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寶坤

美國軍企作為美國合同商的主體,在裝備維修保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合同商(軍企)裝備維修保障擴大了美軍對維修服務的選擇余地,提升了服務質量和保障速度,降低了保障費用,有利于美軍及時擴大或壓縮裝備維修和其他資源保障需求。這為我國軍企適應市場經濟、服務于高新技術和精密復雜武器裝備維修保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美國軍企承接了大量裝備維修任務。美軍擁有大量先進復雜的武器系統,主要是飛機、船只、地面系統、導彈、通訊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等。這些裝備需要日常維護和應急維修。維修主體是合同商和軍事基地。軍企是合同商的主體,承擔裝備維修保障任務的比例逐年加大。合同商承擔武器裝備維修保障,是高科技和精密復雜裝備的必然要求。軍隊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保有一整套武器裝備維修體系,尤其是高精尖和精密復雜裝備的維修保障任務,軍隊無法全部勝任。早在世紀之交,美國就大力推行“一個工業基礎”,力求節約更多軍方資源,轉移更多軍方任務,摒棄軍民分立兩個體系、占用兩套資源。目前,美國國防部鼓勵合同商承擔武器裝備維修保障任務,充分利用民間的技術和資源,以提高先進復雜武器裝備維修保障的專業化程度、效益和速度。在維修和補給等任務中,國防部廣泛運用合同商保障,軍企承擔了大量武器裝備維修保障和技術保障等任務。從1998年到2003年,合同商承接了50%以上的空運、85%以上的海運任務,承接了陸軍16萬份、空軍6萬份、海軍8萬份、海軍陸戰隊5000份的維修保障任務。海灣戰爭中,數百家合同商提供了約2846億美元的各類維修和后勤保障,9200名人員直接為部隊服務,26家合同商承擔了主要的裝備維修,數十家合同商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保障,軍企承接了49%的裝備維修任務。
美國軍企擁有著眾多裝備維修基地。美軍的裝備維修分為基地維修和戰地維修。軍企參加裝備的基地維修,有限參加裝備的戰地維修。基地維修適用于裝備的重大修復、徹底檢修和技術改進,零部件制造,技術支持,全面測試。各軍種和合同商都擁有各自的維修基地和基地機構。陸軍工業使用司令部(IOC)負責陸軍的5個維修基地;空軍裝備司令部(AMFC)負責空軍的五個維修基地,海軍空中與海上司令部負責海軍的三個航空維修基地和四個艦船維修基地,合同商負責其他眾多維修基地。軍企承接的基地維修任務主要是艦船、飛機和坦克車輛等。航船和飛機各占基地維修的40%,導彈、坦克車輛和其他地面武器系統占基地維修的20%。1999財年合同商完成了約40%的基地維修份額。戰地維修分為中繼維修和部隊維修。中繼維修適用于軍品或組件的有限維修,為特殊要求在工作間和生產線的作業,電路板和軟件維修,制造和裝配待維修的零部件和組件;部隊維修適用于配給的裝備和完成任務,包括裝備和系統的檢查、保養和維護,預防性和修復性維修。
美國軍企分攤了半壁基地維修經費。在美國海陸空和業務局的基地維修中,合同商的維修經費接近一半。

1999~2000財年美軍基地維修經費及比例(單位:百萬美元)

2001~2005財年美軍基地維修經費及比例(單位:百萬美元)

