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茶舍
CLASSIC TEAHOUS E
《華西都市報》報道,銀行近來在跨行取款上的漲價激起了強烈的輿論反彈,公眾紛紛將矛頭指向了監管部門。輿論壓力下,銀監會終于出手了,與發改委共同起草了《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有7項服務銀行將不得收取任何費用。媒體用的標題是《銀監會擬強制取消銀行7項服務收費》。
強制取消銀行7項收費,聽起來很是雷厲風行。可細看一下被“強制取消”的具體7項收費,不禁讓人大失所望。
被取消的費用包括同城同行存款、取款、轉賬業務,同行個人儲蓄賬戶的開立和撤銷,A T M機境內跨行查詢服務,境內本行查詢服務等等——但,這里面有哪一項收費真正觸及了銀行的收費呢?
比如同城同行存款、取款、轉賬業務,這種費用聞所未聞。再看同行個人儲蓄賬戶的開立和撤銷,茶博士也沒有聽過哪家銀行竟然收這種費用。還有A T M機境內跨行查詢服務,銀行2007年時曾密謀收取這種費用,在輿論強力反對和狙擊下,早被銀行業協會于當年4月20日叫停。境內本行查詢服務,也一直都是免費的。
惟一媒體曝光過、仍有銀行在收的費用,就是密碼重置服務費——可銀監會對這個規定的措施:密碼重置服務相關費用納入賬戶、密碼、電子證書等掛失費處理,不得單獨收費。這樣的措辭,無異于是鼓勵銀行換種名義收取這種費用,為變相收費留下了可鉆的漏洞。
而對像跨行取款費、跨行轉賬費、小額管理費、銀行卡年費、短信通知費之類銀行現實中普遍在收、公眾反映強烈、也明顯不正當的“真收費”,卻只字不提。
有關部門曾辯護稱跨行取款費的漲價“合法合規”,監管部門不能干預——可是既然“同城同行存款取款”可以干預,“跨行取款”為什么就不干預呢?
這樣的治理,不過是在為銀行收費作掩護罷了。

在黃河公鐵兩用橋西不遠處的黃河北岸,有一條建成剛兩個月的“雙井控導工程” 防洪大壩。但前幾天一場中雨過后,新建大壩現 83處大坑溝壑。如這條大壩被大雨沖毀或被黃河洪水穿透,黃河灘地僅原陽縣就有 7個鄉 22萬多人的生命和財產會受到嚴重威脅。(《大河報》)
保護7個鄉22萬多人生命和財產免受洪災的,竟然是這樣一條千瘡百孔、不堪中雨一淋的大壩,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大壩剛建成兩個月!
我們已經見過無數次潰壩和決口的災難導致的可怕結果。不得不感謝這場中雨,讓這個豆腐渣工程提前暴露,有驚無險。從村民的描述看,這個工程起碼存在三大問題:其一,工程被某單位奪標后,違法層層轉包,層層剝利;其二,偷工減料,工程質量存在嚴重問題,按要求大壩必須用黏土,可施工方為省錢,就地取黃沙土;其三,騙取國家資金,讓村里出具假證明說取黏土毀壞了300畝莊稼,騙了國家26萬元。
前段時間,最高人民檢察院曾透露過“幾乎在每一起群體性事件和重大責任事故中都有腐敗的影子”。照此,這樣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背后必有腐敗,到底工程怎樣被違法轉包,怎樣偷工減料,又是怎樣騙取國家資金,還有哪些單位、哪些人卷入了腐敗?
更讓人不安的是,如此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并不是監理單位在監理過程、驗收單位驗收時發現的,而是村民發現的。可就是這樣讓村民嚇得“不敢在村里住”的工程,卻輕易騙過了監理和驗收的眼睛。這背后,到底隱藏著多少腐敗交易?
“兩個胖胖歡迎您!”“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這是合肥市提出的旅游城市口號和宜春市旅游政務網的口號。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樣的城市口號似乎成為了國內眾多城市不約而同的宣傳路線。網民們興致勃勃地評選出了“中國十大雷人城市口號”,且榜單不斷更新。而這些口號,常常是某地政府花大力氣大價錢得來的。(《新浪網》)
“上海,精彩每一天”,被指直接來自護膚品廣告;海口的“娛樂之都”,像是給坊間傳聞提供依據;“現代化魅力型區域中心城市、沿海強省省會”,被稱為“打死也猜不著”的謎語——答案是石家莊。
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Peter曾說:“我從紐約來到北京,發現這里幾乎就是一個復制的紐約,于是我離開了;然后我到了上海,發現這里也是一個復制的紐約,于是我離開了;后來我又到了廣州,看到的還是一個復制的紐約!最后,我不甘心,走到了汕尾的鄉村,這下子,我才感到自己是在中國了。”
給城市找個貼切的口號并不難,關鍵是要發掘自身的特色、底蘊。如果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摒棄好大喜功、唯利是圖,好好地傳承和發展文化傳統,一個口號可以叫響千年。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多少年之后,依然讓人耳熟能詳。

