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振宇,劉 文,劉俊華,欒 晏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食品與農業標準化研究所,北京100088)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云振宇,劉 文,劉俊華,欒 晏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食品與農業標準化研究所,北京100088)
詳細分析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的現狀、框架、分類和特點,并建設性提出對我國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的啟示。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現狀,特點
食品檢測方法標準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的客觀依據和手段,是衡量食品質量安全的準繩和量尺,是監管食品安全的重要技術依托。科學、完善的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則是有效利用資源,挖掘需要、滿足需求、進行檢測方法標準研制的重要依據[1]。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準作為各國食品管理機構公認的國際食品參照標準和仲裁依據,在國際食品貿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采用CAC標準被認為是與WTO/SPS和TBT協定的要求一致,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應對食品安全技術性壁壘最直接、有效和實用的手段[3]。因此,詳細分析CAC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的內容和特點,對提升和完善我國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具有重要的現實研究意義。
CAC檢測方法標準主要由食品法典分析與抽樣方法委員會(CCMAS)統一負責組織制定,其中獸藥殘留檢測方法由食品法典獸藥殘留委員會(CCRVDF)負責制定和采納。截止2009年10月底,CAC共發布11項檢測方法標準,其中5項檢測類方法標準,6項基礎類方法標準,共收錄和采納2877種具體檢測方法,目錄見表1。
CAC標準中涉及的檢測方法按照方法類型、被檢產品、被檢指標和檢測技術等要素,可以劃分為不同層級。
2.1 按方法類型分類
CAC檢測方法中除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檢測方法完全引用相關國際標準、公開發表的科學雜志和書籍而沒有進行分類外,其余方法均分為Ⅰ法(定義法)、Ⅱ法(參照法)、Ⅲ法(認可的替代法)和Ⅳ法(暫行法)四個類型,方法類型和定義、數量及比例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CAC檢測方法中Ⅰ法(定義法)數量最多,其次為Ⅱ法(參照法),二者比例之和達到了78%。因此,CAC檢測方法絕大多數應用于仲裁檢驗、校準檢驗和爭議檢驗。
2.2 按被檢產品分類
CAC檢測方法從被檢產品角度,可以分為通用檢測方法和產品專用檢測方法,其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污染物檢測方法均為通用檢測方法;而專用檢測方法則涵蓋炒貨及堅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調味品、豆類及其制品、方便食品、蜂產品、輻照食品、加工果蔬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糧食及其加工制品、畜禽肉及制品、乳和乳制品、食糖、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水產及其制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特殊膳食食品、速凍食品、飲料、保健食品等20大類食品,具體數量見表3。

表1 CAC檢測方法標準目錄

表2 CAC檢測方法類型、定義及數量

表3 CAC檢測方法數量及比例(按被檢產品分類)
2.3 按被檢指標分類
按照被檢測指標分類,檢測方法可以分為質量指標檢測方法和安全指標檢測方法兩類,其中質量指標檢測方法共有737個,占CAC所有方法數量的26%,涉及固形物、灰分、脂肪、酸度等指標;安全指標檢測方法共有2137個,占CAC所有方法數量的74%,涉及農藥、獸藥、污染物、食品添加劑等指標測定。因此,CAC檢測方法偏重于食品安全方面。
2.4 按檢測技術分類
從檢測技術角度,檢測方法可以大致分為理化方法、生物方法、感官方法和其他方法等。CAC理化方法共有2804個,占CAC所有方法數量的97.70%,主要包括重量法、滴定法、色譜法、光度法、質譜法等;生物方法共有65個,占CAC所有方法數量的2.26%,包括微生物測定和計數法、酶法、生物活體法等;感官方法只有1個,占CAC所有方法數量的0.04%,包括接受性和偏愛性檢驗等。因此,CAC絕大多數檢測方法均采用理化分析技術,說明生物技術和感官技術在國際政府組織范圍內仍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CAC檢測方法標準的基本類別及具體方法內容的不同,可將CAC檢測方法標準體系按標準類型分為基礎類方法標準和檢測類方法標準,框架見圖1。
由于CAC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建立的協調食品標準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而其標準在國際農產品及食品貿易中也作為仲裁依據。因此,CAC標準在體系框架、方法分類、指標配套等方面均具有科學完善的機制和程序保證。CAC檢測方法標準是CAC標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其自身體系主要有以下特點:

圖1 CAC檢測方法標準體系框架
4.1 制定機構統一
CAC檢測方法標準(獸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除外)均由食品法典分析與取樣方法委員會(CCMAS)統一負責組織制定和實施,每年召開一次年會,實時更新和維護現有標準方法;獸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則由食品法典獸藥殘留委員會(CCRVDF)負責制定和采納。
4.2 自身框架完善
CAC檢測方法標準體系不單單由檢測方法標準構成,還包括食品抽樣和取樣、方法術語、方法性能評價、分析測試結果爭端解決等等基礎類標準,這兩類內容構成了CAC完整的檢測方法標準體系框架。
4.3 方法分類合理
CAC檢測方法分為四個類型,分別為I法(定義法)、II法(參照法)、III法(認可替代法)和IV法(暫行法)。這四類方法層次清晰、功能明確、分類合理,適合和滿足不同食品分析檢測的實際需求。
4.4 指標配套科學
無論是CAC產品標準規定的理化指標,如蛋白質、固形物等,還是限量標準中涉及的農藥、獸藥、污染物、真菌毒素等限量指標,幾乎均有一個或幾個檢測方法相配套,使得整個食品法典標準體系更加實用和科學。
4.5 評價體系嚴格
CAC在將提交的分析方法轉變為方法標準時,均執行一套嚴格和唯一的評價指標體系,用來評價方法的實際分析性能。當滿足規定的參數要求時,才能將其審批為CAC方法標準。同時,當評價發現已有的方法標準不滿足現有評價指標時,方法標準便自然淘汰為一般方法。
從CAC食品檢測方法標準的體系可以看出,無論從體系框架還是方法特點方面,均對我國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
5.1 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加大基礎類食品檢測方法標準的制修訂力度
CAC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中有一大類是基礎類方法標準,如分析方法術語、食品抽樣導則、分析測試結果爭端解決導則等,這些標準在規范檢測方法標準、指導食品合理抽樣、解決食品檢測實際爭端問題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之相比,我國現有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中基礎類方法標準相對缺乏,因此有必要加強基礎類食品檢測方法標準的制修訂力度,以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國食品檢測方法標準體系。
5.2 盡快引入檢測方法標準性能評價機制,科學規范我國食品檢測方法標準的評價體系
CAC在制修訂食品檢測方法標準時,均執行一套嚴格的定量評價體系,科學評價方法的實際分析性能,并引入評價和退出機制。與之相比,我國在食品檢測方法性能評價方面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應盡快考慮參照CAC食品檢測方法標準性能評價體系,制定我國相應的標準或規范,用以合理和科學評定我國食品檢測方法標準水平,及時淘汰落后標準。
[1]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農輕和地方部.食品標準化[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2]鄭云雁.食品中污染物的中國國家標準及國際法典標準對比--化學污染物[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2(1):47-53.
[3]耿天霖.中國農藥領域采用CAC標準研究[J].世界農業,2005(10):39-42.
[4]http://www.codexalimentarius.net(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官方網站).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analysis standards system of Codex Alimentarius and revelation to China
YUN Zhen-yu,LIU Wen,LIU Jun-hua,LUAN Yan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Beijing 100088,China)
The status quo,frame,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analysis standards system about Codex Alimentarius we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Some constructive revelations for Chinese food analysis standards system were also presented.
Codex Alimentarius;food analysis;standards system;status quo;characteristics
TS207
A
1002-0306(2010)12-0383-03
2009-12-18
云振宇(1978-),男,博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食品質量安全領域的標準化研究工作。
國家質檢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資助(2008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