2001~2005財年海軍部內基地級維修經費及比例(單位:百萬美元)
軍企與基地實施裝備維修項目合作。這種合作是經典的軍地合作。軍企將業務拓展到軍方維修基地和維修站,極大地促進了合作方的資金、技術、人員、工藝流程和項目管理等資源配置和優勢互補。B-2先進復合材料制造和維修項目合作。合作主要方是軍企的諾斯羅普 格魯門公司(NGSC)和軍方的奧格登航空后勤中心(OO-ALC)。合作內容包括11種飛行控制面、2種雷達罩的基地維修,413種蓋板、艙門和蒙皮的制造和修理。基地軍方提供工藝和勞動力,格魯門公司提供工程服務和技術支援。在B-2項目中,格魯門公司引入先進的維修技術,改進了業務流程,提高了維修設施和其他維修資源的利用率,帶動了企業投資,降低了項目總費用,整合了各方的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F404發動機部件可用性項目合作。合作主要方是通用電氣飛機發動機公司(GEAE)和海軍航空司令部維修基地的杰克遜韋爾維修站(NADEP)、費城的海軍庫存控制點(NAVICP-P)。合作內容包括發動機燃氣通道的33個可修理部件。主合同為期多年,價值愈5億美元。通用電氣飛機發動機公司提供支援和航材。F404發動機部件可用性項目合作中,改進了杰克遜韋爾維修站的業務流程,提高了項目財務、生產控制和任務負荷等工作量預測水平,提高了設施設備利用率,節省了約7900萬美元的項目成本。C-17的基地維修項目合作。1995年基地關閉和調整委員會(BCRC)將C-17的建制保障改為合同商后勤保障,進而又過渡到建制保障加上合同商后勤保障。合作主要方是波音公司和空軍三個航空后勤中心(ALC),波音根據直接銷售合作協議(DSPA)雇用ALC作為轉包商。企業與基地的主要合作內容是開發和協調C-17的相關策略、需求、計劃和維修等,波音公司囊括了49億美元的C-17維修保障任務。波音承擔C-17的全系統維修保障任務(TSSR),空軍負責C-17的安全運營、適應性和有效性;波音提供投資資金、技術數據和培訓,基地提供設施和人力。通過C-17基地維修保障項目合作,各ALC的整體能力明顯提升。俄克拉何馬城ALC( OCALC )開發了5套儀表測試程序裝置(TPS)、1個燃油附件測試項目,用以支持11種外場可更換部件(LRU);沃納羅賓斯ALC成為主起落架艙門的修理工廠;奧格登ALC建立了儀表和顯示器修理能力。

美國出臺了大量裝備維修保障相關法規。依據美國《國家動員法》、《海商法》、《軍事交通法》、《武裝部隊采購法》、《政府合同法》、《合同競爭法》、《聯邦采辦條例》等,美國國防部通過政府可以征用本國162艘大型遠洋商船。法律規定35%海軍艦船的改裝和維修應當在地方船廠實施,陸軍裝備維修保障任務的40%應當由地方完成。美軍已經頒布的相關法令還有:陸軍條令AR715-9《伴隨部隊的合同商》,1999年10月29日發布,主要確定了陸軍在戰場上獲取、使用和管理合同商所應遵循的政策、責任和程序。野戰手冊FM100-10-2《戰場合同商保障》,1999年8月4日發布,為陸軍為獲得合同商維修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據。陸軍條令《戰場上的合同商》,2000年3月26日發布,指導陸軍正確簽訂專業化保障合同。還有《合同商部署指南》、《后勤民力增補計劃》、《聯合作戰后勤保障條令》等法規。美軍基本實現了合同商裝備維修保障的法規規范化。
美軍規定,凡是地方上能夠采購到的物資器材,部隊不再投入資金進行研制。美國五角大樓的軍事訂貨由2萬家大合同商和10萬家分合同商共同完成,吸納了1/3以上的民用工業企業參加國防科技研究和軍工生產,其中90%以上的軍品是由私營的民間企業生產的,民間企業幾乎制造了所有的飛機、導彈、空間武器。
為確保有效利用合同商完成綜合保障任務,美聯邦政府和國防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規章制度。1998年年中,美國陸軍訓練和條令司令部與陸軍聯合裝備保障司令部共同成立了一個綜合概念組,負責制定管理戰場合同商的頂層的野戰手冊。與此同時,負責采辦、后勤和技術的陸軍助理部長辦公室也開始就如何獲得合同商的保障服務而制定野戰手冊。此外,陸軍后勤副參謀長辦公室也開始就使用合同商保障陸軍行動而制定整個陸軍的政策。

