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瑒

山西“貼簽疫苗”事件目前似乎迷霧尚未散盡,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所帶來的危害已經顯露無遺。在山西“疫苗門”事件的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件已經在客觀上造成了全國范圍內的疫苗信任危機。
相關從業人員或是由于安全意識不夠,或是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自發”地降低了疫苗的安全標準,結果給群眾的生命健康埋下了極大的隱患。事實上,這也正是近幾年的刺五加注射劑、安徽華源“欣弗”等藥害事件以及“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前車之鑒非少,絕對不可以存有絲毫的僥幸心理。
山西“貼簽疫苗”事件的發生時間要追溯到兩三年以前,但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各種不和諧的行為仍沒有成為過去時態。近來江蘇“問題狂犬疫苗”等事件又接二連三被曝出,對于危機已經顯現的疫苗行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個警鐘應當常鳴。盡管疫苗置于整個藥品行業微不足道,但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絕不容小覷。數個“刺五加”事件可以搞得中藥注射劑領域岌岌可危,那么,多幾次“疫苗門”事件也同樣能夠拖垮整個疫苗產業。因此,筆者認為,為避免疫苗行業重蹈覆轍,有關部門應當重新治理、重拳出擊,絕不能忽視和縱容任何細小的過錯。
◎陳英鳳
近日,有網友曝光一張藥品訂貨單,出廠價僅1.2 元的藥品,零售竟賣到18元。如此懸殊的差異正折射出當前藥品流通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一是藥品銷售環節過多,經過層層加價,藥價虛高;二是藥品價格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尤其是非政府定價的藥品,價格嚴重失真甚至失控。
曾有報道,一支原本僅售19 元的普通“止喘靈氣霧劑”,更換一下包裝便漲到280 元,在消費者提出質疑后,價格又很快回落到58.5 元。“止喘靈氣霧劑”的價格為何能如金箍棒般“伸縮自如”?根源就在于該藥屬于非政府定價的普通藥品。依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規定,該部分藥品實行市場調節價,由醫藥企業自行定價,報物價部門備案即可,因此才上演了這樣一起變價風波。
藥價虛高致使人們“談醫色變”,那么,能否遏制虛高的藥品價格就事關醫改的成敗。在筆者看來,“出廠1.2 元零售18 元”正是對醫改的一場大考。
逐利本性使得企業都有非正常上揚藥品價格的沖動,顯然依靠市場來調節藥品價格已成奢望。在上述變價風波中,就絲毫看不出市場經濟價格規律對非政府定價藥品價格的調節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在醫改過程中,只有政府部門依法加強對藥品價格的必要干預和監管,才能給廣大患者一個公平的醫療環境。
◎費菲
醫改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有人說,提高醫生待遇,體現醫生的真正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事關醫改的成敗。仔細想來,此話不無道理。培養一名“入門”級的醫生,除去中小學的時間,尚且需要花費10 ~15 年;而真正塑造一名比較成熟的醫生,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更是難以計數。可是醫生的所得究竟有多少呢?幾年前,協和醫院感染內科老主任李邦奇的老伴住院,他竟拿不出住院費,最后還是協和的一幫老教授瞞著他湊齊了幾萬元。顯然,以前醫生微薄的收入難以和支出相匹配。
此次醫改方案也確實融入了600 萬醫務人員的心聲,在公立醫院改革方案中提出以績效工資的方式著力改善醫生的待遇。“2009 年我第一次開始報12 萬元以上的個人所得稅了。”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尹佳說。協和醫院在職的主任醫師,基本工資2000 多元,加上獎金每月能拿到8000 元左右。應該說,同幾年前相比,醫生的陽光收入有了大幅的提高。
這種制度安排,可以激勵醫生有更多的動力與熱情去鉆研醫療技術,從而能夠提供令患者滿意的醫療服務,就像拿到很高報酬的飛行員可以心無旁鶩、只考慮飛行,得到高薪的醫生同樣也可以專注地考慮如何把病看好。此外,過去醫生把視線轉移到“灰色收入”與陽光收入微薄不無干系,現在醫生不拿回扣也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勞動報酬,有利于恢復良性的醫療環境,有利于從根本上降低醫療成本,對于緩解社會聚焦的“看病貴”等問題大有益處。
因此,筆者認為,提高醫生待遇是一種雙贏的制度安排。盡管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是通過對世界各國醫生待遇的橫向比較和對中國醫改進程的縱向分析,可以發現,增加醫生收入這一舉措無疑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