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君,馬淑麗
高等中醫院校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設置的調查分析
孟艷君,馬淑麗
自21世紀我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競爭加劇,導致社會人群疾病的成因在單純生物因素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心理和社會因素。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在為病人治療疾病的同時要多關注病人的心理、人格、隱私、尊嚴等。因此,加強護理人文教育是符合醫學模式轉變需要的。課程作為達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科學合理的人文課程設置是提高護生人文素質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1]。目前許多護理教育者已經對護理人文課程的設置進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但關于高等中醫院校護理人文課程設置的研究國內少見報道。本研究旨在對我國高等中醫院校護理專業本科人文素養課程設置狀況做一調查分析,為該類課程的改革提供借鑒。
1.1 調查對象 國內10所高等中醫院校全日制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教學計劃。納入標準:以高中畢業入學為起點的全日制(4年制)護理本科。排除標準:全日制(5年制)護理本科、專升本科、成人高等教育、自學本科、函授或網絡本科。本研究中將護理人文素養課程界定為人文社會學科與護理學交叉產生的邊緣性學科所構成的課程。
1.2 方法 采用文獻調查法。通過實地收集2份、網絡查詢獲得8份高等中醫院校護理本科教學計劃及相關資料。將名稱、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課程歸類,描述護理人文素養課程設置的狀況。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Microsoft Excel和 SPSS13.0處理數據并進行描述。
2.1 護理人文素養課程設置總體情況 10所高等中醫院校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總學時數占教學計劃總學時數平均6.8%,平均開設門數為7門,學時數為204.7學時。其中,必修課學時占總學時數平均3.4%,平均開設門數為3門,學時數為105.0學時;選修課學時占總學時數平均5.8%,平均開設門數為6門,學時數為174.0學時。
2.2 護理人文素養課程的開設情況 護理人文素養課程有14門,有的課程是每所學校都開設的,有的課程則是個別學校開設。開課率為100%的課程有4門:護理心理學、護理倫理、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但這4門課程的開設類型在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設置。在人文必修課程中,開課率≥80%的課程有護理心理學、人際溝通、護理禮儀;選修課程中,開課率≥80%的課程有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美學。詳見表1。
2.3 護理人文素養各課程學時分析 各課程開設的學時有較大差異,如護理心理學開設學時數最多的有54學時,最少的僅24學時。各門課程均有一定學時的實踐安排,大部分課程是理論學時多,僅護理禮儀是實踐學時多于理論學時。詳見表2。

表1 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開設情況

表2 護理本科人文素養各課程開設學時數
2.4 護理人文素養各課程學期分析 第8學期均未開設,其他各學期的構成比見表3。

表3 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開設在各學期的構成比 %
3.1 護理人文素養課程設置 本結果顯示,10所高等中醫院校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在總學時中的比例偏少,為6.8%。比高等西醫院校護理本科人文課程所占的比例要少,而我國醫學院校總體人文課程學時比例仍不足10%[2],大部分院校尚未擺脫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使醫療服務中的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的相互關系更加緊密[3]。當前社會強調人文教育的觀點已屢見不鮮,不少學者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但是,在理念上對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斷肯定,而具體實施中卻常常因為醫學基礎課業的繁重,使得人文課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衛生部于2005年8月出臺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年—2010年)》中明確指出,增加社會學、心理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美學、禮儀等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知識的比重,應逐步增加護理人文素養的課程科目和學時數。目前人文課程設置隨意性較大,沒有統一的模式,各所院校間都存在不同。數據顯示,高等中醫院校護理人文課程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為主。這就使我國在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對人文課程的重視,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可見,護理專業本科課程結構中需要設置哪些人文素養課程、如何設置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3.2 護理人文素養各課程分析 本結果顯示,護理人文素養必修課程中,開課率≥80%的課程有護理心理學、人際溝通、護理禮儀;選修課程中,開課率≥80%的課程有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美學。調研的10所院校,只有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這3門課程的開設形式是統一的,且開課率是100%。可見,護理教育者們對這3門課程的設置具有一致觀點。其他課程的設置就存在較大的偏差,有的設置為必修課、有的設置為選修課,開課率也達不到100%。有些課程只有個別院校開設,如循證護理學、公共關系學僅1所院校設置。高等中醫院校在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的選擇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護理人文素養各課程學時數的設置都有較大的差異,如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這3門課程的開設形式是統一的,但學時安排上卻不同:護理心理學最少學時數24學時,最多54學時;護理管理學最少27學時,最多56學時;護理教育學最少18學時,最多36學時。各院校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課程學時上有不同的側重和設置。各門護理人文素養課程均有一定的實踐學時,但大部分課程是理論學時多,僅護理禮儀是實踐學時多于理論學時。可見,護理教育者們已經認識到護理人文教育的實用性和實效性,但未能充分地體現出來。受護理教育長期以技能訓練為主等方面的影響,護理人文教育發展緩慢,教材及教學內容不規范,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護理學人文底蘊不足[4]。人文教育的關鍵是應用[5],護理教師也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討論、角色扮演等,著重將人文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并且要將護理人文素養課程分布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注意醫、護、文的相互滲透,保證護理人文教育貫穿于整個護理教育的始終[6]。
綜上所述,高等中醫院校護理本科課程設置應符合社會需求、醫學發展,結合自身特色,整合中西醫課程,拓展人文素養課程,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研究由于只是對我國部分高等中醫院校護理本科人文素養課程設置的現狀作了一些分析,調查結果存在局限性,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1] 趙峰.面向21世紀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建設[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0,24(2):62.
[2] 朱慧全,趙光.關于開設醫學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2):60.
[3] 何志成,楊妮.醫療活動中醫患關系的人文思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8):473-476.
[4] 賈啟艾.護理學人文底蘊不足[J].護理研究,2002,16(2A):63-65.
[5] 孟慶華,趙春惠.由SARS引發對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11):670-671.
[6] 黃玉蘭.我國護理專業教學中對護生人文關懷的教育概況[J].全科護理,2010,8(2B):455-45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umanistic quality curriculum setup for undergra duate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Meng Yan jun,Ma Shuli(Sh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24 China)
1009-6493(2010)12C-3313-02
G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36.013
孟艷君(1980—),女,碩士,從事護理教育研究,工作單位:030024,山西中醫學院;馬淑麗工作單位:030024,山西中醫學院。
2010-09-28;
2010-11-21)
(本文編輯 寇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