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很多醫院制劑號稱是純中藥,其實靠的是添加最新的西藥來保證療效,這種做法毀了中醫藥的名聲和根基。”
——北京鼓樓中醫院名醫館主任醫師蘭金初如是說。
▲“沒有600萬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不可能體現醫改的公益性。沒有600萬醫務人員對醫改的滿意,就不可能有13億中國人對醫改的滿意。”
——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如是說。
▲“對經典處方、名老中醫經驗方、專科專病方的口服和外用中藥制劑應‘徹底松綁’。”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臺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如是說。他認為,對上述制劑的管理要放寬政策,簡化審批程序,免做醫學、毒理、藥理檢測,實行申報備案制。
▲“歌星出場費可以達到幾十萬,院士作個手術才幾千塊錢。不聽李宇春唱歌完全可以,可是不做手術命就沒了!”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友誼醫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王天佑如是說。
▲“醫生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患者利益和促進公共健康,離開這兩點,醫生這個職業沒有任何價值。”
——北京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專家胡大一如是說。
▲“醫院以醫療的毛收入多少作為對醫生的激勵依據,這是非常荒謬的。”
——北京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專家胡大一如是說。
▲“預防血源性感染,對病人做了很多;但醫務人員自身的預防做得很不夠。”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如是說。他認為,血源性感染是目前醫務人員特別需要防護的一大類感染性疾病。
▲“‘免職’不是解決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問題的根本辦法。”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如是說。他認為,“免職”雖然有一定威懾力,但如果不重視感控隊伍建設,不重視感染預防的投入,不從深層次去探究和改變,那么,因醫院感染事件導致的“免職”將沒完沒了。
▲“藥品預警就應該‘疑罪從有’。”
——某藥監人員如是說。他認為,在藥品監管領域,我們需要的是“疑罪從有”的管理思維。因為藥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大面積的藥品安全事故,不能被證明絕對安全的藥物,就不能流入市場。
▲“這次護理改革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用的還是我們這些人,干的還是以前那些活,只不過稱謂變了,不叫護工改叫助理護士了。”
—— 北京朝陽醫院陳護工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