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艷
農村圖書館建設的困境與出路
■葉文艷
興辦農村圖書館,首先必須認清農村圖書館目前的狀況。至今我國仍有8億多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發展的快慢直接影響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圖書館走向社會,走進農村,廣泛地為民所用,為農村和廣大農民提供信息服務不僅是圖書館工作和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推進農村文化繁榮,促進農民素質提高的重要舉措。
1.目前我國農村社區圖書館建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經費的嚴重匱乏,圖書館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幾乎全靠政府撥款,其本身并不具備造血機能。許多圖書館在勉強運行,還有的徘徊在“破產”邊緣。
2.我國雖進入了工業化中期,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政府對圖書館事業的扶持力度并不大??梢哉f農村圖書館的工作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工作都未能落到實處。這就使得圖書館服務新農村時困難重重,不但服務的覆蓋面小,而且效果也不明顯。
3.目前各級圖書館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很不對稱,省、市級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卻無法直接為農民提供服務。而可以直接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的鄉鎮圖書館所提供的農業信息服務的數量、質量都難以滿足農民的需要。同時,農村圖書館建設和服務還存在著地域上的不平衡。東西部圖書館事業發展差距巨大。東部的發展速度遠遠快于西部。
4.由于農民信息意識淡薄,信息素養較低,缺乏有效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動獲取信息的動力,很多人鮮有機會走進圖書館。由此產生了這樣的矛盾:一方面,圖書館即便擁有大量農民所需要的信息資源,但不能有效地為農民提供;另一方面,農民由于各種限制和條件,真正能夠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進行利用的非常有限。很多人不能清醒地認識農村圖書館的正確走向和發展方向,也沒有深刻認識到農村圖書館的性質和對農村、農業、農民的作用。因此,建立起來的農村圖書館產生實效的不多,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1.政府的財政支持是農村社區圖書館建設事業的根本保障。因為圖書館服務不以贏利為目的,這就更加需要政府部門的全力支持。因此各級政府要在財政上大力給予支持。貧困地區更要下定決心,不可一味追求經濟發展速度。鑒于辦館經費與人員兩個瓶頸問題,農村圖書館工作應與市場和企業掛鉤,條件成熟時可吸納民間資本融人??梢酝ㄟ^提供信息的方式有效連接起原材料產地與企業的需求,從中實現圖書館流動資本。
2.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為農村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設計方案,制定計劃。最需注意的是要根據當地特有的自然人文環境、經濟文化建設以及人們對信息資源的不同需求,來合理安排服務工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把農民急需的圖書資料送到他們手中。只有融人地方生活,成為村民生活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社區圖書館才有生命力。不同地區的農村圖書館建設的重點是不同的,要想使農村圖書館對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起推動作用,那么我們在建設農村圖書館的時候就需要根據當地的主要經營方式和生產品種設計適合這一地區的農村圖書館藏書和運行方式。不能將全國各地的農村圖書館都建設成相同的類型,不能在設計農村圖書館建設發展方案時,不依據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情況。比如對一個以生產茶葉為主的農村來說,茶葉的種植、加工、銷售是影響這一地區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點,那么這一地區的農村圖書館的建設就應該在普通休閑、學習信息資源建設的基礎上,重點豐富關于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資料。用這些資料去指導這一地區農民的勞作,避免因為對種植和市場需求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導致一年辛苦勞作卻換來低回報的后果,挫傷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合理安排開館時間《公共圖書館宣言》中要求圖書館應在對使用者便當的時間開放,農村社區居民與城市社區居民勞作時間不盡相同,因此要合理安排開館時間。如適時調整農忙和農閑時期的開館時間,重視晚間開館成效,保障節假日、雙休日的開放,以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
3.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圖書館要有更好的發展,科學的管理和良好工作秩序的建立至關重要,從而提高工作效益和質量。強調制度管理,促進工作秩序條理化和正規化。制定工作職責范圍,責任到人。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對工作實行定額管理,加快發展,爭取各方面支持。
4.圖書館建制向農村延伸必須有法律保證。全國政協委員、前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呼吁,為響應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大力發展文化建設”的要求,我國應加強文化領域的立法工作。圖書館作為一項公益事業,一直由政府主導。從建國到現在,我國政府也一直努力將圖書館的建制向農村延伸,以便培養高技能、高文化、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但是,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圖書館建制向農村延伸的進程不斷被打亂。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少,但關鍵還是沒有法律上的保證。
5.發揮館藏資源優勢,加強宣傳培訓,實現信息上門服務??h一級文化館加大改革、注重宣傳,可以通過對館員敬業精神與專業索質的培養為基礎改善其服務,開展長期的、深入人心的圖書館宣傳工作。鎮一級應當做到鎮鎮有,且各鎮根據村民的要求辦出特色,注意收集整理地方文獻,及時編發所收集的各種信息資料,將圖書館工作真正搞活。村一級應達到兩個到三個村至少有一座圖書館的目標,主要以收集整理讀者反饋信息為主,開展問卷調查,及時了解農民所需,必要時可上門服務,將文化知識送到農民朋友家里,在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信息源)與農民(信息受體)之間,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形成一條有效的交流渠道。
6.積極提供援助與主動尋求幫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的大力關注和投資,讓農村圖書館面臨大好的發展機會。大中型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為農村圖書館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尤其是農業高等院校圖書館更應該利用其農業信息資源的優勢,為農村圖書館的建設提供援助。各個圖書館在一定范圍內也需要建立合作,將有限的資源、技術、人員優化到最高,才能為農村圖書館的發展提供最佳的幫助。對于工作人員而言,應以本地人才為主,選擇性地引進專業扎實,又具有管理、公關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盡量減少流動。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積極主動地向專業圖書館人員尋求幫助,尋求答案,真正實現“互動”。
7.發起愛心募捐活動。我國的公共圖書館特別是農村圖書館的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以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困難。我們應當積極鼓勵集體、個人的投資、捐款并把它作為農村圖書館建設的一種有益補充;接受名人名企的捐助,鼓勵興辦私人圖書館等等。可以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或借鑒國外設立基金會、圖書館之友等非贏利和非政府組織。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農民和農村需求對知識的渴求也是不斷上升的,這是任何社會形態下需求變化的普遍規律。正是認清了這個變化規律,我們黨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重大問題上,認識一次比一次深刻,工作思路一次比一次明確,內容一次比一次豐富,新農村建設在全黨工作中的位置也一次比一次突出。通過回顧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歷程,我們既感受了圖書館事業的快速發展,也目睹了其步履的蹣跚。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只有在農村繁榮起來,才是真正的繁榮。