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話清宮里的西洋醫"/>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劉曉慧

▲德國著名傳教士湯若望銅像
明代后期,西洋醫學開始較為系統地輸入中國。從傳教士留下的大量原始文獻中可以發現,治療身體疾病是他們用以“拯救靈魂”的主要手段之一。事實上,傳教組織并不鼓勵傳教士從事醫療活動,但來華傳教士從打入清朝上層統治階級內部入手,以在清宮中行醫為契機,試圖以醫學的仁慈引導患者靈魂的歸附,同時,傳教士均將患者的康復歸因于上帝的仁慈。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全面解除海禁。康熙二十五年(1686)成立粵海關,招商經營洋行。按照大清律例,進入中國的外國人身份只能是貢使和傳教士。所以,外國諸多形形色色的人都紛紛以傳教士的身份進入中國。這些人通常有著科學文化的深厚積淀,而歷代清帝也擇其專長,將諸多傳教士留任宮中,其中多數人擅長醫術。
清政府也很重視和接納外國來華人員中通曉醫理及行醫之人。《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中記載:湯若望、林雷斯、羅懷中、馮秉正及烏爾達都是因為了解生理學和醫學而留任清宮的。其中,湯若望不僅懂得醫術還通曉醫方。順治年間的史學家談遷在其《北游錄》中記錄:“湯架上書頗富,醫方、器具之法具備。”湯若望配制的中成藥“延生保命丹”含藥260 種,各以3 斤為丸。
法國人樊國梁在其所著的《燕京開教略》中記錄:“康熙偶患瘧疾,洪若翰和劉應進獻金雞納……皇上以未達藥性,派四大臣親驗,令患瘧疾者服之,皆愈。四大臣自服少許,亦覺無害,遂請皇上進用,不日瘧廖,特于皇城西安門賜廣廈一所。”因曾受益于西洋醫術,康熙開始格外寵信傳教士醫師和西藥。據《中國醫史》記載,康熙好了不久,威風凜凜地帶著一大批隨從自宮廷騎馬出城,并且破例允許百姓在街上觀看,陪同出游的有四位神父:洪若翰、張誠、白晉、劉應。此后,一些傳教士醫生繼續為宮廷服務,著名的有羅懷忠、羅德先、安泰等。康熙五十四年(1715),36歲的外科醫生羅懷中來到中國,廣東巡撫楊琳奏報康熙,康熙即刻朱批:“知道了,西洋人著速催進京來。”不久,康熙任命通曉外科醫術的傳教士羅懷中為“內廷行走”,羅德先和安泰分別為“扈從醫生”。“扈從醫生”即隨從皇帝出行的人員,隸屬于太醫院。在清官制中,凡太醫院官及御醫隨侍圣駕行幸,有奉旨點用者,有按班輪委者,皆給夫馬車輛,裝載藥材,仍給賬房、需用等物。雍正四年(1726)議定:太醫院官隨行出外,凡堂官一人,給賬房一架、行李車一輛、馬四匹,每日給盤費銀三錢。
據檔案載:康熙五十七年(1718)七月二十七日,康熙帝在已是兩廣總督的楊琳的奏折上批諭:“西洋來人內,若有各樣學問或行醫者,必著速送至京中。”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八,楊琳等即奏報:西洋教化王差來使一人,名嘉樂,業于八月二十七日船到澳門。其隨從西洋人二十四名,內會畫者二名,內科一名,外科一名,制藥料者一名,俱欲進京。康熙皆準奏。
另外,清政府對在京西洋人學識等情況,亦經常了解并且稟報皇帝。在內務府檔案中,有記錄載稱:宣武門內天主堂,西洋人索德超熟諳內外科;西安門內蠶池口內天主堂,西洋人巴新熟諳外科;東安門外干魚胡同天主堂,西洋人張繼賢素習外科;西直門內天主堂,西洋人葉宗孝素習內科。
康熙使用西洋藥品頗具療效,于是倍加推崇,許多親信大臣患病會得到康熙西洋藥的賞賜。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寅到江蘇揚州料理事物,7 月初患瘧疾,遍請江南名醫不能治愈。其親家蘇州織造李熙前來探望,曹寅懇請李熙奏請皇上賜予圣藥,康熙立即派驛站晝夜行程送金雞納至揚州,可惜曹寅沒有等到圣藥就去世了。
同治五年(1866),69 歲的禮部侍郎賈楨因患腦震蕩,陷入輕度癱瘓。次年,英國醫學博士德貞開始為他治病,賈楨很快康復,并親自到診所拜訪致謝。由于賈楨是深得同治帝寵信的重臣,德貞的聲望也進一步擴大。光緒三年(1877)春,榮祿的腰部生了癭瘤,自述“痛苦情形不堪言狀” ,經數十名中醫診治皆無濟于事。德貞用麻醉為其進行兩次手術割除,不久,患處日見起色,瘡口之見收縮,七十日而平復,大愈。榮祿大贊其“術技精深絕妙,竟克臻此,夫乃嘆人之少見者”。另外,德貞曾任曾紀澤的私人醫生,兩人經常長談至深夜。其高明的醫術終于打動了清廷,同治十年(1871),他被同文館聘為第一任生理學教習,任教長達23 年。
