轉了連續八年的虧損局面,但民品發展不快、規模不大的問題仍未改變。
進入“十一五”,湖北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發展開始加速,2006年共完成民品產值77.3億元,同比增長29.6%。2007年,我省成立了“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下發了《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船舶工業發展的意見》,制定了《湖北軍民結合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湖北軍民結合產業基地建設方案》,三江集團和471廠被列入原國防科工委軍民結合產業化首批試點單位;全省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產值達到126.4億元,同比增長63.62%。2008年,全省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產值達到164.26億元,同比增長30%。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省堅持民品興業,大力推進軍民融合、軍地融合,軍民結合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全省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產值達到189.43億元,同比增長15.32%。目前,全省軍工單位在建軍民結合產業化項目38個,累計項目總投資76.84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新增產值215億元,湖北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正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回顧湖北軍民結合產業的發展歷史,有幾條寶貴的經驗應當認真汲取。
第一,發展軍民結合產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必須堅定不移地抓好。20多年來,在軍品任務不足時,我省軍工依靠發展民品,保留了隊伍、保持了能力,為“十五”期間國家武器裝備科研任務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軍品訂貨規模和結構變動是客觀規律,軍工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
第二,發展軍民結合產業必須堅持走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的路子。只有把軍民結合產業項目納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我省許多軍工企業,通過加強與地方企業的資源整合以及加強與地方高校、高科技企業的項目合作,實現了快速發展。
第三,發展軍民結合產業必須充分發揮軍工優勢,大力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我省軍工民品經歷了一個從找米下鍋、盲目發展,到有選擇性地發展優勢項目的過程。一些沒有優勢的民品在市場競爭中被逐步淘汰,一些具有軍工優勢的民品得到了發展壯大。我們發展新的項目一定要體現軍工的優勢和特色,這樣才能持續發展。
湖北省委、省政府對國防科技工業非常重視,把湖北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全省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科教興鄂戰略的一支重要力量。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多次指示,要在確保完成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的同時,充分發揮軍工優勢,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業,帶動湖北經濟發展。我省在推進軍民結合產業發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出臺政策,建立長效機制。為支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200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支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政策,規定軍民結合產業項目可以比照重點軍品項目享受減免建設規費、簡化審批手續等優惠政策;從2008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對軍民結合產業項目給予補助。同年,省政府還出臺了《關于加快船舶工業發展的意見》,確定了支持湖北船舶工業發展的稅收、補貼、融資擔保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拿出2000萬元資金增設了湖北省船舶出口專項擔?;稹?009年,我省1000萬元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了461廠大型海洋工程及船舶配套設備升級改造建設、709所兆瓦級風電電控系統產業化等21個軍民結合產業化項目。這21個項目總投資約33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新增產值約84億元。
2.搭建平臺,拓寬發展空間。為充分利用開發區的優惠政策,結合我省軍工企業的地區分布和產業集中度,我們提出了建設“一個基地、四個園區”的發展思路,即以武漢長城(創新)科技園、武漢船舶配套工業園、孝感軍民結合產業園和襄樊軍民結合產業園為基礎,打造“湖北軍民結合產業基地”。四個園區按照專業化分工,集約化經營、規?;l展、社會化服務的思路建設,其功能定位各具特色。
武漢長城(創新)科技園重點致力于促進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建成軍民兩用技術展示交流中心,積聚了105所核電技術服務基地、712所電力電子產業化基地、五環科技等一批在國內外有實力的公司和科研院所入園發展,簽約了博宇光電、華工紫龍、海創科技等20個項目入園孵化。2009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32億元。
武漢船舶配套工業園規劃總投資60億元,目標是形成年產值200億元的船舶配套產業集群,重點是引進國內外著名廠商和國際知名品牌,發展船舶電器、控制系統、船舶柴油機曲軸、船用機械等產品。目前已有華飛電纜、杰森、三環發展、易船、賽林德、祺峰六個項目入園發展,其中華飛電纜已正式生產。
孝感軍民結合產業園規劃總投資30億元,建成后可形成年產值100億元,重點依托航天科工九院和其他軍工企業,發展重型平板運輸車、重型高機動越野車、摩托艇、農用成套設備、高功率固態激光器、汽車燈具、電子元器件等項目。目前,重型平板車項目、三人摩托艇項目已建成投產,農產品加工設備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襄樊軍民結合產業園以襄樊航空航天工業園為基礎,重點發展航空、航天、制藥、機械、冶金等產業。目前已有航宇公司民機內飾產業基地、42所平面保護膜生產線項目和安全設備生產線項目等入園發展。湖北江山重工有限公司已征地37.1公頃,將投資2.174億元,形成年產專用車3000輛、液壓油缸8萬支的生產能力。