成功調解一起民事糾紛記0.1分,獎勵10元;提供線索抓獲網上逃犯記2分,獎勵200元……江蘇宿遷公安局推出的治安志愿者積分獎勵辦法,引起社會爭議。(《新京報》)
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支持者認為,“治安志愿者”的大量涌現,有利于改變警力緊張的現狀,最終形成人人關心社會治安,人人維護社會治安的氛圍。反對者則認為,這種積分換獎金的辦法有可能發展成全民皆警,在利益的驅動下,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和人身權,善行要靠提升道德來促進,而不是靠物質刺激。
據茶博士所知,對服務社會的志愿者進行獎勵,宿遷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者。比如在新加坡,政府規定志愿者服務達到一定的質與量,就可以享受一年的免費停車權利甚至在購買住房時也可享受優惠。而在我國,義務獻血者在需要的時候可憑證優先用血,直接扭送或提供線索抓獲犯罪嫌疑者給予重金獎勵等。這類除了精神鼓勵之外的金錢之惠,是對“好人”有“好報”的最好詮釋。
道德和金錢,缺一不可。離開了道德無以立身,離開了金錢無以生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所謂的“道德衛士”常常一味強調“無私”、“舍己”,把美德與合理的私利訴求完全對立起來,以致道德教化曲高和寡,讓人敬而遠之。老人街頭跌倒無人敢扶,公交車上遇小偷無人出手。為徹底消除此類現象,即便“人人皆警”,又有何不妥?
當然,如何管理好“治安志愿者”,以防他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侵犯他人權利,還有待公安機關認真研究,嚴加防范。
說到志愿者,茶博士還得再說說一位特殊有趣的志愿者,他就是:

據《華西都市報》講,四川金堂縣城79歲的王祿金老人有個癖好:扮濟公。他每天穿上一身特意被弄得破爛的行頭,搖著開口的蒲扇,腰間掛著一個葫蘆,搖搖晃晃地上街“執勤”去。一旦看見有小販占道經營,或商戶將東西擺上了盲道,他就立即走上前,要求對方搬走。
他說自己崇拜濟公,“也要做一個打抱不平的人”。曾經有小販揚起秤砣,揚言要打他。王祿金說:“我就把臉伸過去,說,你打啊,我是濟公。”在這種近乎癲狂的狀態里,王祿金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小商小販也都樂意買他的賬。“有時候,這個‘濟公’比城管還管用。我們看到他來了,騎上車子就走了。”
79歲了還熱心維護城市的市容市貌,我們該為老人家的行為鼓掌!同時證明了一件事:小商小販們還是愿意接受勸阻式管理的,城管必須改掉不良的習慣和對立的工作方式。不過茶博士個人覺得,這位老人家其實可以去當造型設計師了,哈哈!
稍微有點網購經驗的人都知道,店主們最喜歡稱呼買家“親”:“好的,親”、“有貨,親”、“不客氣,親”……“親”似乎已經成為網購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語,有人覺得這拉近了賣家和買家之間的距離,有人卻一聽到它就雞皮疙瘩掉一地,還有人為了它要鬧離婚……(《現代快報》)
起因是某網友在淘寶社區里抱怨:“晚上接到一個男性買家的電話,說我之前在給他發確認信息的時候用了個‘親’字,他老婆看到生氣了。”為了個“親”字,買家吵著要離婚,賣家則花了近一個小時來解釋。
確實,由“親”字引出的誤會并不在少數。到底要不要“親”?在淘寶網友發起的“賣家一口一個親,你接受嗎”的網絡調查中,有近三成的網友覺得無法接受賣家喊“親”,近三成表示“無所謂”,而持“這個稱呼讓人覺得親切”的觀點也接近三成。
據茶博士了解,“親”是韓語“朋友”的音譯,早在2000年初,這個稱呼就廣泛被哈日哈韓使用和傳播。在網購的時候不知道對方的姓名,為了拉近距離表達親切感就有了這樣的稱呼,且男女通用,不分性別。
但這個小小的“親”字還是讓網友們情緒復雜,最終有人提出避“親”絕招——“敢叫親,差評你!”
本期茶博士: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