據清代宮廷醫藥檔案記載,法國駐京使署醫官多德福曾為光緒帝診病。據多德福診斷,光緒帝疑似泌尿系感染或結核,但其開具的醫方卻令人啼笑皆非,搖頭嘆息,“養身善法,總之莫善于惟日食人乳或牛乳矣,他物均不宜入口,每月約食乳六斤左右,而食牛乳應加入辣格多斯(即乳糖)約一兩五錢……外用洋地黃末實屬有功,腰疼干擦,可安痛楚。西洋有吸氣罐,用之成較亦然”。這大概是最早的同時也是最高級別的庸醫治療事件。
不獨光緒帝及宮廷大員對西醫如此青睞,掌握清廷權柄的慈禧太后對西醫也有相當的好感。倫敦會傳教醫師科克倫曾深入宮閨為慈禧和李蓮英治病并獲得信任。光緒三十年(1904),教會籌建北京協和醫學堂時,就曾得到過慈禧萬兩白銀的襄助,其他京內外大臣也各有捐獻。
西洋醫憑借有別于傳統中醫特色的西方醫術,深得宮廷上下賞識尊崇,甚至在皇位傳接順承的重大決策中擁有話語權。據清史記載,來自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曾在清宮服務數年,官至一品。據說湯若望曾為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治過病,因此順治帝對其更加寵信和尊重。順治帝與他交往密切而頻繁,許多事情都找他商量,為此破例允許他不用申請即可隨時覲見。據《清宮檔案揭秘》記錄,順治皇帝病逝前,曾對于接班人問題并沒有太多心理準備,直到染病臥床不起時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選。長期以來順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為太子,而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則更傾向于立皇三子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這個第三者,正是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理智的西洋傳教士醫生湯若望建議立皇三子玄燁為太子,理由簡單而充分——玄燁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
據傳,湯若望與孝莊皇太后之間也長期保持著某種親密關系,而順治皇帝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據史料載,順治與湯若望兩人曾共同進餐。湯若望七十歲生日那天,順治帝特派眾多官員前往祝壽,并批準其過繼之孫湯士弘入國子監讀書。
康熙執政以后,曾派法國人白晉為欽差大臣,物色西洋醫學人才。精通西醫的巴多明來華,即刻被推薦留在宮中任職。康熙曾患重癥瘧疾,病愈后,對西方醫學興趣濃厚,他主動要求接受法國等西洋人來講解人體解剖、功能及各種疾病。康熙二十九年(1690),法國傳教士白晉和來自歐洲的巴多明進宮講解人體解剖學。他們將法國、丹麥等國的解剖學著作編譯成滿文講義,附有大量插圖。康熙傳旨將講義及插圖用滿文整理繕寫,并裝訂成冊,共計9 卷,內容有解剖、血液循環、化學、毒物學和藥物學。
康熙在學習人體解剖時尤其認真,還專門從御庫中取長三尺,周身標有經絡的銅人模型做對比研究,還注意到銅人模型身上沒有動脈。清宮整理的珍藏品中,有各種西洋醫用器具足見西洋醫在當時清宮中的影響程度。
這些在宮廷里供職的內外科西洋醫生,都得到了康熙的嘉獎。
康熙三十二年(1693),白晉、洪若翰等為他治好瘧疾后,康熙為感謝他們的好意,便把坐落在皇城內蠶池口的原蘇克薩哈的住宅,賜給他們修建了天主教北堂,成為法國傳教士活動的據點。康熙也曾患心悸及唇病,均經西醫羅德先及安泰治療大幅好轉。
康熙五十九年、六十年的兩個正月,連續幾天康熙在宮廷宴請這些西洋醫。《圣祖五幸江南全錄》中記載,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一次宮廷宴會上,康熙見西洋內科醫生烏爾達,與之玩笑甚篤:“你治死了多少人?想是爾治死的人比我殺的人還多了。”彼時,君臣滿堂大笑不止。
及雍正繼位,他也對一些西洋藥品很感興趣。雍正十一年(1733)七月初六,羅懷中借機呈獻給雍正帝三張西洋藥酒方帖。其中一張叫“羅斯馬里諾露”:“用干葡萄酒五斤,羅斯馬里諾花一斤,泡五六日,熏蒸,得凈露三斤。”據稱,羅斯馬里諾露性熱,可治浮腫,擦涂患處有益,即刻發散。雍正甚喜。
在一份西洋人的《進上方物》清單中開列了諸如西洋避風巴爾沙嗎香、西洋丁香油、西洋冰片油、西洋肉豆蔻油、西洋桂花油等。正是由于宮廷西洋醫的推薦,由清宮廷開始逐漸青睞西洋藥品。乾隆年間,由趙學敏編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錄了當時應用的諸多西洋藥物。

▲作為欽差大臣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被康熙派去西洋物色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