3.強化服務,營造良好環境。為充分利用我省軍工和民口科技資源,加強自主創新,促進軍民結合、共同發展,我辦積極搭建平臺,推動701所、709所、722所、武漢理工大學、中國長江航運(集團)船舶重工總公司等單位成立了武漢金船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綜合船橋系統研發及項目產業化工作。2009年,“金船”公司正式掛牌,并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1500萬元經費支持。我辦主動匯集民口單位的300個軍民兩用高技術信息,編印了《湖北省軍民兩用技術優勢項目匯編》,并積極向軍工單位推介。在廣泛收集武漢各高校科技成果和各軍工單位技術需求信息的基礎上,我辦組織召開了高校與軍工單位產學研合作洽談會,共達成25個合作意向。在我辦的推動下,一批軍工優勢企業通過與地方企業合資合作、兼并重組,調整了產業結構,擴大了產業規模。同時,一批民口企業參與軍工配套和軍民結合產業項目合作,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我辦還制定了為大企業提供直通車服務的制度,積極為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為基層企事業單位提供方便快捷、貼心舒心的服務。各市政府也為軍民結合項目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及時協調解決土地、供電、供水、交通等各類問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新要求。為貫徹落實這一指示精神,湖北國防科技工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搶抓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湖北實施“兩圈一帶”戰略、武漢城市圈開展“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東湖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機遇,充分發揮軍工隊伍的科技、人才、設施等優勢,不斷轉變發展方式,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使湖北國防科技工業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形成對我省經濟具有帶動作用的高技術產業群,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加強我省與各軍工集團的對接合作。各軍工集團資源富集、優秀人才密集,技術力量雄厚,是促進我省軍工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省政府與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商定在湖北省建設海軍武器裝備和特種船舶及海工裝備、船舶配套、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物流及交通應急保障裝備等八大產業基地,共同支持湖北船舶工業“十二五”末發展成為千億元產業;羅清泉書記率隊到北京會見了中航工業集團公司的主要領導,就加強雙方合作共同支持湖北航空產業發展問題形成了會議紀要。下一步,要積極推進合作項目的落實。同時,要加強與其他軍工集團的戰略合作,支持在鄂軍工企業快速發展。
2.加快推進軍民結合產業園建設。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的原則,積極引導布局分散的相關企業分別向孝感軍民結合產業園、長城創新科技園、武漢船舶配套工業園和襄樊軍民結合產業園等園區集中,加快生產要素的集聚,使之成為推進我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有效平臺。同時,要積極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將我省軍民結合產業基地列為全國工業創新示范基地,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要強化園區的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道路、通訊、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切實把園區建成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3.著力壯大“四個支柱產業”。湖北國防科技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鮮明的發展特色,重點要壯大“四個支柱產業”:要依托我省船舶產業多年發展形成的船舶教學、研發、設計、制造、修理、船用材料、船用設備制造產業體系,以加強船舶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資源配置,大力發展船舶制造產業;要充分發揮軍工裝備制造及系統集成優勢,大力發展重型平板運輸車、海洋工程、核電、風能發電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一體化設備,做強裝備制造業;要以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部分在鄂單位和重點地方軍工電子企業為依托,加快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研發和應用,做強光電子信息產業;要依托華中藥業有限公司、華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擴大產能,開拓國內外市場,做強醫藥化工產業。
4.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繼續履行好國防科技工業肩負的武器裝備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雙重使命,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航天、航空、船舶、信息安全、光電子等優勢產業超前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新材料、新能源、新動力、節能環保等潛力產業跨越發展,構建新的增長極。要重點推進綜合船橋系統、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浮空器、混合動力推進技術、核電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等項目的研發,盡快形成產業。同時,要積極搭建科技交流平臺,鼓勵高等院校、軍工院所與企業共建研發基地,支持和促進軍用、民用技術研究開發需求的互通交流與創新成果的雙向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