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聯邦政府制定的合法化國防部實施合同商保障的法律,如《國家動員法》、《海商法》、《軍事交通法》等。另一類是由國防部制定的條令。這些條令為軍隊實施合同商保障提供了具體的說明和指導,可操作性更強。1999年8月4日美軍正式發布作戰條令《戰場合同商保障》,這是陸軍為獲得合同商保障而制定的第一個頂層的條令性手冊。該手冊主要集中于如何獲得合同商的保障服務,規范了美軍在海外進行軍事行動時確定利用合同商保障的決策流程。
美軍通過完善管理機構,加強對合同商保障的集中統一管理,實現了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完成軍事綜合保障任務的目的。在國防部層面,成立統管全軍本土和海外合同工作的國防合同管理局,各軍種的44個合同管理辦事處和價值數千億美元的十萬項合同移交該局統管,海外合同管理機構完整地劃歸該局國際分部領導。在軍種層面,成立專門管理合同商的組織。如美陸軍器材部成立了“后勤民力增強計劃”支援部,該部參與美軍各種演習、作戰行動和應急行動,在陸軍和民間合同商之間進行聯絡,并對合同商保障行動進行監督。在戰區,美軍通過建立一個精干的組織機構協助指揮官對戰場上的合同商進行指揮控制。例如,在海地,國防部合同管理局、陸軍器材部及陸軍工程兵各勤務部門的人員共同組成了聯勤保障部。這樣的安排不但能夠使指揮官統一監督職能,減少重復工作及戰區所需保障人員,而且允許不同的機構在簽訂合同的權限上與原屬單位保持一致。另外,美國軍事工程師協會所屬的工業事務委員會設立了外部資源與私營化分會,專門就軍隊利用外部資源和私營化工作與民間企業進行聯系。
國防部設立維修政策、計劃與資源副部長幫辦助理辦公室,主要任務是:管理武器系統和軍事裝備的維修計劃和資源,制定維修政策和法規,解釋維修要求和計劃,并領導部隊和國防機構執行這些要求和計劃。
國防部對合同商的裝備維修管理主要有合同管理、質量管理、程序管理、信息管理、分包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簽訂、合同實施和合同監督。合同包括當事人、簽訂依據、標的、工程期限、質量檢驗、工程估價、合同的生效、變更與終止、違約責任與獎罰辦法等。軍種采辦執行官及其所屬計劃執行官和項目辦公室,負責簽訂合同,國防合同管理局及其所屬機構負責管理國防部所有合同的履行,監督合同商履行合同義務。國防部設立部隊合同訴訟事務委員會,對有關合同糾紛向法院起訴的作出評議,決定是否提交法院裁決。裝備維修質量管理,通過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檢驗機構,軍方對裝備維修質量實施全程監督和檢驗,協調解決各種質量問題。裝備維修程序管理主要有:作業前培訓和工作程序;軍方將相關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復印件提供給合同商,并澄清特殊事項。裝備維修信息管理主要是對以下信息進行管理:企業名稱、資質認證、業務范圍、年度維修能力和設備設施情況等基本信息;承接維修裝備的名稱、型號、時間、送修部隊、被修故障、修理記要、技術指標、承修人員、檢驗人員和修理工期等維修信息;確保真實、及時獲取所需信息,實現信息交流和共享。
軍企應當尋求新的裝備維修方式、找到最佳裝備維修途徑,擴大裝備維修保障業務。
從武器裝備全壽命保障需求看,武器裝備保障歷經立項、科研、試生產、試運行、批量生產、裝備部隊、維修保障、加裝改裝和計劃銷毀,“從搖籃到棺材”,武器裝備維修保障成為武器裝備全壽命一個長期的重要的環節。從武器裝備及其系統的復雜性和尖端性看,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應當由廠家即軍企全程負責,“誰研制生產,誰保售后服務”,軍企承接武器裝備維修保障已成為尖端、精密和復雜產品的必然選擇。當我軍武器裝備走過50年大閱兵的2~3代全新裝備、60年大閱兵的3~3.5代全新裝備,我軍武器裝備正在實現跨越發展、正在走向機械化和信息化新時代,傳統的以軍方為主的裝備維修體制已不再適應裝備現狀。目前,我軍裝備維修還是軍隊為主、水平較低、多個主體。維修主體主要有裝備承制單位、部隊大修廠、部隊各級修理所和修理站和駐廠軍代表等。軍企應當做好裝備維修保障的組織準備、技術物資準備和法律規章準備,以合同方式適時介入新的裝備維修項目,努力擴大裝備維修業務。
出臺軍企裝備維修保障相關法規,如國防科工局可適時制頒《軍工企業裝備維修條例》,簡明軍企裝備維修的必要性、目標原則、主要內容、基本方式,規范相關職能、權利和義務,強調合同制和軍地合作。軍企裝備維修保障方式主要有:平時、戰時和應急維修保障,隨軍、靠前和基地維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